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银行业绩高景气受益区位优势

2022-07-23杨千

证券市场周刊 2022年26期
关键词:区域性杭州银行

杨千

7月以来,陆续有8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2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远超市场预期。

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利润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杭州银行(31.5%)、江苏银行(31.2%)、无锡银行(30.3%),利润增速环比提升幅度前三的分别为无锡银行(7.8pc)、江苏银行(5.2pc)、苏州银行(4.6pc);营收同比增速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江阴银行(26.0%)、南京银行(16.3%)、杭州银行(16.3%),营收增速环比提升幅度前三的分别为江阴银行(3.7pc)、江苏银行(3.2pc)、苏州银行(3.0pc)。8家上市银行利润增速均在20%以上,超市场预期,预计主要是银行资产质量扎实,减值压力小;营收增速分化,主要跟其他非息收入和息差基数有关。

根据业绩快报披露的信息,绝大部分银行贷款增速均较2022年上半年放缓,推测主要受疫情影响。 截至上半年末,贷款增速从高到低分别为杭州银行(22.5%,环比增长1.2pc)、苏农银行(20.3%,环比下降1.5pc)、南京银行(17.7%,环比下降0.1pc)、张家港行(16.8%,环比下降4.6pc)、苏州银行(15.5%,环比增长0.4pc)、江苏银行(14.9%,环比下降0.5pc)、无锡银行(10.2%,环比下降2.8pc)、江阴银行(9.8%,环比下降4.8pc)。随着全国疫情常态化管理,稳增长政策发力,长三角资产投放动能有望恢复。

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二季度不良率基本稳定,部分有小幅改善;关注率指标表现分化,推测主要与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有关。不良改善幅度依次为苏州银行(环比下降9BP至0.9%)、江蘇银行(环比下降5BP至0.98%)、张家港行(环比下降4BP至0.9%)、苏农银行(环比下降4BP至0.95%)、杭州银行(环比下降3BP至 0.79%)、江阴银行(环比下降1BP至0.98%)、南京银行(环比持平于0.9%)、无锡银行(环比持平于0.87%)。

二季度,大部分银行拨备继续增厚或维持在高位,拨备覆盖率增厚幅度依次为张家港行(环比增加52pc至534%)、苏州银行(环比增加41pc至505%)、江阴银行(环比增加+39pc至496%)、无锡银行(环比增加12pc至532%)、江苏银行(环比增加11pc至341%)、苏农银行(环比增加10pc至430%)、杭州银行(环比增加2pc至582%)、南京(环比下降3pc至395%)。随着下半年经济修复,资产风险压力减小,预计拨备将继续反哺银行利润增长。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21年度报告,东海证券

民生证券对披露业绩快报的7家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无锡银行、张家港行、苏农银行、江阴银行)的关键指标进行汇总分析后认为,高扩张城商行、农商行中报行情或已开启,业绩保持高景气。

业绩保持较高景气度主要表现为利润增速高位再向上。截至2022年上半年,7家银行合计营收同比增速(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合计值)环比基本持平,其中城商行环比小幅抬升,农商行则环比回落。从个股来看,4家银行实现环比回升,其中江阴银行、江苏银行改善最为明显。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21 年度报告,东海证券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环比显著提升,其中农商行上行幅度更大,或部分受益于信用成本下降。从个股来看,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三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 30%,其中无锡银行、江苏银行环比提升幅度更为明显。

信贷投放保持强劲,积极扩表,资产负债结构趋于改善,但城商行、农商行差异明显。2022年以来,在基础利率LPR下调的背景下,银行贷款定价趋于下行,叠加监管引导,银行“以量补价”效应明显。截至2022年上半年,7家银行贷款总额同比增速环比微幅下行,其中农商行回落明显,但城商行实现微辐上行。从个股来看,杭州银行实现环比回升,或部分受益于区域较强基建投资的拉动。

存款吸收延续一季度高增趋势,或成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的重要因素。7家银行中,4家银行存款总额同比增速实现环比提升,其中苏农银行、杭州银行上行幅度较大。付息成本方面,上半年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扎实推进,4月多家银行下调1年期以上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监管同时鼓励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推动2022年6月末商业银行新吸收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16BP,降至2.5%。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款或实现“量升价降”,进而缓解资产端定价下移带来的净息差收窄压力。

