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1993-2019)

2022-07-25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二语外语教学外语

吴 柳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及演化趋势分析(1993-2019)

吴 柳

(河北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数据库中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中所刊的2 612篇关于二语习得研究论文为数据来源,通过对27年来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范畴进行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关键词时区图等可视化研究发现,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不断扩大,已经展现出了与神经系统科学、神经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主要集中在基于认知的语言迁移、词汇习得,动态系统理论和转换生成语法等;从2007年开始,国内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每年平均发文量为161篇,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三语习得、二语加工、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的应用等;二语习得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如社会文化视角的研究还不够丰富且分散。

二语习得;知识图谱;可视化;研究热点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第二语言习得研究(SLA)发展成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国内语言学界由于历史原因,了解二语习得理论以及开展相关研究的时间都比较晚,国内的二语习得研究大致经历了35年的发展历程。掌握国内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使其早日从整体上接近国际水平。以往对二语习得研究的综述,主要是专家根据经验和资料来进行,此类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如杨连瑞,尹洪山2005;戴炜栋、周大军,2005等)。由于数据来源广泛、分析效率较高,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方法,可以更全面、直观地显示出我国二语习得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发展演化过程和研究热点。但是,从现有研究来看,采用文献计量法的综述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检索式单一,难以呈现二语习得领域的全貌;第二,时间跨度较短,难以看到该领域的历时发展进程;第三,聚焦于二语习得领域的某一研究方向的研究居多(如蔡武、郑通涛,2017;邓鹂鸣、周韵,2020;李中山、韩笑、冯丽萍,2020;李乐乐,2021等);第四,国外二语习得的现状研究占大多数(李海霞、何高大,2018;叶砾,2019;秦丽莉等,2021)。基于以上考量,本研究将采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对1993-2019年国内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发表的二语习得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测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为了获取全面且具代表性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本研究首先确定文献来源。我们将引文索引数据库CNKI作为数据的主要来源,选择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来源类别,分别以“主题=二语习得”“主题=二语学习”“主题=第二语言习得”“主题=第二语言学习”“主题=外语习得”“主题=外语学习者”“主题=第二语言学习者”和“主题=二语学习者”为检索式,时间跨度设置为所有年份,共获取相关文献3 641篇。为了确保研究对象的有效性,对3 641篇文献进行筛选,剔除重复文献和征稿启事、卷首语、通知公告等与主题相关度较低的文献,最终确定剩余的1993-2019年的2 612篇相关文献作为统计分析数据。

2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是一种用于知识域分析的可视化图形,它通过时间递进呈现了科学知识的演化过程,同时也展示出了不同知识间的结构关系,使用该种方法结合文献计量工具,通过对某一领域海量文献中的关键词信息的探寻和搜集,识别出该领域知识发展进程和关联脉络,再通过绘制知识图谱实现对学科热点和趋势的预测(陈悦等,2015)。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软件主要有SPSS,Ucinet,Bibexcel和CiteSpace等,其中以CiteSpace最具特色(张凌,2011),它主要融合了合作网络分析、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等功能,其操作兼具科学性和便捷性,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最常用的知识图谱分析工具之一(杨思洛、韩瑞珍,2012)。因此,本研究选择了CiteSpace 5.1作为研究工具,导入在CNKI下载的关于“二语习得”主题的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和知识图谱研究,首先对历年发文量、期刊分布、核心作者及机构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然后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时区视图分析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三、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描述性统计

1 历年发文量统计分析

从发文趋势来看(图1),历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二语习得逐步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这一结果与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一致,随着1999年Rod Ellis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2003年Catherine Doughty 和 Michael Long的《二语习得手册》等经典之作传入中国,发文量显著提升。

2 期刊分布统计

这2 612篇论文刊载在不同刊物上,我们将其按照期刊发文量进行降序排列,其中排行前10名的期刊如图2所示,这些期刊分别是《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教学与研究》等。

图2 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相关论文发文期刊分布表(1993-2019)

