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以湖北金泉村为例

2022-07-27王丹妮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金泉农耕景观

文/王丹妮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近年来,旅游成为人们工作之余绝佳的休闲方式。乡村旅游作为回归和体验田园生活的一种独特旅游形式,是习惯都市生活的上班族心灵解压的一种新途径,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1]。

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文指出,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来自于城市居民,是以当地乡村的农事生活、原生态环境、乡村自然风貌以及风俗文化、传统民俗等人文景观作为吸引,满足城市旅游者的观光度假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2]。由此可见,我国乡村旅游非常受政府的重视,而乡村旅游的火热发展也证明了游客们对这种新型旅游形式的喜爱,同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3]。

乡村旅游大多在城乡结合部,距离城市较近,如此一来城市旅游者的出游成本相对较低,旅游时间也较短,适合与家人一起周末出行。乡村旅游的特点在于原真性和体验性。随着体验经济的到来,旅客在旅行过程中的旅游体验更加受到重视,丰富游客体验也成为设计者重点关注的内容[4]。在旅游过程中,改变以往旅游列队参观的形式,提升参与感和体验度,使游客们既能欣赏自然清新的山水田园风光,也能亲身体验农事用具和农耕生活,对农业农村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知。原真性,即乡村中淳朴自然的乡土环境、人文气氛和简单质朴的乡村生活。“原汁原味原生态”,不加过多修饰,引发游客的乡土情结。

乡村旅游通过把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合理开发城市边缘区的景观资源,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二元化结构[5],对于保护和传承农村人文资源,增加其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当前乡村旅游还存在乡村规划的长期缺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尤其是资源特色挖掘不够、产品重复严重。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开发过程中一味照搬,容易造成“千村一面”的同质化景象,盲目跟风[6],破坏原本质朴可塑的乡村自然风光,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人文资源、特色自然资源相结合,彰显当地特色[7],构建具有地域风格特点的乡村。

1 项目背景

金泉村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子陵铺镇的西南部,位于省级风景名胜区、道教文化圣境山的山谷地带,为镇乡结合区,毗连新桥村、何冲村、金榜村[8](图1)。村域面积27.8 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512人。金泉村周边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有“小武当”之称的圣境山、紫薇古道、九龙谷、圣境花谷、寨子山、圣境山滑翔伞运动基地等旅游景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素有“荆门城市后花园”之称。依靠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一三融合产业。曾被评为省级“绿色幸福示范村”“美丽乡村”[9]。

自然环境方面,金泉村属于典型常见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整体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的平原以及部分丘陵地带,海拔均在200 米以下,最低海拔为160 米,且相对高差不大。村内有竹皮河、周窝水库、金泉水库、若干田间池塘,降水充足,水资源较为丰富。自然山水环绕,河道水渠星罗棋布。

人文环境方面,金泉村聚合了以东宝梁山调、荆楚皮影戏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圣境山的道教文化和自然田园的农耕文化。东宝梁山调是湖北地方戏剧种,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湖北戏曲的代表,颇具艺术价值。荆楚皮影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由民间手工艺与地方传统戏曲文化结合而成,是中华民族民俗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10]。圣境山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胜地,除了主峰真武庙,其他山峰上还建有圣境祠、南天门、朝阳观等,也是荆门市最早的道教圣地[11]。因而作为圣境山腹地的金泉村也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村民大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淳朴和善,邻里关系和睦友好,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体现。这种道法自然、寻求和谐共生的农耕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人与人、自然、自我相处的处世伦理,代表着朴实苦干、艰苦奋斗的精神[12]。

