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
2022-07-24李艳
李艳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朋友,如果你口袋里只剩下六分钱,就用三分钱给你自己买一块面包;用其余的钱买一把芬芳的会使你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的水仙花。
——〔马耳他〕安東·布蒂吉格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论语·学而》
古今中外的贤哲对人生总是有着相近的感悟。上面的材料带给你有怎样的思考?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材料一共有两句话。
第一句,“如果你口袋里只剩下六分钱”,假设了一种情境,即当你的生活陷入贫困的危机或是某种绝境时,“就用三分钱给你自己买一块面包”,这里,“一块面包”暗喻有限的物质需求,买面包这种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基本的物质需求;“用其余的钱买一把芬芳的会使你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的水仙花”,“水仙花”是芬芳的,可以使人内心充满新的希望,与“面包”所喻指的“物质需求”相对,暗喻人的精神需求,“用其余的钱”突出精神需求也很重要。整首诗寓意明显,启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既要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精神世界的构筑,强大的精神力量能使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有助于人们渡过难关。
第二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指君子在饮食方面不追求饱足,在起居方面不追求安适,“食”“居”均属于生活需求中的物质层面;“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指君子做事情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亲近有德之人来匡正自己的过失。君子在言行和学习方面有所追求,体现君子的志向所在,属于精神层面。这句话是在谈君子之志,君子的志向不在于饮食起居等基础的物质需求,而在于精神层面的臻于完善。
同学们首先要准确解读两句话的寓意,化虚为实,揭示作文的中心,即人生的意义不只在物质层面的满足,更要重视精神层面的丰富,或者说,要摒弃过多的物质追求,重视精神世界的构建。在写作中,需要厘清“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概念,理清二者的关系,把握精神世界的构建对于个体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佳作一
不止步于物质,于精神中遨游
◎何文馨
在你穷途末路之时,你会选择饱腹的面包,还是会选择慰藉精神的水仙花。安东·布蒂吉格给出的答案是:用一些钱买面包,再用剩下的钱买水仙花。
安东·布蒂吉格的这首诗看似是简单的情境设想,实则包含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与人生追求:是止步于物质满足,还是在困境之时依然不忘精神追求。
我们必须承认,物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需要满足口腹之欲,需要以衣蔽体,那是我们作为生命个体最基本的支撑。就连隐士陶渊明也曾因为贫寒而屈于物质需求,不得已而出仕,可见若生存得不到保障,更遑论理想与远方。
但物质越丰厚,就越富足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生的境界不应只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要注重精神世界的构建。人不应当只为填饱肚子而活着,而应怀抱理想,构建精神的伊甸园。拥有物质,终究只是一具没有生气的骨架,唯有精神上的富足,才能赋予个体真正的灵魂,使其不至于流于空虚。
而正是因为有了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才能做到不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人生的价值。“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惧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真正的贤哲从不汲汲于物质层面的荣华和富贵,而是能够始终坚守精神层面的圣地。古有竹林七贤抛却尘世利禄,复归自然,纵歌竹林,寻望精神理想;今有北大韦东奕一手持矿泉水,一手拎着馒头,痴醉于数学世界。他们并不是刻意鄙弃物质,而是在人生追求中寻到了超然物外的、更深层次的渴望,他们的精神独立超尘。此时,物质是否丰盈便也不那么重要了。
行文至此,便也不难理解为何安东·布蒂吉格会做出既要面包又要水仙花的回答了。对于我们而言,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缺一不可,但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欲望的无尽深渊,迷失自己,失却精神理想。故我认为,不是不要“面包”只要“水仙花”,而是要在能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为自己的精神世界增添芳香。
不妨在为生活奔波的途中停下来看看吧!肉体需要面包果腹,但别忘了,灵魂也需要水仙花来慰藉。不止步于物质,于精神世界中遨游,方得人生真谛。
【江苏邗江中学】
◆点评
标题即中心论点,明确了我们对待“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应有的人生态度。开篇由材料中的情境引入“物质”与“精神”取舍的思考,采用让步分析法,首先肯定物质需求的必要性,再通过反问,揭示人生的意义不应只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更在于精神世界的构建,进而阐释精神世界的追求对生命个体的深层影响,最后联系现实,指出当下构建精神世界的迫切性。全文思维缜密,论证层层深入,彰显理性思辨能力,论据典型,语言精练。
佳作二
不囿于物质,追求精神富足
◎将润扬
现实中,常常听闻有人为了一款奢侈的背包而省吃俭用半年之久,却少见有人在生活陷入困境之时,仍然选择用仅存的钱换得一束鲜花来丰富自己的精神家园。
对此,我想说,在物质大为丰足的当代社会,我们不应为物质所拘泥,成为物质的奴隶,而应追求精神的富足。
那么何为要“追求精神的富足”呢?《论语》有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惧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的追求不在于饮食的饱足、居室的安适,而在于德行的完善。相较于物质满足的浅表性,精神富足是更深层次的,是直击灵魂的快乐。孔子厄于陈蔡之间,为何仍能弦歌不辍?正是美好的理想追求,使他的精神世界丰实而富足。而精神的富足又给予他从容应对人生困境的自信,使他能够超脱于现实的困厄。
正如诗人安东·布蒂吉格所言,“如果你口袋里只剩下六分钱,就用三分钱给你自己买一块面包;用其余的钱买一把芬芳的会使你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的水仙花。”面包能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而一束芬芳的水仙花则能带来精神上的充实感,帮助我们重树自信,渡过难关。
也许有人会反驳:一束水仙花哪有一块面包来得实在?诚然,一块面包或许能使我们挺过饥饿,但是面包吃完了,巨大的恐慌感仍然笼罩左右;相反,水仙花虽然不能减轻饥饿,但可以使人内心富足,从而能持久地支持我们找寻出路。只有精神上的“饱腹”,才能让我们真正摆脱“饥饿”,助推我们穿过荆棘林,找到人生的方向。
人之一世,匆匆不过几十载,人生的意义何在?物质作为生存的基础,不可或缺,但精神追求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那些达官显贵想尽办法争得更高的权势,结果拥有再高的权势,也无法填补其内心的空虚;而隐士归客,安居陋室,徜徉山水,淡泊名利,精神不断得到丰盈。细究其理,在于人们追求的人生境界不同。有人追求物欲,止于表面的满足;有人向往内在的充实,求索精神食粮。
所以,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们毕生应该追求的境界。摒弃现世的浮躁,摆脱物欲的束缚,用花香取代铜臭,静心读书、学习、生活,充实内在精神,收获人生的馨香。
愿你我都能不囿于物质,追求精神富足,在精神求索的人生之路上,扬帆起航。
【江苏刊江中学】
◆点评
开篇直指当下常见的社会现象,与材料中安东·布蒂吉格在物质极度匮乏之时仍能做到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形成对比,发人深思。议论有章法,适时引入虚拟论敌,辨析物质需求与精神追求孰轻孰重。整篇作文思路清晰,说理严谨,用例典型,增强了说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