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联合凝血四项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2022-07-27毕美霞
毕美霞
(焦作市中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尽早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时间的重要途径[1]。常规影像学检查对于早期肝癌的检出率较低,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筛查方法。肿瘤标志物在筛查恶性肿瘤中虽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由于部分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较低,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观察指标[2]。肝脏作为人体重要代谢器官,对于凝血系统也有重要的影响,其是凝血因子与抗凝蛋白合成的重要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凝血功能也会发生异常改变,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3]。因此可以联合凝血因子指标来辅助临床诊断,从而提高临床筛查的准确性。为了观察肿瘤标志物与凝血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焦作市中医院2019年2月~2021年8月156例收治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组: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慢性乙肝组中有男5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2.5±6.5)岁。乙肝肝硬化组中有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5±8.2)岁。原发性肝癌组中有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5±10.8)岁。
1.2 方法
肝功能检测与肿瘤标志物使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进行检测,凝血功能检测采用全自动血凝仪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仪器设备及配套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3组在肝功能、肿瘤标志物以及凝血四项等指标方面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肝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3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2.2 3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见表2)
表2 3组凝血四项指标比较
2.3 3组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见表3)
表3 3组肿瘤标志物指标比较
3 讨论
肝功能检查是目前临床筛查肝功能损害的重要方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指标在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差异不大,因此存在假阴性、假阳性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4]。本次研究中慢性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3组在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肌酐、谷草转氨酶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在肝癌患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要高于肌酐、谷草转氨酶。
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公认筛查肝癌的重要指标,健康人群的甲胎蛋白水平较低,但是在肝癌发生之后,由于肝癌细胞可释放甲胎蛋白,因此该指标的水平呈异常升高的趋势,这也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2]。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但是其特异性相对更低,因此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癌抗原125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过去认为该指标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任何因素引起的腹水均可导致该指标的升高,具体原因不明,可能与肝功能损害引起抗原处理能力降低有关;肝癌患者多合并腹水症状,因此该指标呈异常升高趋势。癌抗原19-9是一种肿瘤标志物,但是炎症也可诱发该指标升高,因此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次研究3组在甲胎蛋白、癌抗原125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癌胚抗原、癌抗原19-9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来看甲胎蛋白、癌抗原125在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由于单纯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检测指标。临床研究发现肝癌患者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这与患者肝功能损伤导致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小板减少等因素有关,因此分析该病引起凝血机制异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伤,凝血因子合成能力下降,从而导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同时纤维蛋白原作为凝血酶的底物,可以反应凝血状态的变化。本次研究发现3组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凝血酶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肝癌还存在凝血-抗凝功能异常,因此可以加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以及凝血四项水平与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患者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诊疗中需要综合各种指标,明确病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