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识别“预设触发语” 提升阅读理解力

2022-07-26浙江顾芳园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3期
关键词:语篇预设原文

浙江 顾芳园

进入第三轮复习,师生面临着新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但其阅读理解题的得分却难以提高。通过分析试卷可以发现,在信息错综复杂的语篇中,对于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词义题猜测和细节理解题学生均会出现误判,其中推理判断题尤甚。学生虽然知晓文章大意,却仍会选中错误选项。虽然背诵生僻词、多刷题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部分问题,但学生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语篇分析工具,同时,由于题目数量庞大,复习时间有限,教师每多讲一点,学生就会少一点自主分析的机会。基于以上原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受限,语用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笔者从语用学概念——语用预设的视角切入,以2022 年1 月浙江卷为例,阐述如何将识别预设触发语作为语篇分析的“抓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用预设与预设触发语的概念和特点

语用预设,指在语境层面上结合对说话人意图及有效实施言语行为的条件的讨论展开的,是说话人假定听话人知道的、能促成言语行为顺利实施的适切条件或知识。何兆雄、何自然和陈新仁提到:“语用预设作为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意义,分为显性预设和隐性预设。其中,显性预设指话语中的特定词语和特定结构,又被称为预设触发语。”

陈新仁认为:“语用预设具有单向性、主观性和隐蔽性特点,常被说话人策略性地利用,以传递新信息。”具体来说,预设是由说话人单方面做出,由说话人进行陈述的客观事实或者情况,它们不直接给出新信息,而是让听话人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新信息。语篇是书面形式的对话,说话人是作者,听话人则是读者。要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新信息,读者需要结合语境,识别预设触发语,进行推理和甄别,以达到准确理解的目的。

二、预设触发语的种类

目前,研究者对预设触发语的种类意见不一,其中得到普遍认可的有13 种。考虑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水平,本文中笔者仅介绍其中的6 种,具体如下表:

续表

除以上6种外,常用的预设还包括时间状语、强调句型、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虚拟条件句等。

三、预设触发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一)推理隐含信息

语篇中的信息纷繁复杂,作者将部分信息直接呈现(视作语境),部分信息以预设触发语的形式呈现,另有部分信息则不予呈现。读者可借助预设触发语来识别语篇中的预设信息,结合语境,推理出作者的隐含信息。而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设置推理判断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获取隐含信息的能力,因此考生可通过识别预设触发语来进行推理。

【例1】(阅读理解A 篇,第23 题)

原文:It’s a call she must handle alone,though.Merebeth says,“When I’m on the road,I’m justinmy ownworld.I’ve always been independent-spirited and I just feel strongly that I must help animals.”

题目:23.What can we learn about Merebeth in her new job?

A.She has chances to see rare animals.

B.She works hard throughout the year.

C.She relies on herself the whole time.

D.She earns a basic and tax-free salary.

预设分析:原文中的my 与own 为限定描述语预设,根据in my own world 进行推理:主人公在运送宠物的路途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应该是独自一人开车。再根据前句中的alone 以及后句中的independent-spirited 可知,“独自”这一信息重复三次。根据重要信息的判断原则:反复出现的信息是作者想强调的重要信息,而C 选项中的relies on herself 与原文信息一致。由此推理出主人公有独立的精神这一隐含信息。故选C。

【例2】(阅读理解B 篇,第25 题)

原文:To frame his story,Kleincreatesthe character of Ned,a fictional witness tothe progressbrought about by the steam and electric revolutions in America during one man’s lifetime.It’s a technique that helps turn a long narrative into an interesting one.

题目:25.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Ned?

A.He was born in New York City.

B.He wrote many increasing stories.

C.He created an electricity company.

D.He lived mainly in the 19th century.

预设分析:原文中的creates 为状态改变性动词预设,由Klein creates the character of Ned 可推断原本没有Ned 这个人物,Klein 创造了他。后面的fictional witness(虚构的见证者)可以印证creates 的预设。读者可能产生的疑问有:为什么要虚构见证人?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以引发读者进一步的阅读。the progress 作为第二个预设,与前段中的蒸汽时代这一背景信息相关联,the steam and electric revolutions in America 则验证了该推理:作者虚构Ned,是为了从见证人的视角把蒸汽革命带来的进程讲述得更加清楚。再根据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蒸汽革命发生在19 世纪,推断出D 选项lived mainly in the 19th century 与隐含信息相符合。故选D。

(二)甄别真假命题

阅读理解题目中的4 个选项由真命题(与语篇中预设一致的信息)和假命题(与语篇中预设不一致的信息)组合而成。若语篇中的触发语推理出的信息和选项中的触发语推理出的信息一致,则该选项为真命题,反之,则为假命题。通过识别预设触发语,将语篇和选项中的预设进行比对和推理,可梳理出作者和出题者想要传达的信息,从而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识别预设触发语时应当注意:预设触发语分布在相关句群中,数量不定,位置不定,句法功能也不固定。因此读者需要从句际和语篇的层面进行分析,不能仅从词汇层面断章取义。

【例3】(阅读理解C 篇,第29 题)

原文1:The benefits of regular exercise arewelldocumented but there’s a new bonus toadd tothe ever-growing list.New researchfoundthat middle-aged women who were physically fit could be nearly 90 percentlesslikely to develop dementia(失智症)in later life and if they did,it came on a decade later than less sporty women.