四、国内二语习得研究可视化分析

1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高频关键词能够直观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本研究对1993-2019年二语习得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词频和中心性统计,并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关键词共现操作,如图3所示,共有124个关键词节点和152条节点间的连线,图谱中关键词的字体大小能反映该关键词出现的相对频次,字体越大表明主题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频率和中心度是反映关键词重要程度的两个主要指标,其中,频率越高表示该关键词受到学者关注的程度越高;中心度则体现该关键词节点在知识结构上的重要性,中心度值越大表明节点的中介效应越显著。为了提升关键词网络的研究精度,凸显学者的关注焦点,需要将重复关键词进行合并处理。如将“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学习、二语学习”归并为“二语习得”。最初确定文献来源时所用主题搜索词包括“二语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学习、二语学习”,因此,这些词不再被列入关键词范围。同时,“习得”因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也被合并。最终合并后根据共现频率将重要关键词(频次>10)进行统计排序如表1所示。其中,频次最高的是“二语习得”,其次,分别为“学习者”“外语教学”“外语学习”等。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1993-2019年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排序(词频≥10)

频次关键词中心性 频次关键词中心度 567二语习得0.43 23第二语言学习0.28 212学习者0.82 22动态系统理论0.03 150外语教学0.17 21语言输出0.05 127外语学习0.32 21母语0.05 60第二语言0.15 20语料库0.08 57中介语0.03 20自主学习0 55词汇习得0.05 19输入0.1 47学习动机0.16 16三语习得0 45学习策略0.03 14二语水平0.09 40外语学习者0 13影响因素0.03 37目的语0.52 12语用能力0.05 35语言迁移0.12 12课堂教学0.03 31语块0.24 12互动0 31母语迁移0.15 12情感因素0 28中国英语学习者0.21 12认知0 28二语写作0.1 11二语习得研究0.07

2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归纳

通过CiteSpace自动聚类功能,从文献的关键词中提取聚类命名术语,得到关键词聚类视图(图4)。模块值(Q值)和平均轮廓值(S)是软件中分析图谱网络结构和聚类清晰度的两个指标,它们可以作为判断图谱绘制效果的一个依据。一般情况下,Q值在[0,1]范围内取值,当Q>0.3就意味着划分出来的社团结构是显著的,当S值大于0.7时,聚类效果良好,若在0.5以上,聚类一般被认为是合理的(陈悦等,2015)。从图4关键词聚类结果来看,Q值为0.826、S值为0.634 5,说明本研究中关键词的聚类效果较好,共包含十二个聚类,分别为“学习者、母语迁移、词汇习得、中介语、学习动机、三语习得、语料库、语言输出、情感因素、目的语、学习策略和动态系统理论”。在对关键词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二语习得主要研究范围(即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习得过程的研究和学习者本身的研究),以及通过对本领域主要作者文章的梳理,可将研究热点进一步归纳为四个范畴:一是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包括语言迁移、词汇习得和三语习得;二是学习者习得过程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视角,即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和基于转换生成语法的研究;三是学习者个体差异;四是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包括实验研究、语料库及ERP技术的应用。

2.1 学习者语言系统

根据关键词频次统计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关于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分布在语言迁移、词汇习得和三语习得方面。在语言迁移方面,母语迁移的研究,尤其是母语负迁移的研究成果最多;在词汇习得方面,主要包括学习者词汇习得特点、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以及课堂教学与词汇习得的关系等;在三语习得方面,主要集中在我国藏族、维吾尔族学生的“民-汉-英”三语习得方面。

2.1.1 语言迁移

语言迁移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认知科学的发展也为语言迁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内使用较多的前五种理论为语言可加工性理论、类型学、标记理论、语言相对论和接口假说。从语言迁移方向来看,“母语向二语的顺向(负)迁移研究居多”(袁华,2017:141),蔡金亭(2009)的研究发现“汉-英过渡语中的假被动式是母语中主题-述题结构迁移的结果,有时也与被动句的负迁移有关”(蔡金亭,2009:51);何淑琴(2010)指出英语学习者在使用concern时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并以此为典型案例,利用语料库进行分析验证,探讨了减少此类偏误的方法。从语言系统的维度来看,有关词汇语义或形态句法的研究占大多数,如李红和张磊(2008)基于Juffs(1996)的英汉方位动词的认知异同,探讨了母语迁移对英语方位动词习得的影响。此外,概念迁移也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如姜孟和吴文宇(2017)研究了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句子理解中的隐性概念迁移的问题;张会平(2019)对中国英语初学者的副词学习与概念迁移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图4 关键词聚类图谱

