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2022-07-23田欣雨
田欣雨
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应有之义,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期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创新驱动力,呈现出低端产能过剩和供给同质化的问题,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市场要素不完整、流动不充分,且缺少足够的产业政策支持。因此,要着力提升文化产品供应质量,通过培育科技力量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以合理竞争促进市场要素流动,并重点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建立文化经济策略。
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提出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是适应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与供给侧改革需求的结果,也是增强国家实力的必由之路。
(一)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经济提升创设强劲的增长点。近10年来,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GDP增速,是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部分效益良好的文化产业中出现了显著的增值效应,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品生产过程具有绿色、低能耗的特征,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围绕文化消费现象产生了大量的服务消费需求。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的体量不断增加,科技知识成果向实际转化,而且出现全要素提高的效应,令各行各业产生更多的高质量产品,为业态的更新、整合与迭代提供动力。发展高质量文化产业可以顺应经济社会转型期的需求,优化国民经济发展结构。
(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方面。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日益转向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对精神文化的消费成为生活品质的象征。人们的消费模式,从追求功能性消费转向追求情感性、体验性的消费,由此产生了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蓝海。但现有的部分文化产品仍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因此,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其可以让文化产品与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崛起是民族崛起的一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国家文化建设进行布局,提出从2020年至2035年,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为广泛深入。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具有信念支撑的作用,将为实现中国梦的征程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要以整个文化产业的质量作为后盾,文化产业具备更加合理的结构、样态和保障体系,才能不断产出优质的文化产品。因此,必须重视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令文化产业反映新时期下积极的社会生活面貌,并通过将传统文化产品与信息技术、现代营销手段及服务、旅游等周边产业相整合,提升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筑牢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
二、影响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在需求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日益提升。但是,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供给、结构、市场、政策等方面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亟待引起关注。
(一)缺少创新性,产品供给同质化
近年来,中国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文化产品明显增多,尤其在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内容创作生产等领域,营业收入显著增加。文化企业重视对内容版权的IP化打造,产生了大量的影视剧、动漫游戏、综艺节目等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爆款频出,给经济新常态增添了活力。但是,也应看到,文化产品在“量”上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在“质”上却不尽如人意。从质量上看,业界内相互跟风模仿现象较为严重,产品供给同质化的问题突出,业界内缺少文化精品。文化产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是文化创新,缺少创新驱动的产业如同无本之木,无法长久繁荣。一些地区以“蹭热点”的形式发展文化项目,虽在短期内获得部分经济收入,但由于对受众缺少核心吸引力,终将失去优势。国内消费者也频频感受到文化产品内容重复,缺少创意。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在质量上追求提升、创新与突破。
(二)发展差异显著,产业结构不均衡
中國文化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文化产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持续提升,而且文化服务业占比突出,与经济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相符。但是,产业结构整体还需优化。一方面,低端供给明显过剩,缺少优秀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区域布局不均衡的问题突出。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大体上与区域整体水平成正比。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布局一致。除了北上广深及其他少数几个城市的数字化和创意业态平衡发展,并衍生大量周边服务产业以外,大部分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仍沿袭传统模式。在多数地区中,创意类和数字化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低,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传播渠道处于萌芽状态,并且文化营销能力较弱。
(三)行业发展受限,市场体系不健全
高质量的市场体系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之一,文化产业应以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后盾,各种文化资源、商品和要素要能够根据供需关系实现自主流动,最终令文化消费者获益。但是,目前的中国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发展距离高质量的要求仍然有差距,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以资源投入、财政支持以及区域发展计划作为驱动力,令文化产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但是增长方式粗放,投入产出比较低,缺少能够保障再生产能力的合理产业链条。文化产业是核心创意产业,只有基于创意化的理念进行内容生产与制作,才会具有价值和竞争力。因为市场体系不健全,中国输出的文化产品多为文化工业产品,面向国内则缺少优质产品。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再生产要素供给不充分的问题,管理、知识、技术、人才等要素的不完善对产业发展水平形成抑制。
