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中的应用
——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为背景
2022-07-25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王娟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昆仑中学 王娟
根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认识到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还要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让法治意识深深地根植于学生的头脑,成为他们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为此,有必要采取体验式教学,带给学生全面且深入的学习感受。本文从不同的角度,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为背景,对体验式教学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当前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视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而且正在加快完成法治教育由一般普法活动向学校重要教育内容的转变,教师要摒弃以往只关心法律知识讲解的初中生法治素养培养方法,转而关心学生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的成长,完善教学工作,加大教学力度,创新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努力提高法治教育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切实增强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的主要渠道,教师应加强对体验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实现上述教学目的。
一、法治素养的内涵
法治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素养的本意是一个人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用法能力等几个方面。学生要知道日常所需的各种法律规定,对法律要有尊崇的意识,敬畏法律,自觉守法,遇到问题时首先将法律作为解决的渠道,并且可以切实地体现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当然,初中生遇到需要自己参与的法律问题的情况比较少,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情境模拟等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根据实践成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加以评价和指导。法治素养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虽然本文主要针对“法治素养”这一概念,但法治素养与道德修养间本身并不存在严格的区分。如很多人所说,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从来没有犯过法的人也许并不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至少说明其没有越过道德的底线。所以,法治素养的培养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法治教育,要让学生在较高的道德水平上建立起对法律的认识,而不是从单纯的利己角度出发去“研究”法律。这不是真正的法律运用能力。
二、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互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相比,更加重视师生双方的实际体验。因此,严格来说,只有师生双方的体验都是良好的,才是成功的体验式教学。比如,要想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必然要让学生产生比较快乐的学习感受。但是,如果教师只注重趣味性,导致教育性不足,固然学生可能会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但教师的教学体验必然比较差。只有学生在情境中完成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获得了能力的发展与情感的升华,才能保证师生双方都获得良性体验。体验式教学有着充分的理论支撑,如建构主义或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化教育理念等。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及学生之间要交流包括自身体验在内的各种信息,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重视和欣赏学生获得的体验,倾听学生为提升自身体验而提出的各种建议,理解学生的体验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教师的预期,让学生能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另外,教师还要有足够的耐心,能够与学生一起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而提升自我,师生共同成长。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作为培养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重要阵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虽然近几年来有了巨大的进步,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部分教师缺少对学生体验的重视,很少或没有采用有效的体验式教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比较陈旧,学生仍然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造成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兴趣,不能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法治意识也比较淡薄,乃至存在不够严肃的问题。其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虽然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时常能够看到初中生违法的内容,但大部分初中生不会做出类似的行为。他们对法律问题的了解往往也是通过电视或网络渠道。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不能拉近学生和法律或法治之间的距离,学生就很难意识到法治素养提升的实际价值,他们会认为自己既不会违反法律,也不会遇到不法侵害,其学习积极性难以提升。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恰恰是因为模拟情景不被学生熟悉和认同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体验式教学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中的应用
(一)改善学习态度
鉴于体验式教学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教师应积极地寻找对体验式教学有效应用的途径。首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时推动学生学习态度的持续向好。为此,有很多教学环节都需要改革创新。如对学生法治素养的评价方式,以往教师习惯于通过考试检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但素养与机械的知识记忆不能划等号,熟悉法律条文但钻法律漏洞或违反法律的情况屡见不鲜,学生自己就会意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的不科学,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时时体现出对学生能力素养的真正关注,要让学生体会到法治素养及其提升对其自身的实际益处,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例如,教师应该减少不必要的课堂测验,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的自主思考与互动交流,教师自己也要参与到交流中去,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与学生讨论,而不是强制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真实体验,并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具体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点滴努力,改变学生态度。
