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调蓄水库采空区地裂缝监测研究分析
2022-07-24常新忠杨秀峰王树奎
常新忠 杨秀峰 王树奎
(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
拟建的某调蓄水库位于某市境内,占地8990 亩,平均深度20m,总库容1.02 亿m3。某地煤矿的煤田分布于规划某调蓄水库北侧(新庄断裂以北,太清村、盘古寨和前河柳村一线的北侧),如图1 所示。
图1 库区范围内地裂缝
某地煤矿开采自2018 年,开采深度不断增大,并向某调蓄水库场地方向延伸。煤矿开采在该拟建水库工程周边形成众多的采空区,施工现场地下原始受力结构被破坏,引起地表移动现象。拟建的某调蓄水库范围内的地裂缝位于盘古寨村东北部,起始于盘古寨村,延伸至沂水河右岸,整体长度≥250m。近似呈直线型,走向基本与隐伏的新庄断裂一致,位于规划某调蓄水库库区内,可能会对某调蓄水库建设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需针对采空区地裂缝加强监测,以为调蓄水库工程设计以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地裂缝自2019 年3 月出现,即采矿在先,裂缝在后,具体表现为:地表张开宽度0.2~1.5m,呈塌陷坑状,可见深度一般2~3m,最深处可达9m 左右。
2019 年10 月矿区局部出现采空沉陷,地下形成局部陷空,新庄断层上盘岩体向北西松弛形成拉应力。上盘岩体向北小量位移,带动覆盖层产生相应的局部拉应力场可能对地裂缝有诱发影响作用。为保证某调蓄水库建设期的安全运行,对地裂缝及采空区进行持续变形监测,以计算出沉降量,并评估变形程度。
观测地裂缝及采空区在施工前、施工期、运行期的变形情况,利用观测资料预测地裂缝及采空塌陷区稳定情况及发展趋势,为采空区段工程设计、施工、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在某调蓄水库建设前、建设过程中以及建设投入运行后,针对地裂缝与采空区进行连续监测,准确实时掌握两者变化动态,评估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取全面、系统的监测成果,以为某调蓄水库工程前期规划、工程设计与施工期间的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奠定基础,并对研究采空区剩余沉降规律和影响因素提供完整的信息数据支持。
1 采空区影响边界
根据某地煤矿采矿资料,煤层为北东走向,倾角3~20°,采煤层为二1 煤层和二3 煤层,在采空区影响边界计算中假定为最差情况,新庄断裂北侧经过长时间的煤炭生产,形成大面积的采空区,计算公式如下:
L=S+q
公式计算使用的是垂直剖面法,其中L 为地裂缝的影响范围;S 为土层移动距离;q 基岩移动距离。
式中:H 为采空区覆岩顶板厚度(m),覆盖土层厚度25~50m,顶板基岩厚度310~410m;φ、β 为覆盖土层及基岩移动角,据某市矿区采空沉陷区经验值:第四系地层φ 取45°,基岩下山方向β 取57°;θ 为采空区边界与煤层走向之间所夹的锐角,取0°。
计算结果:影响距离L 为143~171m,再加上预留安全距离50m,即193-221m 的水平距离为预测的地表沉陷影响安全边界。
2 监测方案
2.1 垂直位移监测仪器的选用
垂直位移监测仪器选用美国天宝DiNi 12 电子水准仪,观测精度非常高,测量误差为0.3mm,在野外观测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快速测量时间小于3s,工作温度-20~50℃,只要有白光的条件就可进行高精度测量,视距范围1.5~100m,并具备多种水准导线测量模式,配铟瓦水准标尺进行。在正式监测之前,仪器、标尺等监测用具,均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专业的调校与检测,保证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本次监测选用的仪器、用具等均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具备垂直位移监测的可行性。
2.2 水准观测
