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站点上的时代记忆
2022-07-25刘成婧
│文 本刊全媒体记者 刘成婧
成渝铁路串起了成都到重庆沿线的62个站点,各地物产资源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沿线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小商贩依赖火车白手起家。
70年过去,交通网络日益发达,高铁、高速通车,成渝铁路的客运功能逐渐被替代,每个站点繁荣的景象不再,但它们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贡献和文化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金堂五凤溪站——成都的“菜篮子”
“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
千里沱江自北至南奔腾而来,与黄水河交汇后,江势渐缓,江面开阔,形成了一个天然良港,即五凤溪。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五凤溪成为旧时成都重要的码头和商贸之地。自清代以来,川东的布匹、花生、洋货,川西的粮食、药材、桑麻,宜宾的水果、自贡的盐、内江的糖等诸多物资都在五凤溪囤聚、转运,再由船工、挑夫运往成渝两地。
1952年,成渝铁路建成通车,五凤溪火车站同期落成,位于今金堂县五凤镇罗家坝社区。此站接力沱江船运,也承担起了物资运输的重任。
依托此站,金堂县各部门纷纷建立企业、站所、分理处等单位,包括县国营企业金堂水泥厂、县集体企业金堂建材厂、县盐业公司、县煤建公司、县供销社轧花厂、省棉麻公司202仓库、农行分理处、信用社车站门市部等。
其中,省棉麻公司202仓库承担着整个四川省的棉麻产品仓储调拨任务,金堂建材厂产出的沱江砂石也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值得一提的是,沱江砂石还因品质优良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等一些国家重大项目的建筑用材。因此,金堂建材厂业务量迅猛发展,鼎盛时全厂职工人数逾800人。
不仅是金堂县,毗邻的中江县境内当时没有铁路,也在五凤溪站设立中江转运站,依靠铁路运输完成物资保障任务。
五凤溪站的客运也照样忙碌。当时停靠五凤溪站的525、523班次客运车每日早晨从资阳开出,上行至成都北站;下午从成都开出,下行至资阳。由于临近成都,金堂县淮口、福兴等五个区以及邻县的人员办事访友时都会到此站乘车。此外,许多商贩也挑着蔬果、肉禽等农副产品坐火车到成都售卖,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的五凤溪由此成为成都的“菜篮子”,这两趟班车也被称作“支农车”。
2012年,成都至资中的普速客车停运,五凤溪站的客运业务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资阳临江寺站——站台上的豆瓣香
在资阳市雁江区临江镇,众多寺庙临沱江而建,统称为“临江寺”。
1952年7月1日,临江寺站通车运营,承担客货运输任务。《资阳县志》记载,1985年,临江寺站货运到达1.05万吨,发送量7.16万吨;客运8.86万人次,进款51万元。与资阳域内其他站点相比,这个数量并不算突出。但对于当地人而言,临江寺站却有着独特的意义。
内江椑木镇站——造就“甜城”之味
成渝铁路椑木镇站内,一棵由修建成渝铁路的铁道兵亲手栽种的紫荆树默默矗立了70年,见证了 椑 木镇的发展变化。木镇位于沱江河中下游南岸,素有舟楫之利,水陆交通均较方便,因此自古商旅往来众多。由于 椑 木镇位于重庆通往成都的必经之路上,又有“蓉城第一关”之称。
成渝铁路的通车,给位于成渝两地之间的内江创造了极好的交通条件。通过这条铁路,内江丰富的物资可以运往全国各地。据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专家艾新全《邓小平与成渝铁路的修建》一书所作的统计,成渝铁路通车后,内江糖到重庆的运价减少了三分之二。
在这一背景下,1956年,我国“一五”工业重点项目之一内江糖厂在椑木镇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现代化糖厂,日榨甘蔗达1500吨,年产糖3.6万吨。仅此一家糖厂的产量,就是成渝铁路通车前整个内江糖产量的3倍多。
建成开榨的内江糖厂除了制糖,还设有造纸车间、糠醛
道砟是老一辈临江镇人的记忆。过去,沱江岸边的河石晒干凿碎后可卖给铁路部门做道砟,因此每到夏季,不少人就会到江边捡石头。临江寺线路工区退休职工宋永国回忆:“100公斤石头就要卖2角1分,靠着沱江卖石头养活了一代人。”
过去,临江寺豆瓣美名远扬,当地有句顺口溜:“简阳的包子石桥的面,临江寺的豆瓣下干饭。”但在成渝铁路通车之前,当地人只能挑着豆瓣去成都卖,由于路途遥远,一天无法到达,晚上还往往得在龙泉驿歇脚住宿,颇为不便。成渝铁路通车后,许多小贩抓住商机,提着硬壳纸筒包装的临江寺豆瓣,直接在临江寺站台上叫卖。列车一停,就有旅客把早已准备好的钱从车窗递出,把这份“资阳味道”带到千里之外。