(二)创设生活情境
上文已经提到,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过远,学生缺少“真实感”。这一缺点会成为体验式教学的“致命伤”,意味着学生无法获得深刻的体验,对于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一种“默然的旁观者”的角色,与他们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学生也许能够判断出在情境中有哪些违法行为,明白自己不能做出类似的行为,但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此类事件时,因为此前没有过深刻的体验,所以无法继续保持“完全理性”的态度,反而会犯下同样的错误。这就是“知道”与“理解”的差别所在。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要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要让学生能够将自己代入情境的角色中。例如,教师应该首先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说明他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印象深刻,与法律问题距离较近的事件。比如,与他人发生冲突,差一点发展为打架斗殴;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险些酿成交通事故。教师应该从这些事件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对现实案例加以演绎,让学生明白如果事态进一步发展,或者仅仅是“运气不好”,会发生何种严重的后果,法治素养的提升则是避免出现类似事态的根本途径。
(三)鼓励自主体验
初中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正如上文所说,大部分初中生不会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或者一般情况下不通过法律也可以得到较为妥善的解决。如果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就只能等到今后遇到类似事件时再去学习,加深法治意识,掌握正确运用法律的方法,这其实代表着提升学生法治素养的失败。反之,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够让学生在成长的路途上不断积累自己和他人的各种经验教训,实现法治素养的自我提升,使学生真正遇到现实问题时可以正确面对和处理。所以,教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体验,要让学生养成将自己代入某种情境进行思考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维护国家安全”时,教师可以从很多初中男生喜欢军事的角度出发创设情境,情境中的主人公住在我国某重要军事设施附近,某次看到了没有见到的设备,出于炫耀心理拍下照片并发布在网上。随后,教师介绍相关的法律知识,让学生讨论这种行为会产生何种后果,可能触犯了哪条法律,以及如果自己在缺少相关法律知识的情况下遇到类似情况,是否也可能犯下错误,全程由学生完成自主思考。
(四)组织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体验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法律问题中的很多角色不是初中生所能够了解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清楚法律的运行逻辑,体会法律的应用方法。不过,这并不代表角色扮演要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虽然角色本身可能并不被学生所熟悉,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过近距离地接触,但角色所处的情境则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主题和背景。所以,教师要做好对情境的选择,无论学生扮演的是什么角色,情境的形式如何,都要将学生的生活作为核心,以保证学生体验的真实感与深刻性。仍以上文提到的拍摄军事设施照片并上传到网上为例。在学生明确该事件触犯何种法律后,教师可以马上转而进入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分别扮演情境的主人公、发现者或举报者、司法人员,等等。接着,教师展示微课视频,视频内容最好是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普法节目,教师要在其中加入必要的讲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随后由学生模仿视频,展开“庭审”等各种模拟体验活动。学生体验时如果存在需求,可以随时观看视频内容。角色扮演结束后,师生双方要共同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五)丰富体验形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非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增强又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支持。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丰富体验形式,注重各种教育路径的有机结合。因为环境因素的改变很容易被学生感受到,只要形式内容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理解,那么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就能通过环境因素的变化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感,还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介入创造更多的渠道与可能性。例如,在学习“夯实法治基石”时,教师可以邀请地方司法机构或行政机构的相关人员在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学生讲解日常工作中是如何依法办事的,取得了哪些效果,对初中生等青少年群体的现实生活又产生了哪些影响。或者在课堂上的体验式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体验的主题向学生推荐视频资源,让学生回家后通过网络途径观看,并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方向了解其他更多的相关内容。家长也可以参与进来,将自己的经历讲述给学生,与学生展开法治讨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也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就在身边。
(六)推动生活实践
体验式教学源于生活。从上文的论述中可以看出,所有的体验都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都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某些途径对体验的情境、方式或内容有所了解,意识到自己与法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培养初中生法治素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增强他们应用法律的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好体验式教学与生活关系紧密的特点,推动并引导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当然,这并不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某些场景中,而是要鼓励学生展开对生活的主动观察和思考,通过各种方式验证自己的思考成果和法治素养提升水平。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随时提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比如见到了一次交通事故,在网上看到了当地某条与法律问题相关的新闻,亲戚朋友中有人遇到了法律相关的困扰,等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组织学生深入探究,对事情进行分析判断。随后,要提醒学生保持对这些事件的持续关注,如果有后续消息,要再拿到课堂上分享,让大家看一看自己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如果出现了错误,那么错误在哪里,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不深刻还是其他问题。这既是一种体验,也是对学生的锻炼。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生的必修课,教师要利用好体验式教学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途径,灵活运用各种资源,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努力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