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立规矩,省心又省力
2022-07-25葡萄妈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规矩也不是一天立起来的。当父母掌握了最适合孩子的方法,规矩才能立得省心有效。
潘多拉效应:单纯禁止只会引起孩子的逆反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潘多拉效应”,意思就是,很多时候越是禁止别人做一件事情,就越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
前几天在外面吃饭时,隔壁桌有两个孩子,本来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后来,觉得无聊的哥哥就拿着叉子,一会儿敲敲桌子,一会儿敲敲杯子,一会儿敲敲面前的碗和碟子,开心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弟弟很快也加入其中。看到别人投来责备的眼神,爸爸就拦了一下,并呵斥道:“不可以敲碗筷!”孩子们安静了一小会儿,又开始试探性地轻敲,然后越玩越兴奋。
刚从洗手间回来的妈妈见状,立刻把两个孩子手上的叉子抢了过来,认真地问他们:“你们为什么要用餐具敲桌子?”哥哥犹豫了一会儿,告诉妈妈,他只是想知道用钢叉敲其他东西会是什么声音。而弟弟则是看哥哥玩得很开心,所以才跟风一起玩。
听完这些理由,妈妈看着两个孩子,说:“餐具是用来吃饭的,不是乐器,也不是玩具。你们弄出来的声音,吵到了别人,这是不对的。以后不管在家,还是在外面,都不应该这样做,知道吗?”两个孩子点点头,乖乖认错,保证下次不会再犯了。
在一个家长沟通群里,有位妈妈跟大家抱怨,她家儿子刚上三年级,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一旦开始看,就一整天都盯着电视。所以她给孩子定了一条规矩: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而且要在作业完成以后才能看。坚持了一周以后,儿子跟妈妈商量:“我今天能不能先看动画片,看完以后再写作业,今天作业不多。”
当时妈妈觉得,破例一次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反正作业还是要写的,于是同意了孩子的请求。没想到这一次破例以后,孩子就隔三岔五地提出先看动画片再写作业的要求。从只看一集,到两集、三集……不知不觉中,当初制定的规则,统统都被打破了。
有些事,父母越是不让做,孩子越是忍不住想去做。所以,立规矩的时候,要明确告诉孩子理由,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对与错,帮助孩子理解规则。
破窗效应:一次小错放任不管,未来只会变本加厉
解决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流障碍,应该允许口译员扮演更为活跃的角色。赵军峰等指出:由于法庭口译方面研究的进展,实际上法庭口译员在法庭上的地位已经变成了言语双方的“调解者”[3]20。笔者认为,法庭口译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尝试进行文化调解,而且只要调解策略得当,法庭口译员能够在做出文化调解的同时保持中立性和准确性,并将对庭审的影响降到最小。
通过时间—死亡率机率值分析法建立各菌株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病力回归方程,结果见表3。各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P值均大于0.05,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是可信的。根据回归方程估算出各菌株对马尾松毛虫幼虫的致死中时(LT50),白僵菌中BbAX-02、BbAX-04菌株的LT50最短,分别为7.25、7.42 d;其次是BbTA-01菌株,为13.02 d。绿僵菌中LT50最短的是Ma4556菌株,LT50为13.67 d;其他菌株LT50均大于15 d,致病力较差。从感染率上来看,也是BbAX-02、BbAX-04菌株最高,分别为95%、90%,比其他菌株高。
学者张维强在《解放区职业教育发展概论》中对解放区的职业教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按时间顺序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阶段,来阐述解放区28年职业教育发展史。解放战争时期,各新老解放区职业教育事业的较大发展,不仅为解放区培养了大批专门的建设人才,加快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而且为新中国建设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才基础。[10]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各新老解放区的职业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只是因为好奇。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探究周围世界的未知事物,是人类普遍的行为,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生物意义的稳定需要。
其实,这就是因为陷入了“破窗效应”的怪圈: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坏更多的窗户。
推进产学研工作的落实,首先要做的就是知道产学研的目标。民间美术产学研传承的目的是通过高校与社会的合作,实现美术资源科研、创新、产业一体化发展,在缓解资源与经济矛盾的同时,推动美术系统得到良好的传承。政府在此过程中需要发挥监督、引导作用。高校也要注重管理思路、教育思路的转变,注重人才培养和人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民间美术作品的传承应当把握好文化产业与传承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经济结构、经济模式转型。注重工艺、技术、产品潜力的开发,提升传承者的传承能力与实践水平。
只有当孩子一犯错,父母就出来阻止,孩子才能更好地坚守规则。
手表定律:给孩子立规矩,父母要统一战线
综艺节目《育儿大师》里,有一位爸爸给女儿辅导作业的时候,给女儿拿了一支雪糕,让女儿边学习边吃。但是妈妈看到后,非常生气,便呵斥女儿。一旁的爸爸看到女儿不知所措的模样,就解释说他只是想让女儿放松一下。而且爸爸觉得,不就是吃个雪糕嘛,又不是经常吃,能有什么影响。
2.2.3 悲观绝望:当护理人员详细跟患者及家属阐述手术的内容及过程后,部分患者开始对手术之后的护理产生焦虑,其认为自己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清理造口,给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甚至认为自己是家人的累赘,进而产生绝望心理。
孩子夹在父母中间,不知道雪糕到底能不能吃,最后哭了起来。
妈妈还是拿走了女儿手里的雪糕,并坚定地说:“现在是学习的时间,不许吃。”然后,妈妈转身对爸爸发飙:“你最起码得等女儿学完了再给她吃,好习惯养成不容易,你每次都要来捣乱一下!”
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不管,就会诱使人不断重复犯错,甚至会变本加厉。给孩子立规矩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一味地纵容,把规矩当成摆设,就会让孩子不断挑战底线。当规则被孩子打破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父母若不及时纠正,问题就会越积越多。
为什么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原因就是孩子不知道应该听谁的。这就像“手表定律”:当一个人只戴一只手表时,他知道现在是几点。但当他戴着两块不同时间的手表,就容易失去对时间的判断。
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如果父母有一方唱反调,孩子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最后什么规矩也立不起来。只有当父母的教育战线一致时,规矩才能有效立起来。
本文采用ADF检验对收益率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显示ADF统计量为-34.32929,明显小于1%~10%显著性水平下的ADF值,且伴随概率为0,所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表明收益率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见表1)。
热炉效应:适当惩罚是立规矩的必要辅助手段
有网友分享了一个故事。高铁上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概五六岁,坐在座位上总爱动来动去,还会故意踢前面乘客的靠背。妈妈警告他以后,小男孩也只是安静了一小会儿,就又开始动来动去,还跳下座位,在车厢里跑来跑去。
乘客对此非常反感,妈妈也生气了,直接把小男孩拉到车厢连接处的空地上,让他罚站。小男孩伸手想要妈妈的抱抱,妈妈直接后退一步。小男孩顿时噘起嘴,想哭出来。妈妈毫不心软,严厉地说:“我警告过你两次了,你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了吗?”看着妈妈严肃的模样,小男孩有些害怕,更加想让妈妈抱抱。妈妈还是不为所动,勒令他在那里站10 分钟。那10 分钟里,妈妈就坐在不远处一直看着,小男孩一直小声哭着,旁人看得都心软,纷纷劝妈妈算了。
妈妈说:“小孩做错事,不听教,就应该接受惩罚,要让他长长记性。”惩罚结束后,妈妈带着他给周围乘客道了歉,才牵着儿子的手回到座位。这之后,男孩坐在座位上安静地吃着东西,再也没闹。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一番话:“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