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运营的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研究
——以乡村旅游型小茨村规划为例

2022-07-27钟名全永靖县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股长

建筑与文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用地村庄规划

文/钟名全 永靖县自然资源局 国土空间规划股长

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使得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头戏,而乡村旅游的发展联系着乡村产业、农民收入、乡土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其中产业运营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试图以产业运营的思维探究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通过村庄空间规划和多元主体共谋共建[1],有针对性地列出编制框架,并将其应用于对永靖县小茨村乡村旅游实用型村庄规划案例中。

在研究实用型村庄规划的编制方法的过程中,应了解当前村庄规划为什么不实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段德罡给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三个建议:第一,传统规划的理念与方法在今天大背景下依然有积极作用;第二,村庄层面编制建设性规划就好,要发挥村民主体的作用;第三,村庄规划需要规划师下沉到村,并自觉拓展自身能力,村庄的差异性很大,很难用统一的模式编制出对每个村都有效的实用性规划[2]。

在我国乡村较多,不同地区的乡村有其各自的特色,要将村庄规划做到实用型存在很多难点。此前,多类村级规划并存,存在“一户多宅”、违规建设侵占农地、整体空间发展失序等问题。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规划本身存在不适用、不实用的情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乡村复杂的现实情景为规划的运行带来了阻力。辨析其中的原因并制订更具针对性的策略,是村庄规划能够更加实用、好用的前提[3]。对此,本文首先从研究区位、土地利用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和产业特征等方面对小茨村进行分析,了解小茨村的现实情况;其次从实用性村庄规划的调研环节、编制要点、目标定位、产业选择及提高村民收入等方面探讨面向运营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策略[4]。

1 研究区概述

小茨村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地处盐锅峡镇黄河南岸,毗邻兰州市西固区,沿黄河快速通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北部为京藏高速和国道109,东边有国道309 和折达公路,位于多条道路交界处,交通优势明显(图1)。

1.1 土地利用特征

小茨村全域面积1289.23 公顷,按照土地资源三大类划分,农用地107.17 公顷,占全域面积的8.31%;建设用地较少,为44.36 公顷,占全域面积的3.44%;未利用地较多,为1137.71 公顷,占全域面积的88.25%。耕地与园地面积总计49.44 公顷,占村域面积的21.19%。其中,耕地38.07 公顷,基本上都为水浇地,园地面积11.37 公顷,可恢复为耕地园地占比较少。建设用地44.36 公顷,占村域面积的3.44%,主要为属于城乡建设用地的农村宅基地,宅基地与园地相间分布。林草路沟渠约占村域面积的94%,林草地整体化,路沟渠生态功能凸显(图2)。

图1 小茨村区位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小茨村土地利用特征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从土地利用现状来看,小茨村可利用农用地资源短缺,农业生产基础好;居民点自发建设,片状集中,片内散布,节约集约度较低;生态用整体化,景观廊道凸显,生态景观网络初步形成。

1.2 人口结构特征

图3 小茨村人口结构特征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产业建设内容及产业体系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5 小茨村规划编制技术路线框架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以2021 年小茨村人口统计资料为数据来源可知,小茨村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占总人口的52%。各年龄段男女比例基本保持稳定。村庄少儿抚养较低,合计抚养比为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 个百分点。村庄老年人赡养率比较高,合计赡养比为22%,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村庄存在人口老龄化现象,70 岁以上人口占9%。留守人口以46 ~69 岁居多,其次为18 ~45 岁,70 岁以上次之,4 ~17 岁和3 岁及以下最少。劳动力人口中,中年劳动力人口多在本地劳动(图3)。

1.3 产业特征

乡村旅游的发展投入是巨大的,在旅游服务需求总量有限的前提下,这些巨大的投入有极大可能将面临无法收回成本的局面。小茨村村庄产业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旅游产业,村庄打造了以“黄河农庄”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旅游产业,是村庄产业转型,带动村民致富的产业出路;二是种植产业;三是劳务经济,村庄青壮年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员在本村周边务工较多。

2 面向运营的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

实用型村庄规划包括三部分群体。一是政府,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2];二是村民,村民是村庄规划的直接受益者,通过规划,村民能够了解自己的房屋、承包地、公共服务设施在哪里,左邻右舍和宅前屋后是啥样,村庄未来如何发展,要从村民使用的角度,采用村民看得懂、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提炼出有利于村民认同、便于执行的简易成果,并纳入村规民约[3];三是社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等实践在全国各地相继开展,社会各方力量踊跃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时代洪流之中[4]。因此,村庄规划要一定程度响应市场需求,在用地布局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和保障。

2.1 市场导向

市场导向意味着遵从旅游者的偏好与需求。经过调研发现,目前旅游人群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归园田居的生活和亲子互动的农业研学。归园田居的生活满足城市人对质朴乡村的向往和乡野宁静生活的需求;亲子互动的农业研学则满足儿童对自然认知的需要,城市少年儿童在家长的带领下去体验农家生活,户外学习农业知识、传承农耕文化。

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以市场导向创建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品牌。经过对小茨村的调研及旅游资源的梳理,将“黄河农庄·小茨人家”确定为小茨村的旅游品牌形象,构建“农业+生态、农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文化”的产业体系(图4)。

