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绿色低碳绘制高质量发展鲜明底色
——中国石化近年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综述

2022-07-25

中国石化 2022年7期
关键词:炼化绿色生态

本刊记者 常 冉

晚霞映衬下的海南炼化国产化芳烃装置。海南炼化 供图

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一座座高耸的井架、一台台忙碌的抽油机源源不断地把油气抽出地面,通过智慧管网送入气站、炼厂,遍布大江南北的上万座加油(能)站把清洁能源送进千家万户。

随着社会进步,绿色能源、环保产品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当“绿色”成为时尚,当绿色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领域必须做出积极改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企业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石化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深入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和“能效提升”计划,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进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保护与企业和谐发展

黄河和长江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国家到沿黄沿江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铺开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的崭新画卷。

中国石化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2019年以来,向沿黄企业累计投入节能环保资金约77亿元,工业取水量较2019年明显减少,化学需氧量、氨氮持续减排,污水回用率显著提高;黄河流域两家采油厂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称号。2021年,中国石化印发《关于黄河流域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意见》,指导企业制定提升措施和项目清单,沿黄企业环保治理水平持续提升。中国石化35家直属企业、7家专业公司位于长江经济带,为集团公司贡献了50%的产能和43%的产值。中国石化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沿江企业持续提升环保治理能力,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开展的“清废”和“绿盾”行动,严抓历史欠账治理,严抓依法合规排放,严抓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坚决不让一滴油或一滴超标污水进入长江。与2017年相比,2021年沿江企业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同时,投入3.7亿元,开展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复耕复垦等生态保护工作,长江“最美岸线”生态覆绿达42.9万平方米。2020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九江石化考察时,对中国石化长江大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加强特殊时期及重大活动期间排放管控工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调整生产负荷,执行错峰运输方案,实施加密监测和日报制度,做好特殊时期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制定实施《中国石化重点区域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方案》,加快推进环保治理项目,提前供应“京6B”油品、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全力保障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生态环境部致信感谢中国石化在北京冬奥会、东残奥会期间为环境保护所作的贡献。督导重点区域企业不断提高大气污染物减排水平,天津石化、济南炼化、安庆石化、九江石化等企业获评环境绩效A级企业称号。

加快推进绿色企业创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

4月22日至23日,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永生在驻琼企业调研时指出,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深化绿色企业创建,加快塑造绿色竞争优势。

绿色低碳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的可持续,推进绿色企业创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是实现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路径。中国石化2018年4月启动绿色企业行动计划以来,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重点任务,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坚持绿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石化产业基地化建设,镇海炼化基地项目、古雷石化乙烯项目、海南炼化乙烯等项目陆续启动;深入研究并布局高新材料、可降解材料制备产业,启动上海石化2.4万吨年原丝、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贵州能化50万吨/年聚乙醇酸(PGA)项目,湖北化肥5万吨/年聚乙醇酸项目,海南炼化6万吨/年PBST项目(生物可降解聚酯材料)实施。严守生态红线,逐步退出环境敏感区、自然保护区内生产设施,稳步推进污染区块修复,加大油气田封井、设施拆除,已退出临时占地生态恢复率达100%。

加快绿色能源开发,形成多种供能格局。中国石化坚持把发展天然气作为打造效益增长点的战略举措,加快威荣、永川南、南川等气田产能建设,加强普光、元坝等气田精细开发,深化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实现持续规模上产,2021年产气比上年增长11.9%。全面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开拓天然气高端优质市场,天然气销量和市场份额持续上升。推进高品质油品供应,2019年1月1日完成了全国国ⅥA阶段车用汽油和国Ⅵ车用柴油质量升级,车用汽油芳烃含量、烯烃含量、苯含量均实现明显下降。加快地热供暖能力建设,截至2021年底,地热供暖能力达到7128万平方米,中深层地热供暖能力国内第一,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热田,市场范围分布9个省区市,打造了4个国家级、省部级地热开发利用平台。将雄安新区打造为新能源产品标杆,在雄安新区建成清洁供暖供热站超百座,为超5万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供暖面积超700万平方米,减排二氧化碳量相当于植树17.5万棵。大力推进采油污水余热、地热、太阳能的使用,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胜利油田研发了“污水余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展采油污水余热利用项目39项,利用余热量13.65万吉焦,替代标煤6.19万吨。中原油田实施地热供暖,供暖面积达到113万平方米,替代标煤1.42万吨。云南石油建成18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装机总容量达到982千瓦,年发电量102万千瓦时,节约电费92万元。

推进绿色生产,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向每一度电、每一滴水要产能,大力推进“能效提升”计划,不断提高资源能源效率。通过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重点工程、循环经济、合同能源等方式,累计实施项目3986项,实现节能654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10万吨。采取自身“纵向”对标与能效“领跑者”间“横向”对标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能效对标工作,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持续改进绩效。青岛炼化连续多年荣获国资委能效最优企业称号,茂名石化、镇海炼化荣获乙烯生产能效最优企业。青岛炼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连续多年荣获石化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深入开展设备(系统)提升能效工作,对炼化企业大机组、主要动力设备和油田企业注水系统、机采系统、集输系统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挖掘节能潜力。近年来,集团公司不断完善节水考核指标体系,指导企业改善用水结构,企业生产取用水总量持续降低,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委组织“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中,镇海炼化被评为石油炼制行业水效领跑者企业,镇海炼化、燕山石化被评为乙烯行业水效领跑者企业。

