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高考”之全体验

2022-07-21文史君

北方人 2022年13期
关键词:士子隔间科举考试

文/文史君

考试开始前

如果你是一个生活在唐朝至北宋初年的士子,在科举考试之前,你应该干啥呢?埋首案前,苦读诗书吗?当然不是。此时的你应该拿着自己的诗词文章到处拜访达官贵人,希望以此得到赏识。这是在早期科举制度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行卷。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唐人行卷》记道:“唐人举进士必行卷者,为缄轴,录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

行卷为啥这么重要?主要是因为假如你的诗文受到某位达官贵人的喜爱,那他就有可能帮助你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大诗人白居易年轻时曾向顾况行卷,拿的诗文就是现如今妇孺皆知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据说顾况看到白居易的名字时,还调侃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但当他把诗看完后,立马改口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后来白居易也果然高中了。

行卷制度有许多弊端,毕竟科举士子们在向达官贵人递诗文的同时,顺手也能递上一些大家心照不宣的东西。行卷还助长了结朋营党的风气,官员之间动辄以“恩师”“门生”自居,甚至置天子权威而不顾。那皇帝花钱辛辛苦苦组织一场考试是图啥?就图给官员选小弟?所以这项制度势必会废除。

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年之后的年代,那不好意思,科举考试前你还是安心苦读吧。因为此时朝廷不仅严禁行卷,而且为了防止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徇私舞弊,还特意规定相关人员在科举考试开始前就要被关进贡院。在这期间,他们不能与外界有任何联系,一直等到放榜之日,才被放出来,时间往往长达近两个月,这就是“锁院”制度。一场科举考试,官员锁起来的时间比考生都长,听起来就很辛苦。

与锁院制度相似的是“回避”制度,具体内容包括亲属回避、籍贯回避和职务回避。简而言之,在一场科举考试中绝对不允许出现两个能找到任何瓜葛的人。

好了,当你寒窗苦读十年,终于来到了考试的那天,你本来想迈着目中无人的步伐进入考场,却突然被人拦了下来,上来就扒拉你衣服,这是干吗?当然是为了搜身,目的是防止考生挟带小抄。搜身正式称谓是搜检,“搜检”制度极其苛刻,无论年龄大小,都要接受开襟、解怀、脱鞋、摘帽等检查,有时连耳朵、鼻孔都不放过。搜检制度极其苛刻,许多科举士子觉得不堪忍受,是一种人格侮辱。

考试进行中

经过层层搜检,士子们衣冠不整地进入了考场,有些心理素质不佳的考生大概就开始蔫了。士子还得出示一张类似现在的准考证的东西,上面标注了士子的姓名和体貌特征,以防有人替考。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场与现代大不相同,基本没有几十个人待在同一个房间内考试的情况,而是每人一个“包厢”。你可别被这个称呼迷惑了,所谓包厢就是一个狭窄的隔间,三面封闭,有时甚至是四面封闭,先不说在里面的士子无法与旁边的人有任何交流,更想不到的是,士子在考试期间内的吃喝拉撒睡都在这个隔间里。考场里会安排专人送饭,上门服务。估计一般人也受不了这个味道的“熏陶”,所以在古代科举考试身体素质得先杠杠的,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

每个隔间都有人看守,一对一监考,有时看守就是腰挎横刀的士兵。考场周围也有士兵负责警戒巡逻,这种戒备状态一直要保持到整场科举考试结束。

考试结束后

当你在一群士兵的监视下写完了卷子,把试卷交上,你以为考试就结束了?不,你上交的试卷要开始“考试”了。

首先,考试官们会把收上来的试卷“弥封”起来,也就是用纸或者其他物品把试卷上的名字盖住,让人无法知晓这是谁的试卷。“弥封”制度出现在北宋,实行没多久,就有人指出考官会在试卷上做记号或者通过字迹来辨认考生,“誊录”法随之应运而生。在试卷弥封之后,会有专门的书吏誊抄试卷,考官们看到的也只能是誊抄好的副本,而不会是原本。副本字迹相同,也就避免了考官通过字迹识别考生的问题。

为了防止书吏徇私舞弊和抄写错误,一般都会进行“对读”。吴自牧《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却于每卷上打号头,三场共一号,方发往誊录所誊录卷子,依字号书写,对读无差,方纳入考试官各房考校。”小说《歧路灯》同载:“誊录官送于对读所,谨饬不许一字差讹。对读一毕,由至公堂转于至明堂,分房阅卷。”为了方便对读,朝廷还设有专门的对读所,士子们的试卷誊抄之后还要经过对读所的检查,才会呈给考试官,层层检查,可谓严苛。

明清两代,誊抄有了新规定,那就是书吏必须使用朱笔誊抄,誊抄的试卷被称作“朱卷”。《明史·选举志二》:“考试者用墨,谓之墨卷,誊录者用硃,谓之硃卷。”至于为什么要用朱笔誊抄,一方面是为了和原卷区分开来,方便对读,另一方面是为了表明这些试卷是国家机密,寻常人不得察阅。

除此之外,朝廷对考官如何改卷也规定严苛。考官绝对不能以个人喜好评判试卷,而是必须按照“合于程序、醇正典雅、明白通畅、温柔敦厚”的原则。考官还被要求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评语。考试结果出来之后,还会把落选的考卷发还给考生,让其明白为何落选,也方便他们改正问题。至此,一场严苛繁琐的科举考试才算真正结束。若是你金榜题名,那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是榜中无名,那就只能是“羞见长安旧主人”了。

若是在科举考试中被抓到作弊会怎么处理?轻则取消考试资格,革除功名,戴枷游街示众,发配边疆,重则还会惹上杀身之祸。明代唐伯虎就是因为卷入科举舞弊案而被革除了功名。在职官员参与舞弊惩罚更是严酷,雍正年间的俞鸿图被报参与科举舞弊,事发后被判腰斩。如此残酷的惩罚措施,是悬在每一个士子和官员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摘自微信公众号“浩然文史”)

猜你喜欢

士子隔间科举考试
赶考步履不停
“科举考试”
“良知”的颜色
公厕里哪个隔间最干净
五代时期士子入宋对宋初公文文风的影响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
试述科举背景下贵州明清时期的神性空间信仰
公厕哪个隔间最干净
厕所恶搞行为大全
What We Say At Work办公室里的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