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在传统村落古建筑色彩中的表达
——以邯郸市传统村落为例

2022-07-27付雪晖陕西理工大学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民居村落红色

文/付雪晖 陕西理工大学 教 师

田 婕 陕西理工大学 教 师

引言

梁思成先生曾说过,“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与创新形式,更无所谓派别。其结构之系统及形制之派别,乃其材料环境所形成。”也就是说当地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建筑色彩。不同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所形成的土质、气候和建筑材料各有千秋,不同地域人群的审美和对颜色的偏好各不相同。传统村落的古建筑基本都取材于当地的建筑材料,并且受到当时工程技术条件的限制,一般不经过刻意的加工直接使用,因此不同地域会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建筑样式和建筑色彩。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我国各个地区的历史建筑都各有自己的特色,都受到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的熏陶才发展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古建筑形式。例如,汉族喜欢红色,认为红色代表热烈喜庆;朝鲜族则喜欢白色,认为白色是热情的象征;维吾尔族和回族信奉伊斯兰教,喜爱蓝色和绿色,认为蓝色代表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寓意生命的伟大,绿色象征着生命和希望。这些不同地域的人们对色彩的不同喜好,也是受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响,其影响了当地人对色彩的偏好和认识,从而当人们将色彩运用到建筑中时,又形成了建筑色彩文化[1]。

邯郸太行山脉地区的传统地域文化有中皇山女娲文化、磁山文化、磁州窑文化、赵文化、北齐石窟文化等。这些地域文化都对邯郸山区的村落建筑色彩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地域文化也对冀南地区的传统村落色彩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涉县的中皇山上坐落着娲皇宫,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女娲文化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古老的创新精神,在黄土地上孕育了人类的新生命,所以黄色和红色是女娲文化的象征色,同时也影响着冀南地区各个传统村落建筑色彩的形成。赵文化主要形成于战国时期,《礼记》中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春秋战国之后的色彩使用也一直沿用《礼记》中记载,于是形成了现在冀南地区坚持使用黑、红、黄、青为建筑和装饰色彩的现象。北齐石窟文化则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佛教逐渐盛行,全国各地开始盛行佛教石窟文化,冀南地区的响堂山石窟和中皇山摩崖刻经都是佛教盛行的产物。大量的石窟建设对冀南地区的建筑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冀南地区传统村落的建筑材质大多为砖石建筑,大门上的装饰多采用砖雕、石雕跟木雕(图1),这三种雕刻被誉为冀南地区的三大雕刻。这些精美的雕刻装饰都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产物。

2 风俗习惯用色

图1 砖雕、石雕、木雕(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2 调研结果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1 人文环境色彩数据(表格及表格中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除了历史的根源影响之外,色彩地理学专家认为,决定地域色彩特征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风俗习惯。一个地域适宜的色彩形象应该是充分表现当地文化环境,经过历史的筛选和传承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色彩体系[2]。因此民俗习惯用色主要包括了村落的文化环境、宗教信仰、风俗民情、节日活动、社会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如果说,周边自然环境为村落提供的特定的生存环境,那么文化环境则是用其浓厚的思想赋予村落色彩以唯一的内涵和性格[3]。人文环境色彩同文化一样也是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的,邯郸地区的庙会装饰色彩基本主要是红色、黄色和蓝色系比较多。在邯郸传统村落中,黄色是一个富有寓意的色彩,经过实地调研发现,传统村落的外墙有许多会被涂成黄色,原因是家中有婚嫁娶亲的都要将外墙涂成黄色,寓意是未来的生活幸福美满,富有活力朝气。

3 地域色彩偏好分析

村落的文化环境是由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审美特点、宗教信仰等方面共同构成,形成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色彩传统和用色偏好。主要通过收集各种村民日常生活用色及祭祀、庙会等节日常用色信息,分析村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偏好及禁忌色谱[4]。通过乡村色彩调查问卷和走访询问的方式,调研并提取节庆民俗活动的色彩偏好及禁忌色谱;分析乡村生活色彩偏好等,从而还原村落文化环境的色彩面貌,以捕捉村落偏好色彩基因,也就是村落的人文环境色彩。

对于邯郸山区传统村落的调研,通过分析调研问卷(附录)得知:更多的人倾向于传统村落原本的建筑色彩——灰色、蓝色,少部分年轻人更倾向于一些活泼、暖色系的色彩,更喜欢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建造的一些新型材料做建筑外墙的新建筑。对于传统村落中被调查者更讨厌那些红色,但是有趣的是他们在节假日更喜欢的颜色反而正是红色。通过分析调查得知,讨厌的红色与节假日喜欢的红色在明度、纯度方面并不相同。首先,在被调查者中有约76%的人认为本村的建筑色彩比较有特色,一小部分认为本村建筑色彩没有特色(图2);其次,对于传统民居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性来讲,有41%的人认为传统民居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色彩协调,将近35%的人认为民居色彩与周围自然环境色彩没有联系,只有少数人认为村落民居色彩与自然环境色彩非常协调。然后,有29%的人认为民居色彩对于传统村落整体风貌美观度的影响非常大,53%的认为传统民居色彩对村落美观度的影响比较大,少部分人认为民居色彩对村落没有太大影响。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传统民居的建筑色彩还是很有特色的,也就是说,传统建筑的建筑外墙色彩以及门的装饰色彩是需要我们继续保护和研究的,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同时对于传统民居色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结果可知,民居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相关联系和整顿,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建筑色彩与周边环境色彩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色彩更加和谐的村落风貌。同时,传统民居色彩对村落美观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通过对被调查的询问得知,村落整体的色彩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而传统民居是村落中占比最大的视觉画面,可见民居色彩对于村落风貌发展意义重大。最后,将近9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对村落第一印象的色彩感知来源于历史建筑以及自然山水,少部分人来自于新建建筑。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本村落的建筑色彩能够延续下去,能够保持原本的色彩——青灰色和蓝色。95%以上的人对于民居色彩的基本知识并不了解,对于一些规划设计者来讲可能仅了解色彩的三要素以及RGB 模型这些基础的知识,只有色彩规划设计者对于色彩的知识才较为了解。通过采访以及问卷整理发现,几乎所有人都希望对本村的建筑色彩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一套统一完善的色彩规划。