实施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积极推进燕山石化、茂名石化、镇海炼化等炼化企业制氢、乙二醇等生产装置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累计回收利用二氧化碳357万吨。结合油价和二氧化碳气源、气价情况,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华东油气等油气田企业实施CCUS-EOR项目,开展二氧化碳驱油先导试验,取得增油与减排的双重效益,累计注入二氧化碳约76万吨、增油18万吨。

提升绿色服务,绿色采购成效显著。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30%~40%。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造成的不必要浪费频频引发热议,不仅增加了成本、提高了物价,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中国石化积极坚持绿色服务,在物资采购上提升水平,制定了《中国石化物资绿色采购管理办法》,发布《关于环保治理关联方企业与中国石化易派客平台加强合作的倡议书》《关于易派客法人信用认证标准增加绿色评价指标的公告》,引导环保治理项目关联方与易派客深入合作,在法人信用认证中增设绿色评价指标;发布《关于做好绿企评价有关绿色采购工作的通知》,提高化工原辅料绿色包装使用比例。推进化工原辅料包装绿色化、减量化,鼓励生产厂家使用液袋、吨桶、槽车、集装箱等配送方式,减少三剂包装,提高环保包装物使用数量和范围,倡导更优的绿色包装方案,协同推进炼化三剂绿色包装与招标采购工作。

实施前沿技术研发,引领绿色科技发展。在“双碳”目标下,能源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绿色技术支撑成为企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

绿色洁净 照亮未来中国石化以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己任,加快前沿技术研究,在引领绿色科技发展上奋力攻坚。绿色高效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使中国石化成为世界五大乙烯技术专利商之一,其中“零排放”开停车、炼厂干气增效利用等专项技术确保乙烯单位能耗国际领先;油田污水余热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5项自主研发的节能技术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进目录》。S Zorb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油田注采输一体化能效提升技术被评为国家“双十佳”节能实践。安全环保型延迟焦化密闭除焦、输送及存储成套技术,实现了石油焦处理全过程密闭操作,废气统一收集和治理,大幅改善了焦化装置操作环境;高盐废水零排放技术实现了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分质结晶及资源化利用;炼化污水处理场废气全面治理深度净化成套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1年 12月13日,胜利油田胜利发电厂灰场光伏发电项目投产。该项目装机容量为37兆瓦,是中国石化迄今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朱克民 摄

胜利油田坚持保障能源安全和生态保护双向发力,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绿色低碳发展有机融合,争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标杆。图为牛页1井组清洁高效生产现场。朱克民 摄

心怀“国之大者”,让绿色成为企业鲜明底色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中国石化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嘱托,坚定绿色发展道路,增储稳油增气,把绿色发展打造成中国石化的亮丽名片。

坚持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上站排头。压实各层级环保责任,落实专业环保责任和全员职责,切实提升各级履职尽责能力。对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的其他企业问题,深刻汲取教训,深入排查整治,“举一反三”,杜绝各类问题。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聚焦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任务,逐项对照梳理并抓好落实,确保见到实效。

在促进环保工作提升上站排头。落实《中国石化2021—2023年环保提升方案》以及“十四五”能源环境工作目标和措施,以绿色企业创建为抓手,以加强生态保护、环境风险管控为重点,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坚决削减排放总量,坚决杜绝超标排放,大幅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切实发挥中央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站排头。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项目实施,落实责任、加强督办、严格考核,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全力推进主要大气污染物治理,以严于国家和地方的标准,深入治理氮氧化物与VOCs,推动颗粒物与臭氧、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VOCs和异味协同治理。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完善企业清污分流系统,推进污污分治,对高浓度难治理污水完善预处理措施,持续从严废水排放标准,强化水体风险防控。全力推进固体废物全生命周期管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订),持续推进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全面开展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专项整治行动,加快区域危废处置中心和固废利用处置试点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无废集团”建设试点,参与国家废矿物油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企业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开展退出地块污染修复治理,防范污染扩散风险。

在抓好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上站排头。坚定不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位于重点流域企业结构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思考和谋划,高标准做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污染防治能力提升、岸线覆绿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持续提升沿江沿黄企业环保治理能力,切实增强企业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力,更好地保护母亲河。下属沿江沿黄企业抓紧实施节水减排方案,持续减少工业取水量,加大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提高用水效率,推广节水措施,加大污水回用率。

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大考中站排头。加快制定实施《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持续优化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推进天然气大发展,加快发展氢能、地热、清洁电力等新能源业务,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压减动力煤炭消耗总量,提高绿电应用比例,有序实施电气化改造。大力攻关可再生路线制氢、电池储能、新能源材料等技术,努力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加强甲烷排放监测和管控,加快胜利、华东、江苏和中原CCUS项目建设。强化碳资产管理,开展CCER项目开发和申报,不断提升碳汇能力。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在挑战面前奋勇争先,才能赢得发展先机。中国石化将主动拥抱绿色革命,以碳的“净零”排放为终极目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竞争力,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猜你喜欢

炼化绿色生态
炼化企业的安全管理措施
绿色低碳
《智能油田/智能炼化建设》
电气在线绝缘监测系统在炼化企业的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炼化复辟?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