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见,“游戏虫”

2022-07-23

放学后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宇玩游戏同伴

“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电脑,我也想要一台。”初一上学期,小宇考了班级第一,父母兑现承诺,给他在卧室配置了一台电脑。父母和他约法三章,只能寒暑假和周末才能玩电脑,但令人没想到的是,今年寒假过后,小宇已经停不下来了——每次想着只打游戏半小时,可最后总是玩了大半天。开学后,父母告诉他“以学习为重,不能玩游戏了”。

他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一到晚上,他满脑子都是游戏画面和音乐。于是,他等父母熟睡后,偷偷打开电脑玩游戏。日子久了,老师发现了小宇有些异常:上学经常无故迟到,上课无精打采,多次因为趴在桌上睡觉被老师点名。除此之外,他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成绩不断下滑。

“我为什么会成为‘游戏虫’?”对于小宇的苦恼,我们来听听湖南省长沙市周南梅溪湖中学心理教师张沛琳的建议吧。

张沛琳:网络游戏本该是青少年在学习之余放松和娱乐的途径之一,但青少年尚处于身心发育时期,负责自我控制的脑区还没有完全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稍有不慎,一个正常的游戏行为就很容易演化成游戏成瘾问题。

和很多青春期学生一样,小宇一方面追求自我的个性与独立,另一方面又担心被集体所孤立、失去与同龄人的共同语言。从这个角度来看,打游戏其实是一个促进同伴交往、建立同伴间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但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再加上游戏开发者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深谙用连续的任务、奖励满足玩家的游戏心理之道,一些学生常常是抱着“只玩10分钟就马上做作业”的想法玩到半夜。小宇也不例外,他很快就加入到了“游戏虫”的队伍之中。

其實也不是所有青少年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为什么有的学生能做到有节制地玩游戏呢?除了在大脑发育、自控力水平上存在个体差异外,学习压力、同伴交往、亲子沟通、社会环境等因素都可能有影响。

和“游戏虫”说再见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游戏成瘾”第一次被列为了精神疾病。如果有学生的游戏行为已经完全失控并且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么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支持,尽早治疗。我们身边大部分人没有成瘾,更多的是“游戏虫”。那么“游戏虫”该怎样走出网络游戏的陷阱呢?

(1)认识到沉迷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危害。长时间的盯着屏幕、操纵鼠标和键盘,不仅会影响视力、颈椎的发育,还可能引发失眠、神经衰弱、抵抗力下降等问题。科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沉迷网络后大脑结构会发生变化,个体的控制能力、认知功能都会受到影响。此外,部分网络游戏还存在暴力等不健康因素,长期浸润其中,对身心健康不利。抑郁、焦虑、孤独等问题也常常伴随着网络问题而来。

(2)借助外部力量,主动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和家长达成约定,在大脑还能够保持理性时,提前规定好玩游戏的时间以及对应的奖惩机制;还可以尝试将游戏中的任务设置、及时反馈、奖励措施等原理迁移到自身行为习惯的建立上来,让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体会到“制定目标-完成挑战-收获奖励”的成就感。

(3)培养其他兴趣爱好,拥有愉悦自我的多种方式。喜欢玩游戏、看手机、上网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会上瘾。那些无法自拔的人往往是因为把游戏、手机等变成了生活里唯一的快乐之源。所以大家要多去探索不同的兴趣爱好:绘画、听歌、写日记、做美食、学习一项体育运动、亲近大自然等各种方式,让自己拥有多个快乐的源泉。

春天来了,花园里的花都盛开了吗?让我们把视线从那一块小小的屏幕上移开,多去看看窗外;或者约上几个同学出去走走,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那么美好、广阔。

猜你喜欢

小宇玩游戏同伴
回到古代玩游戏
猜猜我是谁⑨
猜猜我是谁⑤
济公与飞来峰
猜猜我是谁
寻找失散的同伴
落地
玩游戏
生日聚会玩游戏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