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汤加减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2022-07-25李景海
李景海
(徐州市丰县中医医院,江苏 徐州 221700)
冠心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从而使得冠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细胞血液供应受到影响,心肌细胞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等临床症状。冠心病病情进展可以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排血量明显减少,难以满足身体脏器及组织灌注,机体正常代谢受到影响,最终引发心力衰竭,患者生命受到威胁[1]。西医一般采用强心、利尿、抑制交感、抑制RASS、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肌重构等方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仍有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欠佳。中医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可以取得一定临床疗效,通过辨证论治可取得个性化治疗效果[2]。祖国医学将慢性心力衰竭归属于心水病范畴,病机一般由于心气血阴阳受损,导致血脉畅通受到阻碍,水湿瘀血内停等[3]。真武汤出自《伤寒论》,可以取得温阳利水、瘀祛络通的功效,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方面能够取得一定效果。我院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了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1年1-12月,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年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符合阳虚水泛证的标准[5]:心慌气喘,活动加重,或端坐不得卧,烦躁不安,肢体水肿,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腹胀尿少,乏力虚汗,舌暗淡,苔白滑,脉沉弱或沉迟。所有患者均符合上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年龄55-80岁,患者或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心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严重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卧床休息、吸氧、心电监护;服用拜阿司匹林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螺内酯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呋塞米片,必要时加用地高辛片。在常规西药治疗措施的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剂如下:茯苓15g,黄芪15g,泽泻15g,丹参15g,白术10g,猪苓10g,桂枝10g,附子10g,葶苈子10g,麦冬10g,甘草6g,生姜5g;上述药物混合后,每日水煎服1剂,分2次服用。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显效为患者治疗后疾病主要的体征及症状好转较明显,心功能提高≥2级;有效为患者治疗后疾病主要的体征、症状可见好转,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为患者治疗后疾病主要的体征、症状及心功能均未见有所改善,甚至病情有加重倾向。以前两项所占总例数比例之和计算总有效率。(2)心功能指标:应用彩色B超诊断仪测定,包括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3)6min步行试验(6MWT):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6min步行距离,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及心前区疼痛时停止行走。(4)血清学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在年龄、性别、NYH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临床疗效在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
在临床有效率方面,研究组的高于对照组(92.50%vs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LVEF升高,LVEDD、LVESD等心功能指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s)
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 LVEF=14.236,P=0.000,t LVEDD=5.605,P=0.000,t LVESD=3.990,P=0.000;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t LVEF=23.995,P=0.000,t LVEDD=8.641,P=0.000,t LVESD=9.554,P=0.000。
组别例数(n)LVEF(%)LVEDD(mm) LVESD(mm)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35.82±3.65 36.17±3.28 0.451 0.327治疗后47.68±3.80 55.10±3.76 8.779 0.000治疗前62.78±4.39 63.19±4.58 0.409 0.342治疗后57.29±4.37 54.70±4.20 2.703 0.004治疗前47.91±5.12 48.28±4.98 0.328 0.372治疗后43.63±4.45 38.41±4.23 5.377 0.000
2.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6MWT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6MWT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MWT比较,研究者患者6MWT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m)
表4 两组心功能指标比较(±s,m)
组别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n)40 40治疗前247.36±82.60 253.63±85.57 0.333 0.370治疗后386.75±74.52 448.36±78.06 3.611 0.000 t值P值7.924 10.633 0.000 0.000
2.5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经过治疗后,两组血清BNP、CK-MB以及cTnI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s)
注: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 BNP=110.777,P=0.000,t CK-MB=9.828,P=0.000,t cTnI=10.016,P=0.000;研究组治疗前后比较,t BNP=118.102,P=0.000,t CK-MB=13.348,P=0.000,t cTnI=16.349,P=0.000。
组别例数(n)BNP(pg/mL)CK-MB(IU/L) cTnI(ng/mL)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0 40治疗前1535.37±57.67 1550.62±65.54 1.105 0.136治疗后256.28±44.80 140.40±37.52 12.542 0.000治疗前120.89±43.32 122.72±46.35 0.182 0.428治疗后48.32±17.45 22.46±10.41 8.049 0.000治疗前0.41±0.12 0.42±0.13 0.357 0.361治疗后0.19±0.07 0.08±0.02 9.556 0.000
3 讨 论
早期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心悸等临床症状,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导致水肿、喘憋加重,心功能逐渐降低,甚至发生猝死[6]。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为主,还要防止和延缓心肌重构,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但西药的服药周期长、不良反应较多,导致患者难以长期坚持,疗效不十分理想。
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归“心水病”范畴,阳虚水泛证是常见的证型。心衰主要是由于阳气虚衰,血行不畅,导致脏腑经脉失养及功能失调,应采用利水化痰、活血化瘀、补益心气、宽胸通脉的措施进行治疗[7]。真武汤记载于《伤寒论》中,是治疗肾阳虚衰,水气内停的经典方剂。本研究采用真武汤加减的方法,附子回阳救逆、温肾助阳;茯苓暖脾渗湿、健脾通水;白术健脾燥湿;生姜温阳散寒,健脾化湿;丹参入心经,通血脉;黄芪行气利水;泽泻、麦冬、猪苓、桂枝与葶苈子均可显著增强温阳利水的作用[8];甘草调和诸药。众药合用,起到阳气得复,水饮得散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BNP是心室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血清含量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常用来诊断和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CK-MB、cTnI均是反映心肌细胞受损常用的指标,心肌受损时其水平显著升高,且cTnI是心肌收缩的调节蛋白,其水平升高可以诱导心肌细胞死亡,导致心室重构及心功能恶化[9-10]。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上述血清学指标水平明显降低,提示心肌细胞损害程度减轻。
综上所述,真武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脏功能有所提高,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明显降低,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推广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