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向深度学习的教学新探索
——七年级历史《让我带你去穿越》项目式学习案例

2022-07-21张晶晶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青龙实物史料

张晶晶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

一、项目概述

无论是在历史教材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会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如何让学生从实物史料中读懂历史,不仅能读懂表层信息而且能读懂深层信息?我们以青浦历史遗存建筑——青龙塔为例,开展项目式学习。通过让学生扮演影视作品制作人,制作一部《让我带你去穿越》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去建构历史,从而让学生触摸历史、读懂历史,培养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对应课程内容和标准

(一)对应课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二)对应的课程标准

1.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

2.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3.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

——摘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三、问题链和任务群

驱动性问题:“如何从历史文物、史料、古迹中读懂我们家乡的历史?”

子问题1:如何从博物馆的实物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子问题2:如何从实物中读懂历史?

子问题3:如何解读青浦遗存建筑——青龙塔的历史信息?

子问题4:如何更有效地展现青龙塔的历史?

子问题5:如何对“史料实证”进行深度理解?

四、学习目标

(一)学科知识

1.了解青龙塔的构造,感受古代的建筑风格。

2.知道青龙镇在唐宋时期作为上海重要的国际贸易港口,参与海上丝绸之路。

3.探究青龙镇兴起、发展与衰落的原因,理解上海自然环境演变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4.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学科能力

1.时空观念

通过对唐宋时期青龙镇海上贸易地图的解读,学会从历史地图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史料实证

通过图书馆或上网查找实物信息以及对青浦博物馆的实地观察,懂得图书馆、网络调查、博物馆是获取文献、实物史料的主要途径。懂得区分原始史料与非原始史料,以及辨别不同类型史料所起的作用。

3.历史解释

学会从建筑、宗教、功能等多角度评价青龙塔的历史地位。学会利用多种类型的史料解释唐宋时期青龙镇的历史风貌。学会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青龙镇兴衰的历史。

4.家国情怀

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从而树立起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五、项目过程

(一)项目启动

活动1——入项:发布驱动问题,明确项目成果,制定学习计划。

1.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能为本组任务做些什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根据学生特长与能力分工,每个小组组员认领任务。

3.制定项目开展的计划:包括收集整理与筛选信息,文案编辑、摄影、剪辑等任务。

4.明确项目成果的类型和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以实物为第一人称的短视频与微电影。所有成果在校内与自媒体平台上进行展示。

(二)项目实施阶段

围绕驱动问题,将每个子问题落实到项目实施的每个活动环节中。

子问题1:如何从博物馆的实物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活动2——观历史:参观博物馆,初步感知实物。

学生参观青浦博物馆,认真听讲解员讲解实物信息,根据《博物馆参观学习单》,小组合作,完成相应任务,做好实物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学生在小组完成学习活动单时,能够相互配合,分工合作。有专门拍照的,有认真聆听文物讲解并做好记录的,遇到困难,会咨询馆内工作人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子问题2:如何从实物中读懂历史?

活动3——读历史:探究如何从实物中读懂历史。

1.学生通过教材、网络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实物图片,并按照实物出土的时间与地点、形状样式、功能等方式进行分类。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从实物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3.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补充,分析古代上海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回忆在课堂教学中学会的读取实物信息的方法,在本次活动中进行归纳。学生容易归纳出需要读出实物的表层信息如出土时间、地点、形状外观、材质、颜色等,但是对于实物反映的深层信息如时代特征与特点并不理解,这时候需要教师点拨,激发学生历史思维,让学生从深度理解历史。

子问题3:如何解读青浦遗存建筑——青龙塔的历史信息?

活动4——分析历史:剖析有代表性的实物,解读历史。

1.学生实地考察青龙塔,观察青龙塔的结构样式,完成《青龙塔学习活动单》。

2.通过网络搜索以及查找图书馆文献,学生了解青龙塔建筑历史。

3.学生设计有关青龙镇青龙塔历史的采访问题,采访对青龙镇青龙塔有研究建树的学者——青浦博物馆馆长王辉先生,理解青龙塔所蕴含的时代信息。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同于以往只在课堂上被教师灌输历史知识,学生实地考察青龙塔,近距离观察历史古迹,通过亲眼看见、亲手触摸这座屹立1200 多年上海最老的古塔,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历史并不遥远,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青龙塔的外形结构、层级、高度、材质等表层信息。青龙塔是砖木结构的楼阁式佛塔,但是目前只剩下塔身。学生对青龙塔最初建造的样式以及青龙塔修建的原因很感兴趣。于是,学生提出去青浦图书馆查阅当地历史文献,收集关于青龙塔修建的历史信息。学生找到了一本研究著作《青龙镇:上海最早的贸易港》,仔细研读关于青龙塔的历史信息,并对书中作者论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学生打算采访作者——青浦博物馆馆长王辉先生,从青龙塔修建的原因、青龙塔与青龙镇的历史等角度,设计采访问题,做好采访记录。学生对青龙塔见证青龙镇兴衰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子问题4:如何更有效地展现青龙塔的历史?