2.2 运营思维

乡村旅游的运营机制应至少包括三个主体:政府、村民、社会,通过这三个主体构建“政府+公司+农民+旅行社”的运营机制。其中政府负责把控整体规划和建设基础设施;公司负责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农民负责农家乐、乡村民宿改造与升级;旅行社主要负责市场开拓,通过组织客源与旅游线路,开展具体的旅游项目。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规划思维的结合,上层政府、中层公司、基层村民可以较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特长。

农业生产、生态保育是乡村的基本功能,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是乡村空间的主体[5]。小茨村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结合村庄现有优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村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加速村庄农业和旅游业的改革:一是将乡村旅游资源向景区化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完善、旅游要素齐备、旅游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体系,提升乡村整体风貌,促进村庄发展;二是促进村庄特色文化、教育、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村庄产业链,使村民获利更多;三是强化旅游产业,带动引领村庄,通过乡村农庄体验、观光农业发展等旅游活动,打造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农旅融合发展。

2.3 编制技术框架

在充分梳理永靖县规划编制导则内容的基础上,本文从基础研究指标、空间管控及用地布局、保护规划和实施保障等层面理顺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架构,使永靖县村庄空间规划编制能突出县域内资源分布、交通联系、文化特色、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综合条件,结合县域自然地理条件和城镇发展基础,未来县域空间布局架构为“一主一副多点,一廊两轴三片”空间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和管控的空间布局将规划任务明确到村庄分类发展引导、产业发展布局、全城国土综合整治、全城设施布局、住房规划、文化保护与风貌引导、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规划以及分村建设引导,最终通过保障措施落实村庄规划(图5)。

3 小茨村乡村旅游实用型村庄规划

3.1 规划理念

图6 空间分区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7 用地空间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8 产业空间布局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9 空间规划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实用型村庄发展规划是在村庄体系成形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编制发展进行导引,把握村庄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提出村庄建设完善的各项要求,从而实现村庄发展的协调指导,并成为村庄规划编制的依据[5]。以面向运营的视角对小茨村乡村旅游实用型村庄进行规划,其规划理念主要是根据小茨村的区位条件、发展现状、村庄的定位、市场的需求、村民的意愿等,通过引进旅游景区专业化运营团队,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主,拓展“旅游+”发展模式,促进旅游与生态、农业等多种产业融合,将小茨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农业观光及乡村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村,最终形成以“黄河农庄”为核心的旅游活动,并打造“黄河农庄·小茨人家”的品牌,促进村庄旅游产业发展。

3.2 空间规划布局

3.2.1 用地空间布局

小茨村建设用地总计为47.32 公顷。其中,从空间分布来看,居民点呈现延交通线带状分布,和耕地围合片状集中两种模式,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模式(图6)。(1)农林用地,规划农林用地面积106.94 公顷,占村域总面积8.29%。(2)建设用地44.36 公顷,占村域面积的3.44%;城乡建设用地24.67 公顷,占55.62%;其他建设用地19.69 公顷,占44.38%。城乡建设用地主体为农村宅基地、采矿用地与工业用地,占总城乡建设用地的90.19%。其中根据村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及产业发展,对部分建设用地的用地性质和功能结构进行用地调整与优化,其中主要农村宅基地面积增加0.37 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增加0.22公顷,农村社区服务用地和公用设施用地各增加0.07 公顷和0.08 公顷。(3)生态用地占村域总面积的88.04%,共1134.98 公顷(图7)。

3.2.2 产业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要依据生态重要性进行差异化管控,在保障生态服务功能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基础上,落实生态教育、生态观光和服务等项目的准入机制和用地需求[6]。小茨村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结合村庄现有优势,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村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深入推进村庄农业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现代农业发展为主,拓展“农业+5”等发展模式,利用农业发展的多功能性,促进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文化、农业与商业等产业相融合,打造多功能相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平台。

整体规划形式是“一心两轴五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依托村庄集中区形成村庄综合发展中心;利用村庄的主要道路作为村庄的发展轴;形成包括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业发展区、村庄建设区、游览观光区五个发展片区和村庄多个发展节点(图8)。

3.2.3 总体空间规划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落实村庄规划。小茨村总平面布置在现有居民点布局的基础上,依据村庄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现状,满足村庄居民生活需求,提升改造村庄党群服务中心北侧的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形成村庄公共休闲及文化体育中心;对村庄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特色化风貌改造提升,使其与村庄环境相协调;按照4A 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村庄卫生室,为村民及游客提供医疗救护服务;通过建设村庄污水管网及雨水边沟盖板,铺设燃气管网,完善村庄市政公用设施(图9)。

3.3 近期项目建设引导

通过对小茨村村民生活需求和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结合村庄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村庄环境整治、贯穿始终的目标,确定小茨村近期建设项目以村庄生态修复、农用地环境与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村庄环卫与安全设施健全等为主。

结语

乡村旅游型村庄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亟须强化基础性问题研究[6]。文章围绕面向运营的实用型村庄规划编制方法,通过小茨村村庄空间规划“一心两节点五区”的产业空间结构,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旅游、农业与文化、农业与商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多功能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平台以及“河畔乡居,小茨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文章通过政府对村庄空间的规划和公司、农民等多元主体共谋共建,形成“政府引领、村庄组织、社会互动、村民主体”的运营模式,期望对实用型村庄规划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用地村庄规划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村庄在哪里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