图3 故宫皇家建筑——红色和黄色(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村落古建筑——黑白灰色(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从年龄段来讲,青年人最喜欢的传统民居的外墙色彩主要是灰色、绿色、黄色,喜欢更加柔和、温暖、有色彩系的颜色;中老年人更喜欢灰色和蓝色的建筑外墙。年轻人更喜欢新建房子的色彩,大部分原因是整体外形更加好看,新建房子的色彩更丰富、多样,色彩表达更自由。调查中的设计者更喜欢老房子的色彩,但他们主要是从色彩保护以及色彩发展的角度选择的。中年人对于建筑色彩的认可度最高的基本稳定在传统古建筑方面。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分析,本土的村民中年轻人更加喜欢现代化的新式建筑材料的建筑,无论是外观还是色彩上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因为这样的建筑更加美观,并且更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则更加倾向于对传统民居色彩的保护与研究,因为这样的色彩规律和色彩搭配依然比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这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色彩延续,值得被保护和研究。

4 人文色彩数据库建立

色彩地理学的理论认为,人文环境是决定地域色彩特征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适宜的色彩形象应该是充分表现当地文化环境,经过历史选择传承的,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体系[5]。因此,研究地域偏好色彩,主要包括村落发展历史、宗教信仰、民俗风情、节日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筑装饰雕刻等。假如说周边自然环境提供了村落色彩发展生产的土壤,那么人文环境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赋予了传统村落色彩独特的思想和性格[6]。但是,人文环境色彩就像乡村文化一样,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存在,具有抽象性,难以捕捉到其色彩具象表达,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虚浮状态。这就增加了对地域偏好色彩调查的难度,正是由于文化特征难以表现和传达导致区域、城市、乡村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毫无创新,造成本土文化的消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对于人文环境色彩的研究必须要重视,深入挖掘本土的文化色彩才能使村落文化色彩、文化内涵更加长久。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传统村落的色彩偏好、节庆日色彩、文化建筑装饰色彩、风俗习惯用色几个方面,来整理和总结出邯郸山区传统村落的人文环境色彩数据库。通过分析整理得到:村民喜欢的颜色主要是灰色、蓝色、红色,讨厌的颜色主要是大红色、黑色等。一般节庆日的装饰色彩比较丰富多样,但是主要以一些暖色系为主:红色、粉色、橙色、蓝色,通过这样的色彩表达出一种热闹、欢乐、喜庆的气氛。文化类建筑如庙、戏台等其选用的颜色都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颜色,具有当时的历史文化内涵,因此十分具有保护和研究的价值。门窗的装饰色彩主要以水蓝色为主,然后还有一些红色和绿色点缀其中。其中风俗习惯用色中的黄色,是村落中很有寓意的颜色,村民赋予了它不一样的意义。例如伯延村的许多外墙在原来灰色的基础上全部又重新涂上了黄色的涂料,色相为3.1Y,明度为8.5,纯度为5.2。通过走访调查发现,一般家中有娶亲或者嫁女的都会将自家建筑外墙涂上黄色,寓意成婚之后的生活幸福美满、多子多孙、财源滚滚。黄色成为村落的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色彩,这种具有本土色彩意味的颜色,经过长期的发展会使村民形成一种亲切之感,形成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只要有这种颜色的刺激就会使他们精神得到满足,因此对于这样的色彩应该予以保留,发展为本土人文色彩,计入数据库。

5 保护传统民居色彩历史性

建筑色彩的形成是地域自然条件与本土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因此,建筑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景观,更是一个地区传统地域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真实反映[7]。色彩从一开始的建筑材质的本质颜色到后来被赋予等级制度的象征,传统民居的色彩更是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所以传统民居色彩具有历史发展的痕迹和文化精神的内涵,具有历史性。例如:黄色和红色在传统民居中很少使用,因为在封建等级制度社会,色彩也被赋予了等级之分,红色和黄色是只有皇家建筑才可以采用的颜色(图3)。历史之初的中国建筑色彩体现着自然的功能,唐代之前没有颜色,突出的都是建筑色彩本色。唐代建筑有了统一的规划,归“礼部”管,有了等级制度的划分。唐朝时期的建筑,基本都采用朱红色与白色,是一种简洁、明快的色彩之美。黄色成为了皇室的御用色彩,皇家寺院用黄、红色调,红、青、蓝基本为王府官宦之色,到了平民基本只能用黑白灰三色,色彩成为了统治阶级的一种维护利益的手段(图4)。所以,传统村落的建筑色彩单调,只有门上彩绘色彩丰富些,都是对历史文化的一些反映和沉淀,真实地反映了过去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展现了传统村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优势,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传统村落特色的展现。

猜你喜欢

民居村落红色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红色是什么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红色在哪里?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