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藤忠雄建筑设计三要素
——以和美术馆为例
2022-07-27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文/徐 冰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 士
金建宏 浙江工业大学设计与建筑学院
引言
安藤忠雄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日本建筑设计师之一,他并非科班出身,以自学的方式进入建筑设计领域。安藤忠雄的人生经历丰富,早年浪迹于欧洲国家,青年闯荡的经历使得其深受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建筑大师的影响,在学习临摹大师的建筑理念之外,安藤忠雄有着自己对于建筑独特的见解以及独创的设计风格。本文以安藤忠雄的代表作之一和美术馆为案例,对其提出的建筑设计三要素理念进行详细解读,深入剖析其设计思想,并探寻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怀。
1“材料”要素探究
在安藤忠雄设计理念的表达上,和美术馆在建筑材料的选取上延续了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事物天然性的追求理念,如同日本的食物致力于追求对原汁原味的表现。安藤忠雄认为,朴素的材料更能体现空间的特性。从成名作“住吉的长屋”,到后来陆续问世的教堂三部曲,清水混凝土一直是安藤忠雄巧妙运用的材料,他也因此被誉为“清水混凝土诗人”。混凝土成为主要的结构材料并且大量运用于建筑设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成分是硅酸盐水泥。混凝土可塑性极强,且大多呈现出高级灰,给人以安定感,同时渗透出一种朴实的质感。以混凝土作为建筑设计的原料,往往给人以稳定、充实的感觉[1]。
安藤忠雄对清水混凝土的品质要求很高,对材料配比的把控极为严谨。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安藤忠雄经常到现场去沟通。在米兰阿玛尼剧院施工期间,安藤忠雄认为混凝土的配比不恰当,会对建筑最终呈现的质感产生影响,而当地的工人无法做出他心中理想的感觉,于是他特意从日本自带工人,来完成工程[2]。和美术馆拥有全球首个清水混凝土与双螺旋楼梯结合的建筑结构,其严谨性也世界罕见,误差单位精确到毫米(图1)。安藤忠雄以这种极其严谨的态度和微乎其微的误差控制,最大可能地保证建筑设计作品与使用材料本质的完美贴合,使得和美术馆在外观造型前卫的情况下,整体不显得突兀,以混凝土的材质保证了观赏者的身心舒适。
图1 和美术馆中的清水混凝土双螺旋楼梯
反观安藤忠雄运用的混凝土材料,无不体现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息,庄严肃穆近似于宗教崇拜的设计感充斥在这种混凝土结构中。与众多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不同的是,安藤忠雄的混凝土运用外表均经过细腻的打磨,使其有一种近乎“丝绸”的质地[3],而不是以十分粗犷的方式裸露材质本身的粗糙外表。这种细腻精致感实质上源自于日本大和民族本身的文化特性,日本传统文化中对细节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严格的自制特征集中反映在安藤忠雄建筑设计对材料的运用过程中,“自制”体现的是材料运用效果产生的静寂,而精益求精则反映在对材料外表面精细的加工上。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积极学习欧美,甚至提出“脱亚入欧”这般激进的口号。安藤忠雄本人也留学欧美,拜著名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勒·柯布西耶为师,但是他的作品仍然融入了众多日本传统的文化精神,而不是单一机械地引进欧美的现代主义设计方式。日本建筑设计的现代化也由此可见一斑。
2“几何”要素分析
勒·柯布西耶曾提出“现代建筑的重大问题必将在几何学的基础上加以解决”[4]。安藤忠雄的建筑之路很大程度上受柯布西耶的影响,他同样热衷于几何形体及其构成的“纯粹空间”,其建筑理念遵循着严谨的几何秩序,所运用的几何形都源自于“方、圆、三角”这几个最基本最纯粹的几何形态。从建筑外观来看,安藤忠雄的设计没有复杂华丽的形状,大多是简洁而婉约的,体现着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原则,也反映了日本传统审美中的“减退美学”。安藤忠雄的建筑几何语言中最常见的就是圆与方的有机结合,小筱邸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其形态由两个沿地势平行放置的长方体与一个圆柱体穿插交融而成;大阪三得利博物馆,形态如同圆形倒锥体嵌入两个矩形的体块,错综复杂的几何构成中蕴藏着严谨的节奏与秩序。