水准观测遵循1985 国家高程基准,从采空区地裂缝的垂直位移入手,按照变形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调校复核基准点。同时根据采空区沉陷段的沉陷程度与面积,灵活布设水准线,水准线在基准点之间闭合布设,并与其他观测点连接。完成水准线路布设后,初次观测与后续观测所有事项、流程不可发生改动,包括了仪器、用具、观测路线与顺序、具体操作方法,甚至是观测人员都不可在水准观测途中发生变动,以防止出现人员误差、装置误差、方法误差等问题,确保水准观测的精度。
该地裂缝位于盘古寨村,一些观测点设置在耕地中,采用普通尺垫会受到耕地疏松土壤的影响,形成一定的观测误差,建议采用钢材尺桩以避免观测不良因素的影响。此外,为了保证观测结果的精确性,在观测之前密切关注当地的天气变化,尽量在天气晴朗、视线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详细的技术参数如表1 所示。
表1
2.3 记录整理计算
基于三等水准观测的标准,数据记录选择使用电子(数字)水准仪的PC 卡,一边观测一边完成记录。完成观测后,按照监测技术规程的要求汇总外业记录,最后整理成监测报告,计算出监测的各项数据。
2.4 水平位移测量接收机使用
水平位移测量数据的接收端使用的是GPS 接收机,为水平位移的高精度测量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可将测量误差控制在mm 级。本次观测选用的是6 台瑞士徕卡Leica 1200 型双频静态GPS 接收机,每个频道有12 个信道,重量仅有2.8kg,与SmartStation 完美兼容,并可实现长距离RTK,工作温度-40~65℃,在恶劣天气及观测条件下也能适用。
2.5 GPS 观测
GPS 观测采用的是三等水准测量,首先,在正式观测之前,深入观测区域进行实地踏勘,确定沉陷段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观测点位,以及周边环境有无干扰信号等,综合调研信息后制定观测计划;其次,在沉陷段观测布设过程中,采用控制网观测方式,边连接各个沉陷段,两端为基准点;再次,观测技术参数设计,观测时段1h,时段数1 个,卫星6颗,PDOP≤6,天线对中精度≤2mm,采集频率30s;最后,起算点定位时间超过半小时,平差处理软件采用Leica Geo Office,计算使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
监测基准网的精度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工程测量通用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GB55018-2021)。根据某调蓄水库地裂缝的实际情况,监测选用了三等水准测量,构建了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监测三等基准网,具体参数详见表2。
表2
2.6 基于InSAR 技术对采空区的监测
InSAR 技术是利用同一地区两幅或以上的不同时间的两景(SAR 图像)组成干涉图,利用外部的DEM 反演干涉相对的空间几何条件下的地形相位,不考虑地形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差分处理,去除该地形相位,得到地表实际图像,经过图像解读计算出形变量。
3 成果汇总分析
3.1 一般监测结果分析
地表移动变形范围及位移量:根据现场监测,地表裂缝正向南、向西发展,水平向发展速率为2~4m/d,下沉变形最大20cm/d,6 月份以来变形有放缓趋势。自2019 年10 月采空区地表建筑物出现变形以来,在采空区及周边分别沿煤层走向和倾向设置了观测点,采用沉陷区地表长时间积累的沉降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某调蓄水库采空区地裂缝走向与倾向沉降曲线图,如图2 所示。
图2 地表沉降曲线
根据沉降曲线图,自2020 年1 月~5 月沉降变形最大,自2020 年6 月地表变形趋于稳定。
3.2 InSAR 结果分析
利用DInSAR 技术二轨法,对2019 年6 月至2021年6 月期间的水库Sentinel-1A (哨兵-1A)数据进行形变试验研究,获取其形变信息。利用获取的雷达影像数据,选择相邻时间的图像组成9 个干涉对,每个干涉对中,时间较前者为主影像。根据SAR 数据量多少,数据量满足InSAR 时间序列分析的要求,利用SBAS-InSAR 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时间基线阈值为365d,空间基线阈值2000m,通过自由组合构建得到9 个符合条件的干涉对,进行InSAR 数据预处理,采用SVD 分解后,得到最终的沉降反演结果(X、Y 两方向变形速率,沉降速率,最终沉降量和沉降范围)示意如图3 所示。
