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顾客搜寻打折商品
2022-07-23SunYu
环球时报 2022-07-23
Sun Yu
英国《金融时报》7月22日文章,原题:搜寻打折商品的中国顾客推动临期食品热潮 随着中国中产消费者适应更困难的经济时期,他们正对一股新热潮推波助澜:竞相购买超低折扣的临期食品和饮料。过去12个月来,中国共注册119家专门从事临期商品业务的企业,而在此前的十年内仅注册92家。疫情暴发以来,这种折扣行业的一家领军企业员工人数扩大20倍,已超过500人。
今年,上海保险经纪人简•陆(音)开始每月花费600元购买临期进口饮料,而在普通商店要花1000多元才能买到这些商品。32岁的她表示,在每月的收入变得不太稳定以后,她决定开始这么做,“无论挣多少钱,我都是能省则省”。
调查显示,薯片和牛肉干等保质期长的小吃尤其受到青睐。其他受欢迎的商品包括临期乳制品、速食食品等。“消费者希望购买临期食品,因为产品质量仍很好而价格更低”,中国市场研究集团负责人雷小山说,“眼下人们正尽可能省钱”。预计该行业的销售额有望从2019年的250亿元增至今年的360亿元。
推动这股临期食品热潮的另一个背后因素,是工厂和经销商在中国严格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出现高库存。北京某打折食品店的店主大卫•王(音)说,今年4月当中国首都禁止堂食后,他从一家全球快餐连锁店购进5000个保质期不到一周的蛋糕,20元的单价还不到平时批发价的一半。3天内他就以30元的单价将蛋糕销售一空,“利润很可观”。但他说,在疫情稳定且放宽限制措施后难以复制这种成功。
业内一名高管称,尽管面临一些困难,但他们仍有信心,“我们颠覆了传统定价体系。许多品牌想跟我们合作”。他认为供应挑战可控,尤其因为是临期商品,买家对可买到的品牌不太挑剔,“若我们没有可口可乐,就会卖百事可乐”。(作者Sun Yu,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