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

2022-07-21官永进秦贤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化肥劳动力农机

官永进,秦贤宏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1100)

20 世纪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突破,实现了粮食由产不足需到产需稳定、丰年略有余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夯实了基础,其中化肥的大量投入发挥作用甚大,但化肥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已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系统平衡,并威胁到农业可持续发展。2015 年农业部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理论与实践表明,在农业经营模式加速转变的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机服务的引入是影响化肥使用强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大量农村劳动力的选择性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逐渐呈现出“老龄化”“女性化”等弱质性特征[1],直接导致农村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入比例的变化,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刚性约束[2]、外出务工成员的汇款[3]以及剩余农业劳动力的生产习性[4]均会对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农机服务的引入不但可以突破农户在体力上的限制,弱化乃至弥补劳动力稀缺对农业绿色生产的负面影响,还可以通过绿色农资供应、技术支持提供以及规模经营效应强化等机制帮助农户突破其认知与渠道制约,从而降低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另外,中国由于幅员辽阔、地形错综复杂,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作用往往会呈现出区域异质性,即地形条件在三者之间发挥着不容小觑的条件作用。在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探究地形条件约束下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十分重要,对推进中国农业化肥农药减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

农业化肥过量施用对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影响深远,与化肥减量相关的问题是学术界和公众所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农学、心理学等多个相关领域。本研究主要从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与化肥使用强度相互之间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化肥使用强度的研究,已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劳动力稀缺、老龄化等特征对农户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史常亮等[5]认为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缺失,农业生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农户摒弃过去人工施用农家肥的生产方式,使用化学品来替代,造成化肥施用量增加,进而对环境造成恶化。但Zhang 等[6]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认为农户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不仅可以增强农户家庭的风险抵御能力以及支付能力,还可以增强其技术接受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而实现化肥的减量施用。此外,代际之间的观念差异对于农户生产行为也有较大影响,李明月等[7]指出相比于中青年农户,老一辈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意愿更低。

关于农机服务与化肥使用强度的研究,现有文献大多集中于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杨高第等[8]、朱建军等[9]指出农机服务不仅可以通过机械化施肥的方式来避免人工施肥的不规范性,还可以通过供应商提供的绿色农资与技术支持等方式来降低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张露等[10]提出农机服务除了其本身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来实现对农业减量化生产的促进作用。但是,农机服务的引入并不一定会取得预期效果,以服务规模化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往往会出现与小型分散农户对接成本高、国家政策与地方规范不兼容等问题,使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对接失败[11]。

关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机服务的研究,多数是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机服务的影响,虽然表现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但是该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在新迁移劳动力经济理论中,农户家庭将成员外出务工作为一种分摊风险的策略,在外成员的非农收入以及汇款能够起到类似农业保险的作用,提振农户投资农业的信念,促进农户对农业经营的投资[12]。方师乐等[13]利用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证实了该理论,发现无论是外地就业,还是本地非农就业,均增加了农户对农机服务的购买。罗明忠等[14]指出土地的细碎化与不平整问题会负向调节农户非农就业对其农机服务采纳的积极影响,表明农机服务的供给以及农户对外包服务的需求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

综上所述,既有文献大多局限于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与农户化肥使用强度之间的关系,鲜有文献将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内,并且缺乏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同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的特殊国情,地形条件与化肥减量行动的推进密不可分,无论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还是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作用都会受到地形条件的制约,因而本研究首次尝试将地形条件作为调节变量,对影响农业化肥使用强度的关键因素进行统合研究,从而完善农业劳动力转移作用于化肥减量的作用路径,打开限制化肥减量的黑箱,为破除化肥减量的负面效应、制定化肥减量政策提供科学论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

研究数据来自2015 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调查了全国29 个省级行政区,共涉及37 289 个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其中,家庭问卷包括家庭的生产经营项目与家庭固定资产等内容,为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对数据样本进行了筛选与清洗。由于本研究主要关注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因此仅保留了只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村家庭样本,在剔除关键变量的缺失值后,共得到5 090 个样本。

2.2 变量测量

因变量是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采用亩均化肥投入量来作为衡量指标,但考虑到数据结构本身限制,参考文献[15],以单位面积化肥投入额来衡量,即将亩均化肥支出额作为代理变量,且这一变量在估计过程中将以对数形式出现。

本研究核心自变量是农业劳动力转移,采用农户家庭中外出务工人员占劳动力比例作为衡量指标,由家庭问卷中“去年,您家有几个人务农/干农活?”与个人问卷中“您第一份/第二份的工作性质是什么?”进行计算得出,为变量值处在[0,1)中的连续变量。