原文2:Lead researcher Dr.Helena Horder,of the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in Sweden,said:“These findings areexcitingbecause it’s possible that improving people’s cardiovascular(心血管的)fitness in middle age could delay or even prevent them from developing dementia.”

原文3:These women were then tested for dementia six timesover the following four decades.

原文4:“However,this studydoes not showcause and effect between cardiovascular fitness and dementia,it onlyshowsan association.”said Horder.“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see if improved fitness coul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risk of dementia and also to look at when during a lifetime a high fitness level is most important.”

题目:29.What do we know about Dr Horder’s study?

A.Itaimed tofind a cure for dementia.

B.Data collection was a lengthy process.

C.Some participantswithdrew fromit.

D.The resultswere far fromsatisfactory.

预设分析:该题涉及的预设触发语较多,既有语篇中的well、exciting 等判断性词汇,found、does not show、shows 等叙实性动词,less 比较结构,add to 状态改变性动词,over the following four decades 时间状语,又有选项中的aimed to 叙实性动词、withdrew from 状态改变性动词、were far from 系表结构等。考生在分析该题时,先将选项中的预设触发语或者直接信息标出,再到原文中寻找能匹配的触发语。

A 选项中的aimed to 指这位博士的研究目的,根据语境a cure 可知,研究目的是寻找治疗失智症的药物或是治愈失智症的方法,然而搜索全文没有找到关于治疗的触发语;再根据原文4 中的does not show 和shows 这两个触发语可知,该研究只是展示了心血管健康和失智症之间有关联,但未指出心血管健康和失智症之间的因果关系,故A 选项是假命题。

B 选项中的lengthy 属于直接呈现的信息,根据原文3 中的触发语over the following four decades 推理可知,实验过程中数据搜集的时间较长。预设与直接信息相符合,B 选项是真命题。

C 选项中的withdrew from 属于状态改变性动词,预设部分为参与实验者中途退出研究项目,搜索全文未找到与“退出”相匹配的触发语,故C 选项是假命题。

D 选项中的触发语were far from 预设了研究结果一点都不让人满意。原文1 第一句中的well,add to 两个触发语在benefits 以及bonus 的语境中,展现出作者对研究结果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第二句中found 和less 则让读者进一步注意宾语从句的内容:身体健康的中年妇女患有失智症的几率和年纪要比运动较少的中年妇女低和大。由此可知,此发现具有积极意义。此外,原文2 中的 exciting也补充说明了研究者对研究成果持积极的态度。原文中的预设皆与选项中的预设相反,故D 选项是假命题。

(三)构建语篇逻辑衔接

预设能够加强语篇衔接,促进语篇连贯。朱永生、苗兴伟认为预设可以与上文构成衔接关系,使得句子间、段落间的衔接更加紧密和流畅。在“七选五”阅读题目中,预设触发语很好地维持了信息的连贯性。

【例4】(“七选五”最后一段)

原文:Lighten up.

The worldwon’t come to an endin most cases just because you left a few things undone.Celebrate progress and keep refining(改 进)toward a happy productive existence.Thisis why making listsis importantin any productivity handbook.Every completion is asmallvictory thatadds upin abigway.

预设分析:这是一个带有小标题的段落。标题Lighten up 是预设触发语:放轻松,别紧张。段首句的触发语won’t come to an end 传递了天塌不下来的信息,呼应了小标题,增强了小标题和段首句之间的逻辑衔接。第三句的触发语this,重复了第二句“庆祝进步并且持续改进”这一建议的同时,又引出making lists 这一具体做法的重要性,This 形成了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衔接。第四句中small 与big 构成对比,在adds up 这一状态改变性触发语的黏合下,形成“只要聚沙成塔,终会取得成就”的预设。可见第二、三、四句构成了“建议+做法+成果”的微型信息流。再结合小标题和段首句“事情完不成也不用紧张”的隐含信息,整个段落构成了“不做什么+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做的结果”这一逻辑通畅的信息流,语义也得到了完整的传达。

四、备考建议

鉴于识别预设触发语对语篇分析切实有效,笔者建议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变由教师主导题目讲解的课堂,开展预设触发语教学。教师应将预设触发语的概念、特点和类别教授给学生,并训练学生识别预设触发语并使用该工具开展语篇分析的能力。预设触发语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理解的准确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的自我能效感。此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关注预设触发语所在的语境。预设离不开语境,一旦离开语境,预设就会失去原本的作用,偏离作者的原意。

猜你喜欢

语篇预设原文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试论预设语言-言语表征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浅析预设的应用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