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GIL 模型的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2-07-27倪钰荐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文/倪钰荐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宋永芳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
引言
以故宫建筑群为代表的富有特色的木结构建筑,彰显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木结构建筑文化的水平[1]。然而近代以来,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我国森林资源急剧减少,决策部门在建筑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制定上明确限制使用木材,我国木结构建筑研究和应用也随之处于停滞状态,在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渐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的概念在全球建筑业和整个社会环境的整体健康运作中得到广泛关注,木结构建筑也逐渐回归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国务院等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鼓励和促进木结构建筑发展的政策,给木结构建筑产业化及现代化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2]。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属于社会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本研究在帕森斯所提出的AGIL 结构功能主义模型的基础上,对当前高校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现状进行梳理,进而为教学改革创新路径优化提供思考与借鉴。
1 AGIL 分析视域下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框架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于1953 年提出AGIL 结构功能模型①,界定了社会系统的需求以及该系统如何维护其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相关的关系。他认为社会系统像其他任何系统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每个子系统都有着各自的功能且相互之间协调配合,以维护社会系统的稳定。同时强调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最常见和最本质的都是由其部分、层面或变量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组合关系[3]。目标达成功能重点关注所研究系统的定位;适应功能通过对现实需求进行调整或积极改变所讨论的环境特征来满足某些特殊情境;整合功能负责调节已经分化的适应性、目标实现和潜伏期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减轻子系统间的差异化程度,从总体上促进所研究系统的和谐互动[4]。从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看,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同样是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充分发挥自身承载的功能所形成的相对完善和稳定的教学体系。只有教学体系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功能结构分配合理、过程交互稳定,才能推动整个体系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本文在以往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AGIL”功能模型,将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归纳为外部环境支撑和内部环境支撑两部分,其四种功能的子系统分别为适应功能(A)包括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目标功能(G)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整合功能(I)包括课程资源、设备资源和教师队伍等;模式维持功能包括教学文化和教学价值观等,如图1所示。
2 AGIL 分析视域下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问题审视
2.1 适应功能发挥滞后
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不仅需要实现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的功能,还需要契合现代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适应功能滞后,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有关木结构建筑专业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等落后于社会发展,包括宏观的政策引领和微观的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等,致使木结构建筑专业发展落后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不够明确。由于学校的教学改革进展缓慢,往往落后于行业和市场的变化,有关木结构建筑建设规范的法规、政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二是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需求不适应。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供给方,在进行木结构建筑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对社会需求识别不足,不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技能错配情况,具体表现为供需双方之间长期存在能力不匹配、类型不适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2.2 目标达成功能发挥不充分
由于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不完善,对现代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不明确,致使多方面、多维度的目标达成度不够。由于近现代以来我国木结构建筑发展缓慢,一方面,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各高校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均依托优势学科进行培养设计,培养方案呈现学科差异化的特征。另一方面,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各高校目前专门从事木结构设计和研发的专业教师较少,在满足学校教学方面压力较大,同时高校对木结构建筑专业的教学投入积极性也有所欠缺。
2.3 整合功能效能低
体系的整合功能是指政府、学校、企业等利益相关主体在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中各自职能的明确,确保教学体系结构与各子功能之间的良好匹配。目前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的整合功能效能不高。其一,从教学体系外部看,国家在促进现代建筑业发展的系列政策文件中明确了要大力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建设目标。然而目前国内木结构建筑由于研究长期停滞,并没有更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方案和指导意见,高校专业体系有待改进与完善。其二,从体系内部看,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体系缺乏在师资培养、人才培养目标、资金保障、课程设置、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明确规定,教学治理缺乏一定秩序。
2.4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呈现负向作用
由于近代以来我国木结构建筑的研究与发展进度缓慢,一些旧观念、旧模式对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呈现出负向作用。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木结构建筑理解表现出片面化和窄化倾向。比如,一谈到木结构,首先会被它的建筑高度所限制,联想到最多的是寺庙、宫殿等,很难想象到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高的木结构建筑是挪威一座于2019 年3 月完工的高85.4 米的酒店式公寓。其二,在当前高校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缺少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制保障,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不足。
3 AGIL 分析视域下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路径
在新发展背景下,基于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环境、自身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三维视角和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中融入“AGIL”功能模型,实现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一体化,使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与社会人才需求相契合,满足新发展背景下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如图2 所示。
3.1 改善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环境,提升适应功能
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以外的影响因素都可看作环境因素。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发展的适应功能体现在与社会环境多方要素的有效互动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首先,应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优化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使其适应时代的发展,维持供需双方的平衡。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木结构产业的持续蓬勃发展,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应考虑增设单独的木结构建筑学科,厘清该学科间的关联属性和逻辑次序,打造特色的教学体系,为未来的木结构建筑产业和知识型社会创造知识支柱。
3.2 明确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强化目标达成功能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对木结构建筑专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导向作用,也代表着木建筑行业发展的预期结果和未来走向。第一,明确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已有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扎实的社会调研,充分考虑和研究国家层面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现状,对高校木结构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第二,木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应符合新时代人才需求。目标实现应强调高校与产业融合,更加突出个体创新素质、专业素质和基础素质的要求。第三,构建木结构建筑专业跨学科教学创新教师队伍。各高校要围绕木结构建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需求构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教师队伍。由于当前我国木结构建筑学科专业教学人员数量有限,因此在强化木结构建筑专业师资队伍时,应注重实践教师队伍成员构成的专业化与多样化,吸纳相关学科的青年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业人员参与到教学中来,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3.3 增强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合力,提升整合功能
整合功能强调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需要整合校外资源和校内资源,增强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合力。为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系统整合功能,首先应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促进产教融合。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开展项目式教学,加速促进科研成果转换以实现产业化发展,增强教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使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实现双向发展。其次,建立培训主体的协同合作制度,明确高校和企业等培训主体的主要分工领域和职能。充分发挥各主体优势作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最后,重构严格化的考核标准。在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建立多维考核评价制度,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评价相结合。
3.4 更新模式观念,促使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发挥正向作用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强调文化在维持系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就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而言,潜在模式维持功能既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建设,即我国木结构建筑历史中蕴含的优秀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指向高校内部的文化环境建设,包括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治理制度等。为促使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中潜在模式维持功能发挥正向作用,一方面应促进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同时也应该以创新理念为导向,充分利用5G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木结构建筑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打造现代化的课堂体系,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保证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既能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木结构建筑文化的传承,又可以充分结合行业和地区的创新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应建立健全创新伙伴合作机制。各院校应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木结构建筑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
图1 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AGIL 模型分析(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2 基于AGIL 理论的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创新模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结语
帕森斯的AGIL 模型为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文章从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系统的四个对应功能维度出发进行分析,尝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为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找到着力点。但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使其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以上对木结构建筑专业教学改革的分析是基于理论模型的探讨,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优化教学改革策略。
注释:
①帕森斯AGIL结构功能模型: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提出,每个社会系统都具备适应(Adaption)、目标达成(Goal attainment)、整合(Integration)、潜在模式维持(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等四种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