2.1.2 词汇习得

词汇习得方面,成果颇丰,差不多300篇左右,主要包括学习者词汇特征与发展、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词汇习得的认知机制、课堂教学与词汇习得的关系、词汇习得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及词汇附带习得。其中,学习者词汇特征与发展的研究最多,如刘绍龙(2001)探讨了二语词汇知识习得的发展特点和趋势;张文忠和吴旭东(2003)在信息加工理论的指导下,发现了在课堂教学中,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四个维度和五个阶段;陈晓湘和许银(2009)研究了意象图式理论对多义介词的习得作用;王新朋和孔文(2014)考察了词汇同义关系对多维词汇知识习得的影响;滕敏和朱哲(2015)在认知理论模型下研究了多义词的习得;顾介鑫和朱苏琼(2017)考察了汉语构词法能产性对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2.1.3 三语习得

随着习得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三语习得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是近十年来新兴起的研究热点。曾丽和李力(2010)对三语习得进行分析,主张将三语习得从二语习得研究中分离出来,将其作为独立的领域展开研究。李增垠(2016)认为,国内现有三语习得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民-汉-英”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其中的少数民族学习者以藏族和维吾尔族为主(王娟娟,2019),如蔡凤珍和杨忠(2010)以新疆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学习者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汉语在其英语习得中的影响,研究发现汉语习得和英语习得高度相关,汉语水平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有显著影响,学习者会通过汉语习得英语。朱效惠(2019)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考察了维吾尔语、汉语对维吾尔族英语学习者请求策略的影响。

2.2 学习者习得过程

2.2.1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研究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研究中,写作方面的实证研究最多,王海华、李贝贝和许琳(2015)历时48周,采用个案研究法,分析了四位英语学习者书面语准确性、流利性、词汇复杂性和语法复杂性四个维度的动态发展过程;陈艳君(2016)使用动态观测和回顾式访谈的方法对二语写作流利度进行了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写作流利度的发展过程具有动态性和差异性的特点;何佳佳(2018)探讨了英语写作中心的个性化辅导对学习者写作能力发展的影响。此外,在词汇方面,郑咏滟(2015)采用历时研究的方法,研究了16名英语学习者自由产出词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郑咏滟(2017)揭示了大学英语学习者句法复杂性和词汇复杂性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语法方面,陈意德(2017)从三个不同维度,考察了影响程式语习得的因素;李小鹏和詹全旺(2018)采用历时研究,研究了模糊限制语的习得过程和发展轨迹。

2.2.2 转换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研究

该视角主要集中在普遍语法的讨论与应用方面,常用的实验范式为语法判断,如刘艾娟和戴曼纯(2009)研究了中国成人英语学习者习得有定子句主语的规律,其结果表明与母语不同的参数设置是可以被关键期后的二语学习者习得的;倪锦诚(2012)通过语法判断的方法考察了学习者对英语疑问词移动限制的可及性,并以此来推断他们对普遍语法原则的可及性;吴明军和潘娟(2016)研究了高级水平学习者如何消解英语反身代词的问题;另一个频次较高的聚类为特征组装,戴曼纯(2011:91)指出:“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设计,语言之间的差异在于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的关键在于将特征组装成词项。Lardiere据此提出的二语习得特征组装假说认为,一切特征皆可及,特征对比可以被识别;二语习得者将特征重新组合在L2词项上。”李芝、戴曼纯和刘艾娟(2019)基于二语句法、形态映射和特征重组,考察了学习者习得英语时体语类的影响因素。

2.3 学习者个体差异

关于学习者方面的研究,大多数成果集中在学习动机的研究方面,如詹先君(2018)基于历时研究考察了二语动机自我因素发展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其结果验证了二语的自我动态发展规律;常海潮(2018)使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李绍鹏(2015)分析了语言学能、工作记忆和学习动机等主要个体差异因素和二语写作发展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学习策略的研究,如文秋芳和王海啸(1996)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学习者可控因素和学习者不可控因素等十六个学习者因素与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赵德全和周大军(2007)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探讨了大学英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特点和演化趋势。