2 总体规划思路

2.1 SWOT 分析

针对项目进行设计前期分析,采用SWOT 模型逐一分析。

优势(Strengths):项目周边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可与圣境花谷、滑翔伞基地、九龙谷形成整个圣境山景区完整的规划体系。自然景观资源较好,依山傍水。农林资源整合,前期项目已落地,开发条件较好。人文资源较为丰富,集合了民俗文化、道家文化和农耕文化于一体。劣势(Weaknesses):乡村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很多地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卫生条件不达标,没有城市生活便利,同时需防范极端灾害天气。机会(Opportunities):全国乃至湖北休闲旅游度假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和升级转型。荆门政府召开会议,提出要将圣境山旅游规划尽快提上日程,加强与荆门市城市总体旅游规划的衔接,以推动荆门市经济发展。威胁(Threats):项目附近景区较多,需挖掘出金泉村的特色资源以区别于其他景点,这一点既是优势也是挑战。

2.2 产品体系

开发旅游度假类产品有许多关键因素,比如项目的产品定位、项目的宣传力度、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等[13]。

对圣境山景区的产品体系进行分析,可以以圣境山滑翔伞基地为拳头产品,圣境花谷为核心产品,九龙谷道教文化体验区为重点产品,项目所在地金泉村生态旅游景区为配套产品,抓住文化切入点,以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和高雅通俗的道教文化为主题进行设计,强调“浸入式”旅游体验,完善圣境山景区产品配套体系。

乡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农作生活、质朴饮食等独特的资源都可能成为吸引城市游客的重要因素[14]。可以在金泉村生态旅游景区设置不同的产品类型,如休息活动类、农耕文化体验类、健康养生类、民俗节事类、生态农业观光类等。休闲活动类可包括户外摄影、露营野炊、篝火晚会、木屋烧烤、湖畔垂钓等;农耕文化体验类可包括农业采摘园、有机蔬菜种植、水车互动、农具体验、农事科普、农耕农作体验等;生态农业观光类可包括田园花海观光、疏林草地、浪漫桃林等;健康养生类可设置湖畔茶室、静心池等;民俗节事类可包括草棚皮影戏、户外草地音乐节、大地艺术节、花灯庙会、民俗才艺表演、民俗工艺展示等。

2.3 规划原则

秉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1)在规划过程中,需注意原址居民搬迁后的妥善安置,保证其原有利益不受规划影响;(2)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在适当限度内进行自然资源的开采,进行景观升级;(3)在当地特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独特的人文资源,打造乡村特色产品;(4)整体景观风格协调统一,在不同活动分区设计不同特色的景观节点,做到整体的协调统一中蕴含变化[15]林。

图1 项目选址定位(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道教文化元素的应用(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3 规划平面布置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总结为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幸福民生;前瞻定位、情景营造、景观升级、创意介入;特色产品、深度体验、平台打造、筑巢引凤。

3 设计成果

3.1 设计元素

从道教文化角度入手,规划总平面图的设计灵感源自道教太玄二进九制图,通过抽象变形,适应场地等高线以及地形的要求,形成景区的主环路,设计成贴合山水自然生态的曲线,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图2)。圆润的曲线延续了乡村景观的自然淳朴之美,与城市生活中钢筋混凝土森林形成鲜明对照。

3.2 平面布置

围绕项目主环路,周边景观节点、建筑小品的设计都延续了曲线元素,统一设计风格,如生态田园观光区的静心池,东北运动休闲区的镜面水池和小片花田、生态田园观光区的鱼形花田、西北绿化观赏区的微地形设计等(图3)。

民俗文化和农耕文明均用设计手法表现,通过设计民俗表演区和带有戏曲元素的廊架、广场雕塑等,规划生态田园种植区和农耕体验区等,营造“浸入式”的旅游体验,使游客在观光游览中能够不只是视觉上的“看”,更是参与其中切身体验田园生活,增强互动性与参与感,增强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感知、互动与联系,带来多层次的五感体验。

3.3 功能分区设计

从生态旅游的角度出发,以游客体验感受为设计重心,以艺术花田、采摘园、民俗风情广场为界,合理划分出左动右静的两片动静分区。将场地划分为五大块功能分区。分别是东北运动休闲区、湖心禅意景观中心带、西部生态田园观光区、西北绿化观赏区和南部民俗体验区(图4、图5)。

