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囊导便器在ICU大便失禁患者中的使用效果
2022-07-25陈淑娟许庆林刘晓峰
陈淑娟,许庆林,刘晓峰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情况不断加重,大便失禁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1-2]。患者的认知水平越低对排便的控制能力就越差,如阿尔茨海默病、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患者大便失禁情况发生率高达96.0%[3]。大便失禁对患者的皮肤容易造成极大刺激性,假若不及时清理极易导致患者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皮疹、水泡、组织感染、溃烂情况,其中以会阴部、尾骶部皮炎及压力性溃疡尤为常见[4]。因此如何预防大便失禁成为近年临床探究的热门话题[5-6]。基于此,我院通过对人体肛门、直肠的解剖特点、排便生理特征的研究,并结合临床护理操作实践,研制出一种以环形双囊膜性材料为基础的导便器,它实现了患者的稀便或成型大便均能导出存入储便器,导便器还能保持患者肛门正常的生理功能,临床应用方便、安全。本文将探索双囊导便器在重症医学科(ICU)大便失禁患者的使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ICU大便失禁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2例,对照组30例。纳入标准:⑴所有患者均为ICU大便失禁患者;⑵患者每日大便次数高达5次及以上,性状呈水样或稀糊样;⑶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肛周感染、肛门狭窄、肛门损伤、严重痔疮患者;⑵严重心、肝、肾系统疾病者;⑶临床资料不全者。实验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25~60岁,平均(43.19±3.31)岁;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4岁,平均(45.08±3.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用双囊导便器[新余昊洪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166658.4;ZL201520691458.6)],对照组直肠内留置8号气管导管(导管内径8 mm),术前常规直肠指诊。⑴两组患者均靠右床沿,取左侧卧位,双腿屈曲,暴露肛门。实验组内气囊置入前涂抹石蜡油,内圈侧位进入肛门,内气囊充气约12 mL,压力30 cmH2O,稍微牵拉导便器,使之顺直,显露外气囊,然后外气囊充气8 mL,压力30 cmH2O,导便器贴合肛门固定,接储便袋。对照组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油,导管置入肛门内15 cm,气囊充气约10 mL,压力30 cmH2O,稍微牵拉导管,接胸腔闭式引流瓶。⑵两组患者均每6小时测量气囊压力,防止气囊漏气,若气囊压力稳定则每天测1次气囊压。⑶每日2次肛周护理,保持会阴部干燥,污染敷料及时更换。⑷每周更换1次导管,更换时取侧卧位,气囊排空,直接拔出即可,储粪袋视充盈情况更换。⑸注意大便排出情况,有无管道脱出、渗漏、梗阻等[7]。
1.3 观察指标⑴管道通畅情况:每日对患者大便引流情况进行登记,对大便不通畅、腹胀、肛周渗漏明显者视为导管梗阻的高危人群,予拔出导便器,视情况再置入导便器或气管导管。⑵肛周渗漏情况:患者每日进行肛周护理2次,记录有无渗漏,有渗漏者擦洗干净,并记录例数,严重渗漏者增加擦洗次数,甚至拔出导管。⑶记录管道脱落情况:观察有无导管脱出,对导管脱出视情况进行重新置入,并进行登记脱出次数。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率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导管脱出率、导管梗阻率、大便渗漏发生率比较两组导管脱出率、导管梗阻率、大便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导管脱出率、导管梗阻率、大便渗漏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大便失禁是指肛管括约肌失去对粪便及气体排出的控制能力,属于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8]。导致肛门不可控排出内容物,患者每天排便无规律,每日可多达数十次,肛周被粪便污染,肛周潮湿,导致肛周皮肤红肿、瘙痒、破溃、甚至溃烂、坏死。对大便失禁的护理工作量大,措施比较单一,虽然有研究者对此做了不少探索,比如留置气管导管、粘贴储便袋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⑴直肠对容积的反应性:将球形气囊放气后置入直肠口,进行充气,当球形气囊直径在5.0~5.5 cm以上时,人体开始产生便意;⑵直肠对压力的反应性:用大容积气囊(充气直径8 cm以下气囊无张力)放气后置入直肠内充气,在气囊受直肠壁限制的条件下,当气囊压(此时等于直肠内壁压力)在35~40 cmH2O以上时,人体会产生便意。据此我们研制了双气囊导便器,其中内外两个气囊能将导便器固定于肛门,设置内气囊的充气直径最大为5 cm,充气少时接近3 cm;气囊压力25~35 cmH2O,低于毛细血管灌注压[9],此气压范围人体无不适感,气囊也不会对局部黏膜造成压迫损害;导便器内径3 cm,大便能通畅排出。
早期设计的内气囊无弹性内圈,使用过程中有部分气囊会变形排出,要增加球囊压力来避免,但高压力对患者存在风险。改进后给内气囊增加弹性内圈,减少内气囊的变形性,在不通过增加气囊压力的条件下,增加了内气囊的稳定性,很好地解决了气囊变形排出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管脱出率、导管梗阻率、大便渗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留置双囊导便器能降低ICU大便失禁患者导管脱出率、导管梗阻率及大便渗漏发生率,可减少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减少护理工作量,具有使用安全、卫生、方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