图3 InSAR 监测形变示意图
根据InSAR 监测结果,从中可以看出,2019 年10 月之后采空区才发生沉降,有地表沉降等值线可知,采空区距离某调蓄水库500 米左右,沉降洼地面积0.75 平方公里,监测期间洼地中心线沉降量接近7.0 米左右,边缘沉降量为0.2 米,Y 方向变形速率2020 年5 月~6 月份达到最大2~4m/d ,沉降变形量0.2m/d,6 月份以来变形速率逐渐减小,有稳定趋势。监测时间范围内沉降范围在不断扩大,与现场调查采矿持续活动情况吻合。随着煤矿的持续开采会造成变形影响范围逐渐扩展,存在影响某调蓄水库安全隐患。
4 结论
根据某调蓄水库前期的监测成果综合分析可以获知,采空区沉陷缝的成因与煤矿开采有着直接的关系,采空区地层结构原始受力结构被破坏,再加上在地球重力的作用下,导致地表拉伸出现位移、变形、裂缝等现象。裂缝单个或多个分布在移动盆地的外边缘,并有塌陷表现。在监测过程中,广泛收集了采矿资料,以及采空区地裂缝历史性监测成果或相关的文件资料等,结合本次监测成果综合分析与解读后,获取了以下结论。
4.1 盘古寨的地裂缝非煤矿开采引起的采空区地裂缝,采空区的地裂缝中塌陷长度有几百米,上部的垂直位移数据较大,而下部较小。而盘古寨地裂缝在平面上是近似直线型,规模较大,地表没有塌陷盆地,地面亦没有错台,这些均不符合采空区塌陷地裂缝的特征。
4.2 地裂缝发现的时间在2019 年3 月,而当时某煤矿采空区开始形成2019 年10 月,最近采空区的采深在200~450m,其与风井上山巷道距地裂缝在1.5km(平面距离)左右,而开采引起沉陷的影响范围在300m 以内,几乎不会影响到盘古寨的地裂缝。
4.3 根据现场调查某地煤矿地表形变发展趋势,采区逐渐靠近沂水河左岸,15 采区2019 年10 月至2020年5 月间,在某地行政村柳庄和花牛李自然村之间,地表已形成了沉陷洼地,南北向延伸呈条带状沉陷洼地,断面近似梯形,洼地宽约500m,高差5~7m,沉陷缝已发展至风井上山巷道位置。以最差情况为基础,设定15 采区风井上山巷道以北全部开采完,根据L=S+q、S 土层移动距离、q 基岩移动距离等公式进行计算,覆盖土层平均厚度为150m,顶板基岩厚度80~300m;β 据附近相似矿区采空塌陷区实测值:第四系地层β 取45°,基岩(煤系地层)下山方向β 取53°;经估算算可得王行庄煤矿15 采区南翼二1、二3 煤层采空最大影响范围为采空区周边300~400m 区域。所以,地裂缝位于地下采空区开采沉陷影响边界以外。
煤田分布于某调蓄水库北侧,水库占压煤田面积约为2.9km2。水库根据规划及工程布置需进行扩容,且库周进行修筑堤坝,该区域煤田为某地煤矿今后几年的开采区,局部已形成采空区,建议地裂缝部位的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均匀变形。根据地裂缝的发展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地裂缝对本工程影响。
初步监测结果,分析地裂缝基本趋于稳定。由于该水库工程进行的是地表监测,如何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何采取适应不均匀沉降变形的工程处理措施,防止渗漏技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监测成果的综合研判,确定盘古寨村地裂缝整体较为稳定,受到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变形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对于某调蓄水库工程建设影响程度较小。但是盘古寨村地裂缝与新庄断裂距离较近,并且处于新庄隐伏断裂上方,对于地基施工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建议地裂缝部位的构筑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避免不均匀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