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建设中幼林抚育技术研究

2022-07-23张光美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园林建设管理技术

张光美

关键词:园林建设;幼林抚育;管理技术

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逐渐提高了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园林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有效应对温室效应,同时,还能够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幼苗抚育至关重要,对幼苗抚育技术进行研究,以提升幼苗成活率及绿化效果,对发挥林业资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一、园林建设过程中幼林抚育的重要性

幼林抚育指在林业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幼林成活率、促进幼树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在幼林时期采取的各种技术措施。加强幼林抚育,一是有利于改善幼林生活环境,排除外界不良因素对幼林的影响。由于幼林树体较小,尚未形成强大的根系,难以从土壤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导致幼林生长受限。同时,幼林时期的树苗十分脆弱,幼林很容易受到外界气候等因素影响,一旦有较大风、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幼苗很可能被连根拔起或者发生断苗。在部分地区,幼林还可能会受到一些动物的侵害,威胁幼林的健壮生长。因此,采取必要的人工干预,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十分必要。二是有利于提高幼林成活率。幼林时期的管理关系整个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如果幼林在初期就没有得到良好抚育,会造成部分幼林死亡或生长发育不良。三是有利于促进幼林生长,加速幼林郁闭。通过对幼林的一些人工干预措施,对幼林做好林木控制,在树木成长期间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使幼林获得迅速生长,促进林木生长繁茂,形成良好的树形,加速幼林郁闭[1]。

二、幼林抚育原则

幼林抚育是园林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国家相关部门颁布了具体文件,对幼林抚育工作原则进行了规范。

首先,林木种植技术人员必须树立科学的幼林种植态度,遵循生态优先的抚育原则。在进行幼林抚育时,技术人员必须坚持生态学理论,要重视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挥森林对生态平衡调节的重要作用,既要做好幼林抚育工作,又需要注意避免对其他树种造成威胁。

其次,因地制宜原则。对于不同地区林木种植,政府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结构、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因素因地制宜,采取正确的幼林管理措施,避免由于育林措施不当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对植树原材料审核,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其经济价值,带动当地经济发展[2]。

再次,专业管理原则。林业种植需要相关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幼林抚育必须以林场职工为主,将幼林抚育工作交给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确保管理过程中的专业性,以提高幼苗成活率,促进幼苗健康生长,避免由于抚育不当造成资源浪费。

三、幼林抚育技术

(一)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主要目的是为幼林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通过一些列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促进幼林生长。

第一,松土除草技术。幼林间常有大量杂草生长,这些杂草会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不仅影响幼林生长,同时也会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导致土壤透气性差等问题。对幼林进行松土除草是为了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同时,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透气性,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

在进行除草松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除草时不要离幼树太近,避免幼林根部受到伤害。其次,将拔除的杂草直接埋在土壤里,作为幼林生长所需的肥料;再次,注意控制松土力度,避免用力过大,对幼林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控制好树苗之间的间距,避免密度过大造成树苗之间争夺养分、水分等问题。

第二,施肥技术。由于幼林本身根系不发达,吸收土壤养分能力较差,因此,需要进行施肥提升土壤肥力,保证幼林健壮生长。施肥是幼林种植过程中改善人工林营养状况、增加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施肥主要是将氮、磷、钾以及微量元素肥料按照一定比例合理搭配使用。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保证施肥的均匀性,避免因肥料分布不均而导致幼林生长不一致;第二,施肥后要第一时间进行灌溉,通过灌溉将肥料渗透到土壤中,促进幼林吸收,提升肥料利用率。施肥时间选择雨后开沟深施为最佳;第三,最有效的施肥时期是林木生长旺盛期,以春季和初夏时期为最佳,此时进行施肥更有利于幼林根系吸收,充分发挥肥料的作用[3]。

第三,灌溉技术。在幼林生长期间,具备灌溉条件的地區要进行灌溉。在对幼林进行灌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灌水流量。需要根据当地幼林生长土壤的渗透性、灌沟长度、灌溉定额以及灌溉时间来确定。其次,灌水量。需要根据幼林具体树种、季节和土壤条件来定,以土壤含水量保持田间持水量的六七成时为最佳。再次,灌溉次数。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确定,通常来说,干旱区要力争多灌,而半干旱半湿润区以每年灌溉2~3 次为宜。最后,灌溉时间。需要与林木生长发育规律相一致,通常选择在幼林发芽前后,或者速生期到来之前进行灌溉。

