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践课堂外包的工匠精神量化考核机制研究
2022-07-27白净杜中一
白净,杜中一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 116037)
0 引言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工匠精神的培育已变成衡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也是企业在招聘中最看重的因素之一。然而,当代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仅限于字面意义,在日常的行为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严谨认真的态度、做事浮躁、缺乏奉献和求实精神等问题。
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工匠精神培育质量保障机制[1]占比最高的前五项分别为“实践训练中强调工匠精神培育”“校园环境具有工匠精神文化氛围”“加强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管理”“学生课程学习中倡导工匠精神”“学校与企业为顶岗实习学生配备双导师”,可见在实践训练中已经非常强调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比在原则上占总学时数50%以上,但实践教学存在设备老化、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脱节等诸多弊端[2-3],针对上述问题产生了很多校企合作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外包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形式[4],将实践课堂的全部或一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社会培训中心、专业技能中心、企业培训中心等。目前关于高职实践课堂外包的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将实践教学外包给其余的学校;第二种模式是外包至企业的培训中心。实践教学模式可解决高职学校面临的诸多难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教学设备脱节、教学内容肤浅等诸多问题。外包实践课堂以实际的实训生产设备为载体,以满足专业对应岗位的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岗位为载体进行设计、开发与实施[5],可使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进行操作和学习,同时将工匠精神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并引入对应的考评机制,针对学生的敬业、专注、精益和创新行为进行量化考评。这种实践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也可将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到与企业要求更加契合的水平。下文以《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课程为例进行详细讨论。
1 《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实践教学外包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评价标准
目前大多数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多以“一卷式”为主,重结果轻过程,重实践轻素质教育,导致高职院校教学中培养的学生岗位能力与企业需求的职业能力无法对接的现象,学生在岗位能力要求的责任感、专注、认真、创新等方面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些方面的缺失都是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体现。
实践课堂中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评价应统一标准,科学地制定考核办法。在考核中应注重实践、能力和德行的考核标准。细化考核评价指标、确定评价主体,最终实现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的综合评价。
1.1 考核评价指标设计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为例,说明实践教学外包课堂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考核评价中体现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将学生的敬业、专注、精益和创新行为作为一级指标进行量化考评。该实践外包课程为36 学时,以企业的实际系统集成设备为依托,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指标进行了精准深入的贯穿(表1)。
表1 工匠精神培育的总体评价指标
表1 对考核要素和考核指标做到了精准对应和细化。工匠精神培育评价的敬业、专注、精益和创新部分的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每个量化指标下设定评价等级。上表为总体评价指标,每个指标下可设置若干具体可量化的二级指标,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由于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将整个实践教学外包的流程细化为3 个授课单元,分别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硬件搭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组态、设备的运行及调试。第一个授课单元的具体任务为工业机器人总控单元、仓储单元、打磨单元、加工单元、检测单元与分拣单元的搭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气路、电路、网络搭建;第二个授课单元的具体任务为组态软件的使用,视觉系统的设定,PLC 程序的编译;第三个授课单元的任务为起草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岗位说明书,视觉系统的调试,执行单元的程序编译。
在实践中将任务细节与工匠精神的考核要素一一对应,每个任务点针对不同的工匠精神的指标作出不同的侧重。细化后的评价分为五个等级,采用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评分制,最终根据细化的考核标准形成工匠精神培育总体评价标准级。
(1)敬业的考核评价。对敬业的考核评价具有过程性和贯穿性,主要考核学生服从实践课堂的组织安排及课堂纪律的情况。
(2)专注的考核评价。对专注的考核评价也具有过程性和贯穿性,主要考核学生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备的搭建、完成系统集成的组态及PLC 编程操作、编译并调试执行单元的程序。这一要素在授课单元工业机器人的系统组态中将作为重点考核要素,因为该部分的专注度直接决定了工业机器人的组态程度。
(3)精益的考核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按照厂家标准完成系统搭建的情况、完善搬运岗位说明书的情况、将工业机器人的PLC程序优化的情况,以及能否精准定位执行单元的示教目标点、能否优化工业机器人的搬运轨迹。在授课单元三中对此要素作重点考核,对标工业机器人的首岗岗位能力,其中精准操作工业机器人和优化程序是必要条件。
(4)创新的考核评价。对于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的实践教学外包,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建立多个工件坐标系提高编程效率,能够设计工业机器人的I/O 通讯电路。
1.2 确定实践教学外包评价主体
为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质量,很多高职院校都提出了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对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作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有利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效果衡量的精准性。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以企业和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为辅。
(1)企业评价。实践课堂外包是将实践教学承包至企业,企业的专家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其一般是实践考核评价具体指标的设计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把握准确,对企业的用人需求具有清晰明确的理解。
(2)教师评价。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也是在教学改革中将工匠精神的培育植入实践课堂培养全过程的引入者。教师能够根据工匠精神的培育目标来指导教学活动,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工匠精神的培育作出评价。
(3)学生自评。学生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对象,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对实践课堂中敬业、专注、精益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效果等都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学生没有教育理论基础、教学评价技术,对评价指标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因此其评价占比不能过重。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及时组织学生代表、用人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与教师本人参与工匠精神培育教学评价的座谈交流,分析评价信息,总结出与课程培养目标相契合、符合教师教学实际的评价方式,形成合理准确的工匠精神培育教学评价结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
1.3 制定奖励机制
培育时代工匠需要通过激励机制来提升高职学生的内在驱动力。首先,应建立合理的物质奖励制度。对于在实践课堂中“工匠精神”表现突出的学生有必要进行物质上的奖励,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工匠精神教育的主动性,在实践和锻炼中注重自我培养“工匠精神”;其次,要建立多样化的精神奖励制度,从学校年度先进评选、优秀推荐荣誉评选等各个方面将“工匠精神”作为优先评选要素进行考量。
2 结语
培养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态度,促进学生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等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培育目标。实践课堂作为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应更加深入地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挖掘每一门课程蕴含的工匠精神培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工匠精神培育功能,提高工匠精神培育的精准性和连续性,做到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培育紧密结合、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