从临江寺站运出的不仅有豆瓣,也有棉花、烤烟、花生、红甘蔗、糖等农副产品,还有人把本地盛产的竹子运到宝鸡、西昌等地售卖。临江寺线路工区老职工陈云昌说:“好多人靠铁路发了家,就连车站旁的江岸线都流金淌银咧。”
临江寺站虽小,作用却不容小觑。它也是货物的中转站,沱江砂石从这里运出,很多砂石工厂还在临江寺设有办事处。如今,临江寺站停办客货运业务,仅承担发列车职能。车间、冰醋酸试验工厂、丁钠橡胶车间、蔗蜡车间、干法活性炭工厂、粘胶丝试验工厂、乌头酸试验工厂、颗粒肥料厂、苛性钾试验工厂等。厂内有图书室、俱乐部、灯光球场、大会堂、宣传队、篮球队。
然而,时光飞逝,岁月变迁。2001年,内江糖厂宣布破产,“内江甜”变成了当地的文化符号。
江津白沙站——为“小香港”注入新动力
重庆西部,长江流经一座小镇北部,形成河湾,河沙在阳光下呈银白色,因此小镇得名“白沙镇”。
抗战期间,白沙镇成为了抗战大后方和抗战“文化四坝”之一。由于地处长江上游,又拥有天然深水良港,不少人将文化悠久、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的白沙镇称作“小香港”。
白沙港由南北两岸码头构成,港区南岸上起马项垭,下至白沙糖厂;北岸上起滩盘轮船码头,下至白沙火车站,岸线总长5.25公里。成渝铁路的通车使白沙港口建设得到加强,1965年,白沙港首先使用卷扬机,向机械化发展。1985年,港口吞吐量23.89万吨,旅客发出量5.85万人次(不含港内轮渡,拦载短途客运)。
随着时代发展,拥有港口和火车站的白沙镇逐渐成为通达渝、川、黔三省(市)的水陆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润泽当地,白沙火车站与城区隔江相望,紧邻重庆绕城高速和江习高速,渝泸高速、重庆三环高速穿境而过,正在修建的合璧津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实现高速、铁路货运站、码头的无缝连接,形成“水公铁”联运优势。
目前,白沙站仍承接客货运业务。今年1月26日,江津白沙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东接白沙工业园、G93渝泸高速,西联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合璧津—港桥工业园区快速干道白沙连接线。在方便两岸20万群众出行、缩短南北物资运输距离的同时,大桥还将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站(菜园坝火车站)——让“慢”发挥价值
重庆站是成渝线上的始发终到站,背靠鹅岭山脉,南邻长江,东倚菜园坝长江大桥。相较于“重庆站”这个称呼,“菜园坝火车站”更能勾起重庆人的回忆。
重庆站从1952年建成到1985年间不断扩建。1952年,车站设有面积1007平方米的木制站房,股道6条;到1985年,重庆站已有15条股道、5条整备线、1条站修线、2座旅客站台。作为连接重庆与外界的重要关口,每年春运期间,重庆站总是人潮涌动。
1995年,重庆汽车站在菜园坝火车站旁建成,运营重庆发往各个区县以及外省的长途汽车;不久后,与重庆汽车站仅一条马路之隔的重庆长途汽车站也建成投入使用。重庆站周围逐步形成综合交通枢纽,对主城中心区客流集散、城市功能对外辐射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地形所限,重庆站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2006年10月,位于龙头寺的重庆北站建成使用,重庆站逐渐没落。目前重庆站仍有少量班次的绿皮车在运营,但乘坐的旅客明显减少。
为了使旧日铁路焕发新的活力,2021年初,重庆市政府和国铁集团对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实施改造。重庆铁路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成渝铁路重庆站至江津站段将改造成为一条沿江旅游观光线、城市轨道交通线,提升山水颜值,彰显重庆特色,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回味乡愁,并享受‘慢生活’,沉醉‘慢时光’。”
根据重庆发布的《重庆市“十四五”规划纲要》重要项目清单,重庆站也将改造升级。在未来5年之内,主要改造重庆站的站房、站前广场、换乘枢纽等配套设施,规划建成铁路综合枢纽中心。
一度辉煌又日渐没落的重庆站将发挥新的作用,承载重庆人的乡愁与记忆。
(综合自新华网、四川省情网、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封面新闻、网易新闻、西南铁路公众号、重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