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耕地红线,守住辽宁的大粮仓
2022-07-25刘艳秀董欣
文刘艳秀 图董欣
本溪稻田收割
大连普兰店苹果采摘
民为国本,地为粮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今年3月6日,总书记在参与全国政协联组会时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
辽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东北黑土区南端,拥有超300万亩的高标准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全国重要产粮大省。长期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严格落实占补平衡,严守耕地红线,为全国粮食安全贡献了“辽宁力量”。
党的十八以来,辽宁省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耕地保护监管体系,并完善配套政策,形成2万余人的网格员队伍加强了“源头”防控,严格执行“长牙齿”硬措施,对违法行为“零容忍”,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十三五”期间,辽宁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分别是6902万亩和5522万亩。截至2020年末,全省实有耕地面积7752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528万亩,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护任务。全省共批准建设占用耕地面积17.56万亩,完成补充耕地面积17.93万亩,全面实现了“先补后占”、“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和“占水田补水田”。截至目前,全省补充耕地储备指标库中节余指标约22.5万亩。
丹东东港草莓大棚
省耕地保护人员测量农田
耕地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辽宁省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特别是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耕地保护面临数量、质量、生态等多重压力。面对新形势新问题,辽宁将继续坚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继续坚持节约优先战略不动摇,坚持按照总书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要求,坚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不放松,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坚定不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实现改革创新求突破。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措施,实现耕地保护任务“实至名归”
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辽宁省将采取硬措施,实现耕地保护任务“实至名归”。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粮田。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辽宁省将以“三调”成果为基数、底图,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目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对已经突破现有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制定耕地恢复补充方案,有计划、有目标地抓好落实。
永久基本农田,可谓耕地保护的重中之重。辽宁省将对永久基本农田采取特殊保护措施,严控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明确一般建设项目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重大建设项目选址确实难以避让的严格落实占用补划要求,按照“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布局稳定”的要求进行补划。并要求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以及种植苗木、草皮等用于绿化装饰和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挖湖造景、建设绿化带等。
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的基础上,辽宁省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执法力度。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管理台账、月报告、移送移交、督导考核、问题销号等制度,及时发现、查处、整改到位。依托卫星遥感监测开展卫片执法,对违法问题严重的地区进行约谈和问责。建立完善以乡镇(街道)为节点、村组为基本单位的网格化耕地保护监管体系,落实属地责任,完善奖惩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有效遏制耕地违法违规行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好耕地才能端牢饭碗。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是一项长期、艰巨、光荣的任务,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未来,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扛稳粮食安全“国之大者”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形成人人节约用地、人人保护耕地的新格局,奋力谱写新时代耕地保护的辽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