2.4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

根据聚类显示的结果,目前二语习得研究的研究方法倾向于使用定量研究,尤其是实验研究和语料库研究,以及近年来引入的ERP技术的应用。第一,实验研究应用于语言系统方面的,如词汇、词块、心理动词、疑问句、关系从句等,学习策略、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如苏建红(2012)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显性教学、隐性教学和语言分析能力等对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习得的交互作用;马志刚(2012)对母语为英语、俄语和韩语的三组汉语学习者进行了汉语关系从句中心语位置、接应代词和标句词三个参数的实验研究;盖淑华(2010)以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采用“支架式”教学法,对英语学习者进行了一年的教学实验,探讨了学习者词块习得能力。第二,语料库自2004年开始,逐渐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运用语料库分析学习者语言主要有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两种方法,前者利用语料验证假设,后者量化分析收集的语料。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又可分为计算机辅助的错误分析和中介语对比分析,这些方法能够为研究母语迁移、中介语过度概化、中介语发展路径、输入偏见、语域影响等问题提供语料证据”(王璐璐、戴炜栋,2014:35)。邢红兵(2013)以中介语语料库为基础,考察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心理词典中词语搭配知识的构建及发展过程,并从不同角度与目的语语料库的搭配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此建立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搭配知识体系。第三,ERP技术在二语习得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张辉等发表的一系列研究,张辉和窦贤路(2017)分析了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句法加工的五个主要因素、张辉和窦贤路(2017)以英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RP技术,探讨了跨语言句法相似性对句法加工的影‍响。

3 国内二语习得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分析

时间线图(timeline)是一种描绘随时间递进研究关键词演变的关键节点及演化过程的图谱,用于展示文献革新和彼此影响的全貌(陈悦等,2015)。因此,本文利用CiteSpace5.1建立二语习得研究关键词演化时间线图(图5),以探讨我国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根据时区视图显示并结合对文献的梳理,自1993年开始,我国二语习得研究可分为两个研究阶段:

图5 关键词演化时间线图

发展期(1993-2006):该阶段是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稳步发展阶段,根据历年发文量统计,这一阶段发文数量每年平均为38篇,其中1993-2002年,以中介语研究、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语言教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引介为主;2003-2006年,随着国内开始逐步系统地引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原著,学界也开始重视二语习得的发展,“在2003年初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牵头召开了全国首届二语习得研讨会”(杨连瑞、尹洪山,2004:189),进而发文数量倍增。在研究类别方面,囊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研究方法方面,出现了科学化的实证性研究和语料库手段;从研究视角看,受心理语言学的影响,语言输出、互动、输入等研究涌现,在面向的对象方面,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的习得研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增长期(2007-2019):该阶段是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的迅猛增长期,每年平均发文量为161篇,从研究面向的对象来看,二语习得研究在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范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从研究层级看,已从语音、语素、语法层级延伸到了话语和语用层级,特别是二语写作方面成果突出;从研究方法看,除了实验研究和语料库研究,还出现了新的ERP技术,从研究视角看,认知视角的研究远超过社会文化视角和语言学视角的研究,在认知视角下,涌现出很多关于重铸、注意、语块、工作记忆等方面的研究,并在学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随着ERP技术的引入,二语加工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二语加工包括语音加工、词汇加工、句子加工和语码/语言转换等,其中,句法加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二语加工也许会成为未来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

4 合作作者与机构网络

从作者合作网络(图6)可见,对二语习得研究而言,已有一定数量规模的学者专注于本领域研究,一少部分学者成为合作作者,如戴云财、王同顺、杨连瑞、戴炜栋、马拯、吴诗玉等。以戴云财、王同顺、杨连瑞等高产学者为中心初步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合作网络,而其余学者之间还没有形成密切的联系。从机构合作网络(图7)可见,本领域尚未形成较具规模的机构合作网络,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其他高校有所合作之外,该网络整体上发育状态较低,其余高校与外部联系普遍较少。截至目前,国内学者与机构已经发表了较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部门学者、机构之间有一些合作带动了本领域研究的发展,但整体上作者合作、机构合作的网络还处于待开发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未来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结语与展望