(四)调控能力不足,文化产业政策滞后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完善有助于提升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可以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设良好环境。近年来,在国家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多项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利政策。但是,多数文化产业政策文本以规范性文件为主,而且其中内容无法完全覆盖各种新兴文化产品,具有滞后性。缺少与国情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评估指标,文化产业评估大多源自第三方机构,而且内容芜杂,缺乏可参考性。目前,要积极推动建立一个统一的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具有质量监测的功能,同时具备“增值性评估”的作用,可以更好地定位问题和解决问题,对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指导作用。政府的文化版权保护政策制定的力度不足,执法能力弱,不利于维护有秩序的产业竞争环境。
三、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
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同时体现文化产业自身的特质。当前,在发展文化产业时要关注制约发展的各要素,转变思维、模式和方法,着力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创设特色文化
高质量的供给能够提升市场的质量,进而扩大需求,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往文化产业中存在低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为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可在以下两方面寻求突破。一方面,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打造优质产品与服务。倡导文化企业树立质量意识、创新意识,在影视、文学、动漫、游戏等产品的生产中追求卓越品质。可创建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加强对消费者文化需求的调研,进而生产出更符合受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体现工匠精神,在顺应受众口味的基础上融入文化性、艺术性、审美性,以体现文化产品应有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兼容并蓄,促成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具有差异化的需求,因此,文化产业发展不能盲目跟风,而要呈现差异化的样态,以丰富受众的选择。可通过突出地域特色来体现差异,从本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中选取有特色的内容,将其融入本地文化产品,以破除“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为产品在文化市场上赢取竞争力。此外,可通过新兴传播渠道来体现差异,打造独有的文化品牌。可以运用自媒体途径进行宣传和内容呈现,以找到品牌对应的文化受众。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其中的重点是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整体提升各地区的文化发展水平。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不同地区内加大政策支持,有意识地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提升文化与传媒支出在公共支出中的占比,为地方开展文化创新、创设文化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促进中部、西部、东北等地区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二是重视文化与科技的联动作用,着力培养落后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成文化发展新样态的出现,为消费者不断提供新颖的文化内容,令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为促进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着眼利用科技元素促进相对落后地区发展。可广泛开展科技新基建,在当地建设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形成引领文化创新理念和方法的前端数字技术底座。在此基础上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各地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其与传统文化產业相融合,将最新科技成果融入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以提升区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设合理的竞争环境,完善市场要素体系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竞争环境,公平、有序、良性的竞争能够激活文化经济价值细胞,激发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让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要素流动起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竞争环境的创设,则源于一系列规则的设计和外部环境的营造。首先,要推进文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设。根据文化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明确企业发展所需的环境,通过设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等方式,有效规范和引导各类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行为,进而充分释放产能,激活各主体的积极性。其次,结合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稳步有序地扩大文化行业对外开放格局,逐渐破除部分领域的文化市场限制,引入更多的竞争主体。最后,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创作、生产、传播、管理等要素,打造一支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可以集中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力量,面向当前新兴文化发展趋势,着意培养复合型高端人才。针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难点,可以开辟“绿色通道”,引进海外专家,进而让市场中的人才要素更为完备。
(四)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文化经济政策
适宜的政策环境,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突破现有瓶颈、实现结构性提升的重要动力。政府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面向实际需求丰富政策文件,将法律法规落实到各部门工作中,提升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可以区分不同的模块构建文化产业评估指标。如将文化产业分为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内容生产、文化旅游等模块,由政府牵头,建立各领域专家、资深业界人士等人员构成的专业化评估队伍,编制文化产业发展的评估实施标准,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加强对各类媒介文化产品的版权保护,切实执行版权保护政策,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创造能力。除了从文化生产的角度制定政策以外,还可打造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如针对文化消费、场景支付出台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规范文化消费行为,厘清生产者的责任和消费者的权力,进而鼓励企业将文化消费嵌入科技场景消费中,提升文化消费的便捷度。
四、结语
总之,新时期下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国情,顺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需求,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当下发展文化产业,要把握供给、结构、市场、政策等要素,在宏观层面进行大力调整与有效引导,进而为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