同样是圆与方的结合,和美术馆并不是安藤忠雄对往昔作品的简单重复。在设计的前期,安藤忠雄对岭南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建筑场馆附近的建筑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从而确定了和美术馆以“圆”这一基础的几何元素作为创作核心。和谐是和美术馆的主题,“圆”由首尾相接的平滑弧形曲线构成,没有棱角且具有包容性,尤其能够传达和谐的意境。和美术馆由数个“非同心圆”构筑而成,这些“非同心圆”有一个明确的对称中心,以一定的偏心率层层展开,向外延伸,垂直空间上有着自下而上逐级扩大的动态变化,富有张力,且在附近的高楼都呈现出方正锐利形态的情况下,圆与方产生的视觉对比、空间衡变,展现出独特的韵律之美(图2、图3)。就这一点而言,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虽然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设计,但是与欧美各国普遍采用的纯几何造型,意图表现设计的标准化及工业化不同,安藤忠雄的几何元素运用不单单是为了表现理性的力量,更多的是站在文化视角上,不仅反映的是日本传统文化静谧协和的取向,其几何元素的运用更是东方追求温润素雅、和谐平静的文化展现[5]。通过“方”“圆”的动静结合,而“方、圆”本身并不是简单的几何元素,这是源自于自然界中最为原始的形态,再将其运用到设计中,又与自然之间形成浑然天成的效果,实质上成为展示东方“和美”文化的巧妙方式。对东方文化巧妙地运用与设计上的延续,使得安藤忠雄的建筑往往渗透着东方式的安宁与西方式的宏伟肃穆,是东西方文化的巧妙结合。
3“自然”要素解析
早期日本的传统建筑与自然呈现较为亲密的关系,而随着明治维新后现代化进程推进,日本的建筑设计逐渐受功能至上的现代主义思潮影响,更多地追求功能与舒适度,与自然的联系逐渐淡化。安藤忠雄认为这样的现代住宅剥夺了建筑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因此,他对功能主义持一定的批判态度,他的建筑作品中无不体现着回归自然,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
在其代表作“住吉的长屋”中,安藤忠雄通过敞开的中庭空间将四季的变化引入生活空间,使居住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春夏秋冬的更迭、风雨光声的交织,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了“微型的宇宙”。室内没有采用空调等现代设备,而是通过墙面的通风小地窗,引入自然的风来减轻夏季的炎热,这是安藤先生对于现代功能主义的抵抗,通过引入“人工”自然的方式使建筑不仅仅是一个具有功能的容器,更是人与自然沟通交流的媒介。
安藤忠雄对于建筑的情感是深刻而执着的,对于自然的情感是真挚而内敛的,他所表达的自然并非纯粹的不加以修饰的大自然,而是经过人工处理后有序的自然。安藤善于以抽象的片段化的自然元素来装饰建筑,其中极具代表性的是他引入抽象的光与水对空间进行塑造,从而使建筑融于自然之中,给人以浑然天成之感。
光是世间万物形态呈现的源泉,也是希望的象征,如果说空间是建筑的实质,光则能赋予建筑神韵。安藤忠雄对空间中的“光”情有独钟,他曾说:“在我的作品中,光永远是一种把空间戏剧化的重要元素。”在早年的游学经历中,朗香教堂处理光影的手法触动了安藤忠雄的心灵,让他意识到“对光线的追求足以形成一座建筑”,在教堂这一神圣之处,光影的运用更能成为点睛之笔。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可以说是将光影的运用发挥到极致,教堂并没有设置传统标志性的尖塔,而是在混凝土的墙面上凿开十字架的形状,使自然光从墙体垂直与水平的开口被引入,形成“光的十字架”。在以清水混凝土为构架的整体昏暗的建筑氛围中,这一束十字架之光射入教堂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肃穆之感,愈发凸显出教堂的神圣(图4)。水是生命的源泉,具有丰富的形态,与建筑的结合能够成就灵动的空间,创造别样的意境。水之教堂的得名正是由于水元素的应用。水之教堂位于北海道群山环绕中的一片平坦土地上,处于秀丽的自然环境之中,安藤忠雄在教堂中巧妙地打造了人工湖,对水的深浅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使水面能在微风的吹动下漾起波纹,与青山相称相得益彰,教堂主体部分靠水一侧没有设置墙面,使得室内外能够直接相通,让建筑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图5)。
图2 和美术馆的设计手稿1
图3 和美术馆的设计手稿2
图4 光之教堂
图5 水之教堂
图6 和美术馆的夹岸花园及水之径