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借助CiteSpace5.1信息可视化工具,探测了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热点、演化路径及发展趋势。从现有的研究结果及发展趋势来看,第二语言研究和其他学科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从横向来看,“目前二语习得研究已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社会科学进行交叉融合,今后也存在和神经系统科学、神经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融合的趋势,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将得到进一步扩大”(戴炜栋、周大军,2005:68)。从研究结果来看,已经展现出了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朝着“二语习得的超学科框架”的方向发展(徐锦芬、杨柳,2021:137)。从纵向来看,二语习得与其他领域的合作呈现出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如社会文化视角和语言视角的研究不够深入。随着与其他学科的交融,二语习得的研究方法将更加科学和丰富。虽然已经出现了一些科学的研究手段,但是已发表的研究对研究步骤的描述还不够规范和详尽,难以复制和验证。从研究的问题来看,呈现出深入细致的态势,但是欠缺系统性。希望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持续捕捉前沿学术动态,研究者与机构之间能有更多的合作,从整体上接近国际科研水平。由于篇幅和时间的限制,并没有对所有研究热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后续研究可以对各个热点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由于水平的限制,研究热点的归纳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后续研究可以找到更好的分类标准;由于技术水平和软件本身算法的局限性,绘制出的图谱可能不够精确,希望后续研究可以在软件更新升级的基础上绘制出更为精确、便于分析归纳的图谱。

图6 作者合作网络

图7 机构合作网络

[1] Juffs, A. 1996.[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 蔡凤珍, 杨忠. 2010. L2(汉语)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L3(英语)习得的影响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 10-13.

[3] 蔡金亭. 2009. 对汉-英过渡语中假被动式的实证研究[J]. 外语教学, (5): 50-53.

[4] 蔡武, 郑通涛. 2017. 我国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研究现状与热点透视——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 (3): 79-87.

[5] 常海潮. 2018. 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变化机制研究——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个案分析[J]. 外语电化教学, (5): 35-41.

[6] 陈晓湘, 许银. 2009. 意象图式理论对多义介词On,Over,Above习得作用的实证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9): 18-23.

[7] 陈艳君. 2016.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二语写作流利度发展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5): 49-53.

[8] 陈意德. 2017. 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大学生英语程式语习得因素研究[J]. 外国语文, (6): 81-86.

[9] 陈悦等. 2015.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 科学学研究, (2): 242-253.

[10] 戴曼纯. 2011. 二语习得中的特征与特征组装[J]. 语言教学与研究, (4): 91-99.

[11] 戴炜栋, 周大军. 2005. 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回顾、现状与前瞻[J]. 外国语, (6): 62-70.

[12] 戴运财. 2011. 工作记忆与教学方式在英语关系从句习得中的作用[J]. 外语学刊, (2): 96-100.

[13] 邓鹂鸣, 周韵. 2020. 基于CiteSpace的国际学术语篇研究可视化分析[J]. 外语教学, (1): 54-58.

[14] 盖淑华, 2010. 最近发展区中的词块习得实证研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实验报告[J]. 外语与外语教学, (5): 68-72.

[15] 顾介鑫, 朱苏琼. 2017. 汉语构词法能产性对乌尔都语者汉语词汇习得影响的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3): 60-69.

[16] 何佳佳. 2018. 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英语写作中心个性化写作辅导模式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 (2): 10-17.

[17] 何淑琴. 2010. 从concern看词汇习得中的负迁移问题——一项基于语料库的分析[J]. 外语研究, (6): 63-69.

[18] 姜孟, 吴文宇. 2017. 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句子理解中的隐性概念迁移[J]. 外语教学, (3): 68-73.

[19] 李海霞, 何高大. 2018. 二语习得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及其启示[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4): 66-81.

[20] 李红, 张磊. 2008. 从英汉方位动词的异同看母语迁移在英语方位动词习得中的作用[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1): 60-63.

[21] 李乐乐. 2021. 国内语言迁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 44-50.

[22] 李绍鹏. 2015. 二语写作发展中的个体差异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 (6): 27-34.

[23] 李小鹏. 詹全旺. 2018.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模糊限制语习得过程研究[J]. 外语教学, (3): 60-65.

[24] 李增垠. 2016. 藏族学生在第三语言习得中元语言意识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247-253.