资产质量优异,拨备覆盖率稳步提高,疫情对资产质量影响有限,不良率持续下行。截至上半年末,7家银行平均不良率环比再降3BP,其中江苏银行、苏农银行和张家港行改善更为明显。个别银行披露的关注率、逾期率数据有小幅抬升,或主要来自疫情期间消费贷、信用卡等业务的短期影响。

此外,尽管政策鼓励对部分企业、个人实施延期还本付息,但规模较为有限。根据银保监会初步统计,截至6月15日,银行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办理贷款延期还本付息金额共计2.78万亿元。且随着经济向上“拐点”信号的不断强化,这部分主体的还款能力也将有效提升。因此,从整体看,银行资产质量仍有望保持稳中向好趋势。

拨备覆盖率稳步提升,反哺利润空间充足。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7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值延续上行趋势,其中农商行环比提升更为明显。从个股来看,张家港行、江阴银行上行幅度较大,为利润保持高增提供支撑。

从已经披露上半年业绩快报的7家银行看,业绩保持高景气,其中杭州银行、江苏银行、无锡银行利润增速均超30%,高扩张城商行、农商行中报行情或已开启;信贷投放保持强劲,存款吸收有望“量升价降”,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资产质量延续向好,拨备覆盖率稳步提高。

南京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三家江浙地区上市银行业绩快报亮眼。4月份以来,上海疫情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形成拖累,部分投资者担心区域内上市银行信贷需求及业绩表现。但7月3日以来,南京银行、苏农银行、杭州银行三家江浙地区城农商行相继披露业绩快报,整体表现亮眼。受益项目储备充裕、区域经济活力强、消费信贷需求修复等因素的影响,三家银行信贷投放均维持了较高景气度,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营收及盈利增速大体依然延续了一季度的优异表现。

营收与盈利增速延续了一季度较强的增长势头。在营收增速上,杭州银行、苏农银行上半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6.3%、6.5%,季环比分别提升0.54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南京银行营收增速在一季度高基数下有所放缓,但仍录得16.3%的较高水平;盈利增速上,杭 州、苏农银行盈利增速分别为31.5%、21.9%,季环比分别提升0.16个百分点、0.51个百分点,南京银行季环比下降2.27个百分点至20.1%。整体来看,三家银行业绩均延续了一季度的较强增长势头,预计主要受益于“信贷两旺”推动资产端“以量补价”,不良生成 压力相对不大,信用成本大体平稳对盈利增速形成较好支撑。

“供需两旺”推动信贷维持高景气,存款二季度均实现同比多增。从資产端来看,信贷投放“供需两旺”驱动银行扩表,南京银行、杭州银行、苏农银行二季度末贷款同比增 速分别为17.6%、22.5%、20.3%,季环比涨跌互现,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其中,三家银行二季度新增资产中信贷占比分别为94%、41%、90%,贷款余额占比季环比分别变动0.8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1.13个百分点;从负债端来看,三家上市银行的存款规模在 二季度均实现同比多增,体现了较强的核心负债获取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是受益于现阶段微观主体储蓄意愿有所增强,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比较一季度提升3.6个百分点至58.3%。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21 年度报告,东海证券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拨备覆盖率维持高位。三家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呈现稳中向好,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在0.9%左右的低位运行,杭州银行、苏农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79%、0.95%,季环比分别下降3BP、4BP;杭州银行问题贷款率(不良+关注)季环比提升5BP至1.25%,但仍处在历史低位,南京银行、苏农银行问题贷款率均出现明显改善,季环比分别下降17BP、59BP。拨备覆盖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其中,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为395.2%,季环比基本持平,杭州银行、苏农银行分别为581.6%、430.1%,季环比分别提升1.51个百分点、10.01个百分点。

4月15日,银保监会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提及“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 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均表示计划保持拨备在合理水平。预计后续拨备覆盖率大体平稳,甚至在必要时期或有小幅下行。