3.3.1 东北运动休闲区

图4 功能分区布置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鸟瞰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6 农耕体验区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该区由观赏微地形、森林泳池、花田路、砖石广场等景观节点组成。曲线轮廓的微地形维持了乡村的原始生态与淳朴之美;镜面水池的弧度设计也与景区主环路相呼应,开阔水池边的一株景观树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带来清新之美。游客穿过蜿蜒的花田路,豁然开朗,行至砖石休闲广场,由疏复密,偶遇一片桃花林。通过对景观层次和丰富度的触感、味觉、视觉效果等的营造,为游客带来浸入式体验的不同效果。

3.3.2 湖心禅意景观中心带

该区由湖心观景区、禅意生态茶室、竹林休闲区组成。项目所在地临近金泉村周窝水库,由此引水形成人工湖,打造湖心禅意景观中心带。从禅意茶室二楼向窗外眺望,一片无边水景映入眼帘,品茗观景,看那湖畔垂柳丝丝缕缕,湖心泛舟,湖边垂钓,皆是怡人景色。

3.3.3 生态田园观光区

该区由农耕体验区、采摘园、静心池、秘密地带、游戏天地、帐篷露营地等节点组成。围绕农耕文化、道家文化和亲子文化三大主题,设置由太极形状演变而来的静心池,游客可以在池边静坐赏鱼,感悟道家文化;设儿童游戏沙坑、树篱迷宫和帐篷露营地,提供孩子们的娱乐区,打造家庭生态休闲旅游景区,体验融融亲子氛围,加深亲子感情;围绕农耕文化在该区打造湖畔农耕体验稻田,让景区游客增强参与感,感受丰收采摘的喜悦,体验农事活动、尝试农事用具,体会农耕文明,实现“浸入式”旅游,摆脱了传统参观式旅游模式的弊端(图6)。游客在参观游览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还可以听到自动播放关于农耕文化和农作用具的讲解,与家人一起亲身体验农耕用具,感受乡村生活,切身体会我国及当地的传统农耕文化。

3.3.4 西北绿化观赏区

该区由绿植观赏区、艺术花田、休闲拐角、停车区组成。在主次入口的过渡地带设置有趣的微地形、具有设计感的景观绿植造型,以“鱼”的造型为基础设计、种植花卉四季更替的艺术花田,可种植万寿菊、郁金香、百日草等,与圣境花谷景色遥相呼应,吸引参观游客体验大地艺术。选取了不同季节的农作物和观赏花卉,模仿大地天然形成的纹理进行设计,打造四季宜人、花香满溢的景观步道[16]。

3.3.5 南部民俗体验区

该区由密林休憩区、民俗风情广场、民宿节目表演区、草棚就餐区、游步道组成,有疏林草地、浪漫桃林、篝火晚会、民俗节目、户外烧烤区等小节点。其中民俗风情广场是主要节点,红色戏曲廊架和广场的入口雕塑的表面图案均参考东宝梁山调和皮影戏的民俗文化元素。广场雕塑通过把戏曲人物抽象化以概括其本质特征,扁平化后,与皮影戏又产生了新的联系,含义丰富。红色戏曲景观廊架通过镂空的设计模拟皮影艺术,借助天光云影巧妙地在大地舞台上演一幕幕皮影戏。同时,戏曲廊架播放录音介绍东宝梁山调和荆楚皮影戏的渊源和发展进程以及制作方法,使游客们能更深入体会地域文化的人文内涵[17]。同时在民俗风情广场放置许多农耕用具,可供游客参观体验。

结语

乡村旅游不仅是体验乡村生活、农耕生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唤醒对沉睡文化的回忆,通过“浸入式”旅游模式,挖掘乡村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打造特色产品,为游客留下独特的回忆,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与体验度,拉近人与自然间的距离,向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而奋斗。

猜你喜欢

金泉农耕景观
景观别墅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火山塑造景观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一场孩子们发起的荣誉之战
Astudyonthetheoryofcopyrightrevision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