同样,安藤忠雄对“光与水”的自然利用在和美术馆的设计理念中也得到了极好的体现。和美术馆的顶部设计为一个透光的弧形玻璃穹顶,光从建筑中心的穹顶流入展览空间,充溢于中庭,随双螺旋结构的楼梯而流转,形成微妙的光影,具有直击心灵、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随着不同时段的变化,不同光照的角度都会形成不一样的光影盛宴。这种以穹顶引入的自然光线作为建筑内部的主要光源甚至唯一光源的手法,在安藤忠雄的建筑中颇为常见,是安藤先生对罗马万神庙的一种致敬。和美术馆室外是开放式的夹岸花园,景观设计以水景为主,从整体的建筑外观上看,整座美术馆就像是坐落在水上,建筑倒映于水面构成了建筑别具特色的底座。水景的设计从岭南靠水的宅邸中汲取灵感,与岭南的自然景观相呼应,既起到了降温的效果,又虚化了建筑的厚重,增加了建筑与自然的亲近感,仿佛在美术馆周围建立起了一层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尘世的喧嚣,创造了一片属于心灵的净土(图6)。
4 安藤忠雄建筑三要素的人文内涵探索
研究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并不局限于对其表现形式的吸纳,更应注重对其建筑中的设计内涵和精神探索。“枯淡、闲寂、幽玄”的禅趣禅境,是日本艺术中相当高的一种精神境界[6]。安藤忠雄作为禅文化的继承和实践者之一,就是在这种精神内涵的指导下进行的建筑设计。不论是以素为美的真实材料,严谨纯粹的几何形态,还是与自然共生的追寻,都是安藤忠雄对其禅宗思想的一种外化。不加矫饰的清水混凝土以其素颜传达出一种纯粹的美,这种对材料自然本性的回归诠释了禅学枯淡朴素的审美意蕴;简单抽象的几何形态摒弃了一切繁杂琐碎的细节装饰,外表凝练的形态赋予了内部空间塑造更多可能的机会,契合了禅宗“有限即是无限”的精神;建筑中所创造的自然风景,使自然不再仅限于被人欣赏而能够被直观感受,这与禅宗文化中“内省”的主客一体是相通的[7]。
在浮躁之风盛行的当下,建筑不仅仅是人躯体的庇护所,更是灵魂的栖息地。禅宗文化注重人内在的精神世界,安藤忠雄认为,现代社会中人正在沦为社会整体的附庸,淹没在工业文明之中,并逐渐丧失自我。他坚信建筑不能在“功能至上”的世风潮流中迷失,因此致力于将禅宗文化与素、简、朴的美学意蕴融入其建筑设计中,建立一种新的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关系。将建筑从冰冷恶劣的城市环境中解放出来,使置身其中的人在自然中获得内在精神的丰饶。而安藤的建筑设计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来自于日本民族的烙印鲜明地体现在他的建筑设计中,其东方式的禅意哲学与西方现代主义式的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与工业化下日益繁盛糜烂的现实社会带来的异化进行无声地抗争,将人的灵魂从物化的边缘悄悄引渡回自然的边界。
日本在公元6 至7 世纪逐步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佛教国家,禅意在其传统文化上的渗透影响深远。但是就文化本源追溯,日本民族(大和民族)文化特征是驱动安藤忠雄建筑设计的基因内核。以绝对权威树立为主导,着重强化自身文化威权并赋予夸张的民族优越性的自豪感[8],形成强大的民族感召力,同时以“耻感”文化不断鞭策自身,并孜孜不倦地追求他方认可[9]。相互矛盾的文化根源,一方面相关的威权激发宗教式的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树立起对秩序本身绝对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呈现独专走向。例如,在日本传统武士道精神中“绝对服从”的“愚忠”意识及日常繁冗的和式礼节,包括冷水浴、克制生育时的叫喊、以清贫为荣尚[10]等等均体现出该民族对自身近乎严苛式的极度自制。秩序与禅文化意向结合,形成独特的日本民族文化,追求清净简朴的设计中渗透着严谨的秩序感,苦行僧式的清净素雅实质上是和民族自制文化的外延。本民族的文化张力事实上广泛体现在日本设计师的作品中,例如艺术设计师草间弥生,其充满现代抽象性的绘画中仍然透露出孤寂的禅宗式哲理韵味。就和美术馆本身而言,设计中返璞真实的自然感是渴望在异化的工业社会中找寻迷茫灵魂的栖息地,但是追求自然本真的同时意味着对纷繁世界的摒弃及对欲望的强烈克制,种种文化归属是苦修式禁欲克制文化的体现。
5 安藤忠雄建筑三要素的现实意义总结
建筑史学家,东京大学教授铃木博之曾经指出,“安藤忠雄的建筑中,明快的空间构成与禁欲般的表面材质,已经超越了民族和国家,呈现出更为宽广的建筑共鸣。”本真材料的选取、几何形体的应用、“人工”自然的引入,这三大要素构成了安藤忠雄独特的建筑语言,蕴含着这位建筑大师对于建筑的独到见解,这些要素的呈现使其作品具备了空间画面感官上的冲击力,具有超越国界和时间的独特魅力。研究安藤忠雄的建筑表现形式及其思想内涵,对于现代建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具有可参考的现实意义。就文化涵义而言,其建筑反映的是东方式的和谐与韵律,多种自然元素的运用以及开放的空间设计,主动将建筑中的人以及建筑本身与外部自然环境进行互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论调。和美术馆的文化意蕴更近于提醒世人,在当前愈发纷繁的现实世界中,适时的自我反省仍具有积极意义。
图片来源:
图1:参考文献[11]
图2、图3:参考文献[12]
图4:参考文献[13]
图5:参考文献[14]
图6:参考文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