[25] 李芝, 戴曼纯, 刘艾娟. 2019. 句法-形态接口视角下二语时体语类习得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4): 111-120.

[26] 李中山, 韩笑, 冯丽萍. 2020. 国内句法启动研究二十年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9)[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 53-63.

[27] 刘艾娟, 戴曼纯. 2009. 中国学生英语主语习得研究[J]. 现代外语, (4): 378-388.

[28] 刘绍龙. 2001. 论二语词汇深度习得及发展特征——关于词义与词缀习得的实证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 436-441.

[29] 马志刚. 2012. 汉语关系从句的二语习得实证研究[J]. 汉语学习, (2): 86-94.

[30] 倪锦诚. 2012.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普遍语法原则的可及性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560-571.

[31] 秦丽莉等. 20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外社会文化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1996-2020)[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2-103.

[32] 苏建红. 2012. 显性/隐性教学与语言分析能力对二语知识习得的交互作用[J]. 现代外语, (4): 385-392.

[33] 滕敏, 朱哲. 2015. 基于词汇概念和认知模型理论的多义词习得研究[J]. 外语界, (4): 25-33.

[34] 王海华, 李贝贝, 许琳. 2015. 中国英语学习者书面语水平发展个案动态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 67-80.

[35] 王娟娟. 2019. 国内近十年三语习得研究述评[J]. 外语教育, (1): 74-82.

[36] 王璐璐, 戴炜栋. 2014. 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综述[J]. 外语界, (5): 29-37.

[37] 王新朋, 孔文. 2014. 词汇同义关系对多维词汇知识习得的影响研究[J]. 外语界, (2): 49-57.

[38] 文秋芳, 王海啸. 1996. 学习者因素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的关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33-39.

[39] 吴明军, 潘娟. 2016. 语段理论框架下中国学习者英语代词的消解研究[J]. 外国语, (3): 64-72.

[40] 邢红兵. 2013. 词语搭配知识与二语词汇习得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 (4): 117-126.

[41] 徐锦芬, 杨柳. 2021. 二语习得的超学科框架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37-144.

[42] 杨连瑞, 尹洪山. 2005. 发展中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 现代外语, (2): 181-192.

[43] 杨思洛, 韩瑞珍. 2012. 国外知识图谱绘制的方法与工具分析[J]. 图书情报知识, (6): 101-109.

[44] 叶砾. 2019. 国外二语习得研究现状可视化分析[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 63-70.

[45] 袁华. 2017. 国内外语言迁移研究十年综观[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 140-144.

[46] 曾丽, 李力. 2010. 对“三语习得”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思考[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 6-9.

[47] 詹先君. 2018. 动态系统视角下的二语自我发展特征分析[J]. 现代外语, (5): 661-673.

[48] 张辉, 窦贤路. 2017. 影响二语句法加工的因素及其神经认知的证据[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3): 10-17.

[49] 张辉, 余芳, 卞京. 2017. 跨语言句法相似性对二语句法加工的影响——来自中国英语学习者的ERP证据[J]. 外语教学与研究, (6): 803-817.

[50] 张会平. 2019. 语法概念迁移视域下的英语副词学习——以添加关系副词为例[J]. 外语学刊, (4): 79-85.

[51] 张凌. 2011. 基于CiteSpace的竞争情报研究的可视化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10): 1-8.

[52] 张文忠, 吴旭东. 2003. 课堂环境下二语词汇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J]. 现代外语, (4): 373-384.

[53] 赵德全, 周大军. 2007. 高校英语学习者策略的特点及变化趋势[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134-139.

[54] 郑咏滟. 2015.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自由产出词汇历时发展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 276-288.

[55] 郑咏滟. 2017. 基于追踪个案的二语书面语句法复杂性发展研究[J]. 中国外语教育, (4): 32-39.

[56] 朱效惠. 2019. 维吾尔族学生英语请求策略中维吾尔语、汉语迁移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 101-109.

H319.3

A

1008-665X(2022)3-0090-13

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活动理论的虚拟仿真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模式研究”(BJ2021080);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社会文化理论的汉语学习者课堂互动与调节的认知与神经机制研究”(20YYA004);河北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VR技术在基于活动理论的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2020XJJG042)

吴柳,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责任编辑:王冠珠)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教学外语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