(二) 抚育管理

幼林抚育管理主要指在幼林时期对苗木、幼树个体以及其营养器官进行调节的各项措施。通过做好抚育管理,保证幼树健壮生长,促进幼林郁闭,增加林分的稳定性。在抚育管理中主要包括修枝、平茬除蘖、间苗、间伐四部分。

1、修枝技术。修枝即修除树冠下部的枯枝或部分活枝,主要目的是提高木材材质、增加树干圆满度、提高林木生长量、改善林内环境和林木生长条件,同时,修枝有利于森林健康。

修枝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合理选择修枝林分和林木,在有价值的和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分中进行整枝,对有培养前途的个体进行修枝;其次,修枝开始时间和间隔期的选择。修枝开始时间应当在幼林郁闭后出现枯枝时开始,根据幼林树种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隔期,阔叶类修枝间隔为2~3 年,针叶类修枝间隔为3~5 年;再次,修枝强度。

第一次以树高的三分之一为宜,第二次以树高的二分之一为宜,第三次以树高的三分之二为宜;最后,修枝时间选择。

一般选择在早春或者晚秋季节,此时树液流动小,修枝不会对树木产生太大影响,适宜修枝[4]。

2、平茬除蘖技术。平茬指对一些阔叶树、萌蘖力强的针叶树,在生长不良时砍除地上部分,促使其长出新干或者新茎。平茬时间选择,一般以树木休眠期为宜,早春或者冬季对其进行修剪,促使树木根系多发枝条,平茬后从多发枝条中选择健壮的枝条作为培育对象;除蘖技术指对于根系萌蘖能力较强的树种,将多余的萌蘖除去。萌蘖影响其顶端优势,除去多余萌蘖,减少树木营养流失,促进树苗健壮生长。

3、间苗技术。在幼林生长过程中,由于个体较多,随着其生长会造成营养及空间的不足,影响幼苗生长,这时需要进行间苗。间苗指对幼林小群体内部密度进行调节,保证优势植株更好生长的措施。

间苗技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合理选择间苗时间。对于立地条件好、速生阳性树种,在造林后2~3 年进行间苗,可以选择一次性强度较大的间苗。对于立地条件差、慢生阴性树种,需要在造林后4~5 年进行间苗,间苗强度要小一些,应分为2 次来进行间苗,具体间苗时间无严格的时间限制,应根据幼苗生长情况确定;二是间苗原则。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将劣势树种去除,留下健壮的树种,以保障造林质量[5]。

4、间伐技术。间伐指为了调节林分种间或种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环境而采取的抚育措施。人工林虽然密度分布较为合理,但是随着幼林生长,林木逐渐壮大,林木单株营养空间逐渐变小,很容易造成植株间产生激烈的营养竞争,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间伐。间伐还能促进林下凋落物分解,提高土壤肥力,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间伐强度一般不宜过大,对林木进行多次轻度间伐较为稳妥。间伐间隔期,阔叶树一般4 年左右;以水土保持为目的的林分,一般进行2~3 次间伐即可形成林分最终密度。

(三) 验收管理

幼林验收管理指对于新造幼林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后,进行成活率调查。在进行成活率调查时必须遍及每一块造林地,采用标准地或者标准行的办法,抽查面积需要超过每个造林地块面积的2%。对于成活率在40%以下的造林地,要对其进行重新造林;对于成活率在41%~84%的造林地,要进行补植。在造林的最后阶段,必须加强对幼林的保护,如采取封山、禁牧等措施为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林业技术人员需要对树木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幼林生长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补救[6]。保护阶段关系着造林的成功与否,必须高度重视对幼林的保护,一般幼林经过3 年左右的抚育管理,其成活率達到稳定状态,这时再对幼林保存率进行调查,判断造林质量。

结语

在林木种植过程中,幼林抚育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后期造林的成功与否及造林质量。因此,在幼林抚育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注意对不同树种、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抚育措施,通过合理抚育技术,为幼林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障幼林健壮生长,加速幼林郁闭,提升幼林成活率,提高造林质量,实现林业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猜你喜欢

园林建设管理技术
当前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结合分析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园林工程管理的研究
加强园林建设工程的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