光大证券认为,若要博中报行情,建议重点关注优质区域头部中小银行。信贷投放“供需两旺”,具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上半年信贷投放以对公为主,对公信贷投放能 力强、负债成本相对较优的上市银行有望录得更好表现。对于部分优质区域中小银行,为弥补前期快速扩张而形成的资本消耗,当下有较强业绩释放诉求,尤其是可转债已进入转股期的银行。信贷投放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随着疫情得以控制、复工达产加速推进,预计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粤港澳、成渝等重点城市集群仍将是下半年信贷资源的集中高地,优质地区信贷投放有望维持较高景气度。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信用成本有望保持平稳,甚至稳中略降。在延展期政策安排下,优质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相对有限,截至二季度末,南京银行不良率季环比持平于0.9%、杭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降至0.8%下方、苏农银行不良率季环比下降4BP;江浙地区上市银行业绩快报表现亮眼,有助于市场形成良性预期。南京银行发布首份业绩快报,营收与盈利增速分别高于15%和20%;随后苏农银行业绩快报显示盈利增速亦持续维持在20%以上;杭州银行营收及盈利增速在一季度较高基数 下均实现季环比提升,盈利增速稳于30%上方,有助于市场对银行板块形成良性预期。

资料来源:上市公司2021 年度报告,东海证券

东海证券分析认为,厘清行业属性和个体属性有利于从更高视角理解区域性银行基本面运行逻辑。作为发展成熟度高、监管严格的特许经营行业,银行业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层面短期内存在某些难以打破的格局、中长期内存在某些确定较高的趋势。同时,在现有银行体系下,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不同类型银行基本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同类型银行之间基本面存在诸多共性。此外,出身背景、经营区域及银行内在因素的不同又导致同类型银行之间广泛存在个体差异。这些行业属性和个体属性共同决定个体银行的发展边界和发展潜力。厘清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从更高视角理解区域性银行的基本面运行逻辑。

区域性银行基本面具有鲜明的行业属性和个体属性,在衡量时应加强针对性。我们可依据经营区域、行业竞争格局、行业发展趋势、监管形势等外在因素和公司治理、业务模式等内在因素,通过对资产、负债、收入、息差、资产质量、业绩增长等六大基本面维度的详细分析来较为完整地还原上市区域性银行的基本面。区域性银行在各维度指标中均表现出较强的板块属性与丰富的个体属性,在衡量时应加强针对性。行业属性主要反映行业竞争格局和行业发展趋势,区域性银行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其边界,对于行业属性体现的区域性银行经营局限性,在衡量时可以适当淡化;个体属性主要反映区域性银行的公司治理、经营模式等内在因素和区域经济基础,是引起区域性银行分化局面的决定性因素,代表区域性银行个体的发展潜力,在衡量时应重点关注。

优质区域性银行的先决条件在于,区域经济是基础,内在因素是关键。区域性银行在零售资产、负债端、综合化经营方面难以与全国性银行正面竞争,这种局面依靠自身力量难以突破。区域性银行基本面重点在于区域经济与业务模式、公司治理等内在因素。综合来看,区域经济在基本面表现中发挥基础决定性作用,长三角地区与东部沿海城市的区域性银行负债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与业绩增长指标明显好于其他区域。相对于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基本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更大,优异的区域性银行除具备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外,还具备领先的业务模式、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及优异的公司治理。

重点关注公司治理完善、资产质量扎实的长三角区域性银行。在经济基础方面,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本地区域性银行在资产质量与成长性方面具备天然优势。从转型潜力来看,长三角制造业发达,当前国家政策对制造业支持力度较大,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广阔,当地区域性银行将充分受益于产业转型升级红利。从公司治理来看,长三角地区区域性银行股东背景良好,激励机制市场化程度较高。对于房地产领域,由于长三角地区良好的人口基础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形成支撑,长三角地区区域性银行面临的房地产行业风险要小于行业整体风险。现阶段,随着政策持续发力与经济稳步恢复,房地产领域风险与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将有望改善,区域性银行信贷投放有望提速,以上因素将促进区域性银行基本面修复。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江浙成渝地区中小银行一季度业绩持续超预期,在上市银行中实现领跑。2022年一季度,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8万亿元,同比增长5.65%,低于2021年7.93%的增速;实现归母净利润5625.43亿元,同比增长8.62%,增速较2021年有所收窄。从单个银行来看,2022年一季度,15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其中,江阴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超过15%;杭州银行、张家港行、沪农商行、成都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超过25%。整体来看,江浙成渝地区中小银行业绩增速更为领先。

