APP下载

顾幸伟:广东乡村振兴在六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2-07-28

大社会 2022年6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省“1+1+9”工作部署,举全省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4月2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举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新闻发布会乡村振兴专场。会上发布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字:2021年广东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一系列数字表明,广东在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广东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在会上说,广东在乡村振兴考核办法、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疫情期间农产品稳产保供、消费扶贫等多项经验做法得到中央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具体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持续加强党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高规格成立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建立实施领导干部定点联系涉农县(市、区)制度,所有省委常委、副省长均分工负责“三农”相关工作,分别挂点联系一个地市和一个涉农县(市、区)。突出比学促干的发动机制,创新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大擂台”“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科技特派员”“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等,选派驻镇工作队伍1.3万多人、发动各类企业1.2万个,全省上下形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内外“两个战场”,动员全省21个地市、1.8万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累计投入1600多亿元,现行标准下省内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坚决完成党中央交给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政治任务,帮助桂川黔滇4省(区)93个贫困县摘帽、5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高质量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历史性缩小至2.5以下。

。率先将抓农业的方式从过去抓生产向抓生产、市场、流通、消费等全产业链转变,推动富民兴村产业向多元化高质化发展转型。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摆在首位,粮食年均产量超过1200万吨,实现粮食面积、产量、单产连续三年“三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由2017年的5969亿元、3712亿元,提高到2021年的8369亿元、5169亿元。2021年农业总产值和增速均创198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1.3%。创建了18个国家级、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全国首创“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广东预制菜引领了消费潮流,成了新兴增长热点,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全面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深入实施农村补短板“九大攻坚”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覆盖率由2017年的62%提升至99.8%以上,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95%以上,生活垃圾“村、镇、县”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全覆盖,通乡镇和行政村路面硬化、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农村5G、4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乡村建设加速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迈进。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建成5条省际廊道乡村风貌带、200多条美丽乡村风貌带。

。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实施基层党建行动计划和“头雁”工程,深入推进基层正风反腐,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4090名,村办公经费实现村级组织省级补贴全覆盖,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推进乡村治理“百镇千村”与文明镇村、民主法治示范村联创联建,全省超过90%县(市、区)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

。扎实抓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积极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银保担基企”金融支农格局,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不断加大。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创建稳步推进,清远和佛山三水等地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