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文眼,感受“壮”
2022-07-24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2年28期
“呜呼,英雄脊梁,大义凛然。”今日,何老师展示了一幅《狼牙山五壮士》战斗图,李然一句豪言,让同学们精神振奋。
何老师清了清嗓子:“这篇课文最初的题目叫《棋盘陀上的五个神兵》,后来改为《狼牙山五壮士》。文章将‘五个神兵’改为‘五壮士’,好在哪里?”
“壮士是指豪迈、勇敢、无所畏惧的人,文中用来夸战士的‘勇敢和悲壮’,贴合主题。”徐梦忽地站起来说。
“分析得很到位!”何老师及时抛出问题,“那怎么理解这个‘壮’字呢?”
张千语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五壮士毅然接受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这就是‘壮’。”何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胆气之‘壮’”。
“在山路上痛击敌人,英勇战斗,这也是‘壮’。”何老师缓缓写下:行动之“壮”。
“五位壮士选择诱敌进入绝境,与之同归于尽,这也是‘壮’。”副班長黄芷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一番取舍,就无法体现他们的悲壮。”何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选择之‘壮’”。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后,再次痛击敌人,可以归结为什么?”何老师一脸笑意,扶了扶眼镜说。“决心之‘壮’。”林若菲兴奋地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何老师继续抛出问题:“五壮士高呼口号,舍身跳崖,体现了什么呢?”班长熊欣欣一向见解独到:“勇气之‘壮’能说通,但我觉得气节之‘壮’更合适。”
“说得好!”何老师不禁竖起了大拇指,“抓住文眼‘壮’,我们找到了五处‘壮举’,从中感受到了五位壮士崇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同学们,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结合具体内容点出文眼,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