活动5——表达历史:创建成果,展现理解。

1.学生将前期收集到的各类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进行筛选、整理,进行以青龙塔为第一人称的文稿设计。文稿内容要涵盖青龙塔的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

2.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文稿无误后,每组利用文稿、图片、视频等素材、PPT,以及录屏软件,制作青龙塔短视频与微电影。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文稿设计是难度最大的。要求以青龙塔为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这就需要学生真正吸收、内化与理解历史信息,以青龙塔的视角去还原见证宋代经济重心南移,青龙镇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上海最早的贸易港。文稿语言要形象生动,不能枯燥乏味。学生需要经常修改文稿,才能达到最佳水平。在制作短视频与微电影时,要做到视频画面与文稿内容相匹配。配音要清晰准确。学生为了完成作品,不断修改作品,有时候他们会想着放弃,但还是咬咬牙坚持,在同伴的相互鼓励与支持下,最后终于完成了成果。

(三)成果展示

子问题4:如何更有效地展现青龙塔的历史?

活动6——成果展示,推广宣传。

小组派代表在班级里展示青龙塔短视频与微电影,利用《成果展示评价量规》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语言素养、艺术素养等角度进行打分。每组成员力争将成果以最优效果呈现给他人,并详细说明了制作短视频与微电影成果的过程,组内与组间都提出了修改意见。在短视频成果介绍时,关于青龙塔的结构样式并没有被保存下来,学生找不到原始史料、直接证据。那该如何想象青龙塔当初的样子?这时候,学生懂得查找唐宋时期其他类似的佛塔的样式,进行推测。学生学会利用旁证,间接取证。学生能够借助原始史料与非原始史料、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正确汲取和整理其中的主要信息来解答。这其实是在落实历史学科的“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并且学生还尝试从经济、政策、地理环境角度分析青龙镇兴衰的原因,渗透了历史学科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

(四)项目实施后

子问题5:如何对“史料实证”进行深度理解?

活动7——总结反思,方法迁移。

每位小组成员主要围绕本项目学习的所得所失,进行讨论、反思与总结。各组对如何深度理解“史料实证”进行交流讨论。学生掌握了获取史料的途径与方式,学会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了解与研究历史。特别是对于原始史料、直接证据缺失时,学会利用间接证据来研究历史。学生把在项目中学习的历史研究方法迁移运用到上海博物馆等具有历史文物遗迹的地方,学会史学方法的迁移。(见图1)

六、成效与反思

(一)学生学会从实物中读懂历史的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学习,从实地考察、查找文献以及访问学者等方式来了解与掌握青龙塔的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特别是深层信息,关于青龙塔修建的原因、特点与作用,反映的时代特征等,学生学会从实物中读懂历史的方法。学生在搜集、利用历史信息对驱动性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了史料实证意识;在辨析、领悟和综合历史信息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的理解。

(二)丰富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供史料,讲解知识,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仅限于所听所见,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接受学习,缺乏自主思考空间。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以青龙塔作为第一人称叙述历史,让学生有足够的代入感、学习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调动。从实地考察了解青龙塔表层信息,到查阅图书馆资料与采访学者深入了解青龙塔历史,都是学生主动提出,教师组织实施。通过课下的探究与课堂上的展示交流相结合,学生对历史研究方法有了切身体会。项目式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而且拓宽了资源渠道,增强了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创造了多个生发点,也为今后学史方法的迁移提供有效路径。

(三)学生学会了合作解决问题也磨炼了学习意志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前期资料收集,学生各尽其力,从不同途径把青龙塔的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不仅组内共享,而且组间也共享。学生养成了共享共赢意识。在短视频与微电影制作过程,擅长剪辑的同学会帮助不会剪辑的同学,为了做到视频有艺术美感,有时候要弄到夜里很晚,但是最终作品质量很高。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提升了问题解决能力。学生意识到最终的成果会展示推广,需要不断地修改文稿与视频,同时就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此次项目式学习,对学生的成长、个性品质、价值观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逐渐形成社会担当的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猜你喜欢

青龙实物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当手绘遇上实物
少林功夫拳(三)
基于Arduino控制的半实物模拟驾驶系统
小青龙说“角”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实物与宣传不符,卖方担责吗?
青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