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合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2022-07-27孙海影潘远安
0 引 言
在“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下,模具工业将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的结合,成为“工业4.0”的重要发展领域。为了培养更多模具综合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模具专业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模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尤为迫切
,如何实现课程与企业岗位、课程与技能竞赛、课程与技能证书的结合成为专业课程研究的重要方向
。
死体可燃物含水率(Y)与降水(X1)、气温(X2)、连旱天数(X4)、风速(X5)、蒸发量(X6)之间的数学模型为:
目前,高职院校围绕《冷冲模》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的案例较多,李林等
从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方面研究“双高”建设背景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王利等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智慧课堂、实践教学、创新团队等方面进行冷冲模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然而,对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方面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研究较少。
基于“岗课赛证”融合背景,对《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以校企共同体深度融合为基础,围绕模具产业发展、各领域人才需求与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提炼汽车产业冲压岗位的核心能力,将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紧密结合。对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大工种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融入行业、企业、职业要素的教学内容,创建与行业、企业合作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内容对接多种技能等级证书。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优势,鼓励学生参加模具类技能竞赛,同时课程体系的建立为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赛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岗课赛证”全面的改革。
1 项目实施过程
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学校与企业双方协同制定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职业技能证书,实现“课证融通”;参考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标准化。以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及学生技能竞赛为着力点,利用资源库建设推动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双师型教师+技能大师”、“校内教学+工厂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围绕职业岗位技能需求,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2)遵循“适应岗位、循序渐进”理念,建立课程模块体系。当前“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针对各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标准,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建立相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缓解学生结构性就业压力尤为迫切。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制定设计、制造、工艺和装配与调修等岗位,学生分批轮岗实习,实现专业能力与产业需求对接。基于学生技能掌握基本规律,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分层递进,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由简到难、由浅入深、阶梯递进。课程设置冲压工艺认知模块、冲压工艺规划及计算模块、模具三维结构设计模块、模具制造工艺基础模块、模具装配与调修模块等五大必修模块,同时建立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认知、精密模具智能制造技术认知两大选修模块。必修模块教授学生模具设计和冲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实战技能,选修模块增强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了解。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导师”授课,即学校和企业共担教育教学职责,学生多岗轮换,多名企业名师进行指导。依据校企“车间式教学”双导师聘任标准建立“双导师”教学团队
。聘请企业名师担任企业现场授课教师,通过名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通过“双导师”团队的引导,解决了企业导师“技能在身不会教”,学生“能力不足不会问”的问题,突出“工学结合”教学导向。
2 教学模式建设
为促进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将专业授课和企业生产环节结合,以企业的生产标准进行授课,实现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根据实践内容需求,与一汽大众、一汽模具等知名企业联合办学,“理论知识+基本实操”在校内基地开展,“技能实操+企业生产案例+新技术新工艺”则借助校企共享的一汽大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一汽模具公司进行“车间式教学”。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目标。通过顶岗实习学习企业先进元素,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通过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考取多种职业技能证书,将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2.2 校企共担教育职责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
(3)基于“职业技能标准”原则,进行核心能力开发。通过对一汽模具、一汽红旗、一汽大众等企业生产工艺调研,提炼汽车产业冲压生产线工艺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对接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课程内容对接模具制造工(三级)、模具设计师(三级)、冲压工(中级)、工具钳工(中级)等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课程的核心模块如表1所示。
2.3 与知名企业联合办学建设校企教学基地
(2)工单式教学:以学生发现、探索和总结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要求,强化学生主体作用。
依据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设计教学内容,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分课前、课中、课后3个阶段,将职业素养养成和岗位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构建“双师型教师+技能大师”、“校内教学+工厂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将相关数据代入方程(2),求解新的任务价格(优化方案价格),再与附件给定的价格(原方案价格)进行比较(见图8).
2.4 教学目标高质量完成建立多元化教学方法
(1)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立专业课程标准。参照《高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标准。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立足“高效课堂”建设,将“恪尽职守、德才兼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劳模精神融入课程标准与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把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项目式教学:项目驱动设立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B层:11分≤听说测试成绩<22分,听说能力居中,有一定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方法欠妥,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共25人,占总人数的60%。
校内现有计算机机房、UG等相关设计仿真软件、模具拆装实训室、相应工具、量具、刀具、模具实践基地、钳工实训基地及交互式智慧教室,企业资源包括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提供的课程实践基地、企业导师及实际生产案例等。
(3)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边讲边指导,学生边听边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
2.5 评价过程全覆盖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
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考核与激励性评价,运用问卷星、微信群、智慧课堂等信息化平台完成在线测试(20%),根据学生实训及技能考核情况进行组内自评(10%)和组间互评(10%),教师针对自评与组间互评中的问题给出指导性评价(30%),指出重点与难点,为后续学习提供方向。企业导师根据学生的实操技能进行标准化的评价(30%)。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 结束语
分析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在“岗课赛证”融合下对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在课程模式建设方面,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立专业课程标准,将思政元素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校企共同体深度融合为基础,围绕模具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及岗位需求,提炼汽车产业冲压岗位的核心能力,将冲模职业岗位标准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紧密结合。遵循“适应岗位、循序渐进”理念,创建五大必修模块,两大选修模块课程体系,对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五大工种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融入行业、企业、职业要素的教学内容,内容对接多种技能等级证书。
胡宏关于“心体情用”和“心兼体用”的内容,与王阳明的“心兼体用”在理论内容和表达方式上相同。然而,胡宏心性论中的“心”必须与“性”连接起来且需要以“性”为基本才能够形成本心。由此可见,“心”和“性”并不为一,而且体用关系和尚未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关系时“性”和“心”之间存在主要关系。站在思想发展历史的角度看,从“性体心用”到“心性为一”的转变是完全科学合理的。
It was shown that hyperphosphatemia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unfavorable prognosis,accelerating the progression of IHD,aggravating systolic hypertension and LVH,increasing the risk of arrhythmia,as well as acute and congestive HF in patients on LTH[56].
在教学模式方面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将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优势,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模具类技能竞赛,同时课程体系的建立推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赛。建立“双导师”教学团队、校企共育共享教学基地、多维度考核机制体系,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岗课赛证”的全面改革。
[1]李彩霞.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标准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49-52.
[2]邱绍伟.“课岗赛证”四融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6):154-155.
[3]李林,周宇.“双高”建设背景下《冷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20,(8):296-297.
[4]王 利,苑丁杰,梁金连.冷冲模设计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19(20):274-275.
[5]孙海影.基于车间式教学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9):74-75.
[6]孙海影,马旭东.基于车间式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改革实践[J].电子测试,2020(3):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