盈利层面的优异表现对江浙成渝地区中小银行收益率和估值形成持续支撑,机构偏好度优于其他银行。截至2022年6月15日,多数江浙成渝地区城农商行以及大型银行年内收益率实现了正增长,跑赢银行及市场多数板块。其中,成都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常熟银行、江阴银行的涨幅超过了两位数,宁波银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南京银行PB保持在1倍以上且实现领跑。与此同时,公募基金重仓数据显示,仅有城商行保持超配。截至2022年3月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低配比例为1.27%、1.92%和0.15%,城商行超配比例为0.04%,连续两个季度实现超配,预计主要受到宁波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标的机构配置偏好提升的带动。

基建、制造、小微持续为江浙成渝中小行带来扩表契机。尽管信贷需求整体偏弱,但江浙成渝地区中小银行已经提前受益信用供给力度的加大,扩表动能增强。截至2022年3 月末,上市银行累计贷款余额136.6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7%,略高于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整体增速;南京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杭州银行、紫金银行、张家港行、常熟银行和浙商银行等银行贷款增速靠前,较年初增长超过 6%。

中国银河认为,在稳信用政策支持下,后续信贷投放改善是大概率事件,主要的抓手预计在基建、制造业和小微领域。具体如下:

首先,基建投资有望持续发力,拉动配套信贷增长。基建投资依旧是稳经济、稳增长是核心措施之一,有望进一步撬动配套信贷需求。截至5月末,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20.60万亿元,同比增长约6.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为8.16%,保持稳步增长。“两会”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截至4月末,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1.6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07%,且国常会要求2022年专项债8月底前基本使用到位,支持范围扩大到新型基础设施等。受专项债加速发行和使用的影响,基建投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考虑到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配套信贷需求扩容。依据各省市重大项目计划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投资金额已经超过11万亿元,除去专项债资金,剩余多来自民间投资和信贷支持,而相关政策的出台有望进一步拓展银行在基建领域的信贷投放空间。5月末的国常会提出要促消费和有效投资,包括优化审批,新开工一批水利特别是大型引水灌溉、交通、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引导银行提供规模性长期贷款。

从2021年年报上市银行对公贷款结构来看,基建领域相关贷款占比已近五成,国有大行具备规模优势,但部分江浙、成渝地区银行该类贷款比重较大,预计会持续受益,尤其是区域战略地位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如成渝双城经济区)有望带来更多的中长期增量信贷需求。截至2021年末,基建相关贷款规模靠前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规模分别为7.3万亿元、5.43万亿元、4.94万亿元、4.88万亿元、2.13万亿元和1.18萬亿元;基建相关贷款占比靠前的银行包括杭州银行、渝农商行、成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南京银行,占比分别为63.98%、63.1%、60.72%、59.85%、56.68%和 56.46%。

区位优势延续,静待制造业与小微贷款需求回升。尽管受到经济偏弱和疫情影响,但产业升级趋势不变,以高端制造业为代表的制造业中长 期贷款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速,小微企业长期融资缺口仍存,叠加结构性货币政策和复产复工的推动,有望成为信贷需求修复的重要突破口。截至2022年3月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55%,但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达29.5%,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31.9%,2021年末最新数据显示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同比增长23.2%,三项增速长期高于金融机构整体贷款增速,趋势不变。从需求端来看,制造业贷款和小型企业贷款需求指数分别达70.3%和74%,小型企业需求优于整体贷款需求,制造业需求远高于基础设施,后期改善潜力巨大。

江浙地区优质中小上市银行有望持续受益区位优势,拓展制造业与小微信贷增长空间。我们以上市公司在各省市的产业分布来看,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和占比均排在行业前列且民营经济活跃下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截至2021年年末,江苏省、浙江省和广东省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2.34万亿元、2.6万亿元和2.19万亿元,位列全国前三,反映出较大的市场空间,疫情后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有望得到释放,给当地中小银行带来扩表机遇。

猜你喜欢

区域性杭州银行
杭州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杭州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杭州旧影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