中介变量是农机服务,主要采用问卷中“去年,您家租赁农用机械以及农用运输车辆(包括设备操作人员)一共花了多少钱?(单位:元)”来测度,将该项支出大于0 的设定为采纳农机服务,将该项支出为0 的设定为未采纳农机服务。

调节变量是地形条件,参考汪险生等[16]方法,以家庭问卷中题项“这块地是否适合大型机械耕作”进行测度,若题项回答为1 则意味着农户耕地适宜机械耕作,而题项回答为0 则意味着农户耕地并不适宜机械耕作。

为使研究结论更加稳健可信,本研究还参考既有研究,控制个体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土地特征与区域特征等4 个方面的控制变量,其中个体特征主要包括生产决策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家庭资源禀赋特征主要选取土地是否确权、家庭人均收入与农业劳动力数量等;农地特征包括经营规模、道路条件、灌溉设施与土地质量等变量;区域特征则根据农户所处地区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 类并分别赋值(表1)。

表1 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

2.3 模型构建

本研究借鉴Baeron 等[17]以及温忠麟等[18]研究中关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检验步骤,构建模型如下。

式中,i为个体;Fertilizeri表示农户化肥使用强度,Offfarmi表示农业劳动力转移,Servicei表示农机服务,Typei表示地形条件,Xi表示所有控制变量,δi、υi为随机扰动项。

模型(1)和模型(2)分别检验了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机服务对农户化肥使用强度影响的主效应,模型(3)和模型(4)则是对农机服务中介效应的检验。按照逐步回归法的检验思路,确认中介效应的存在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模型(1)中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化肥使用强度的估计系数显著;②模型(3)中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机服务影响的系数显著;③模型(4)在将农机服务纳入模型后,若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影响的系数显著,而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化肥使用强度影响的估计系数减小或变得不显著,则农机服务起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至于模型(5)~模型(8),主要为调节效应是否存在的检验,检验其存在也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主效应检验中自变量的系数显著;②在将调节变量纳入模型后,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对化肥使用强度影响的估计系数均显著;③当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交互项被纳入统一模型后,若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则认为调节效应存在。

3 结果与分析

3.1 主效应分析

由表2 可见,模型(1)仅对控制变量进行检验,生产决策者个体特征中,仅有生产决策者年龄对于化肥使用强度有显著减量效应,其余变量均不显著;在家庭资源禀赋特征中,家庭人均收入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劳动力数量对其影响则显著为正;土地特征中,经营规模、灌溉设施与土地质量对于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均有显著负向作用;区域特征中,从其估计系数来看,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化肥使用强度均显著高于西部地区。

表2 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

模型(2)与模型(3)检验了解释变量与中介变量的主效应,结果显示其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其估计系数的符号均为负,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机服务均具有显著的化肥减量效应,说明在当今亟待推进农业化肥减量的中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机服务是有效解决化肥过量施用的重要途径。农户家庭成员的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效应缓解了农户生产可能面临的流动性约束,从而增加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机械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能力,使得农业生产进入分工市场,促使农户采取更为科学绿色的生产方式。

3.2 中介效应检验

在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主效应得到验证后,将对农机服务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但考虑到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效力过低的问题,使用系数乘积检验法中的Bootstrap 方法进行检验,将其设定5 000 次重复取样,构建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如果此区间不包括0,则系数乘积显著,即认为中介效应存在[19],结果见表3。从表3 中可以看出,在95%置信区间下,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增强农户对农机服务的购买力来降低其化肥使用强度的间接效应是-0.011,其置信区间为[-0.017,-0.002],且0 不在置信区间中,说明农机服务的中介效应存在;同时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化肥使用强度的直接效应是-0.129,置信区间为[-0.250,-0.123],置信区间中也不含0,间接效应占比为7.71%。说明控制了农机服务这一中介变量后,自变量对因变量仍然有显著的影响,表示农机服务在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化肥使用强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 农机服务中介效应的Bootstrap 分析结果

3.3 调节效应检验

本研究完成了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主效应的检验,结果为显著负向作用,表4 则报告了调节效应检验步骤中后两步的结果。在模型(4)和模型(6)中,纳入了地形条件变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和地形条件变量系数均显著。同时,模型(5)的回归结果中,地形条件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交互项显著且为正,说明地形条件在前半段的调节过程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模型(7)中,农机服务与地形条件交互项的估计系数虽然为负,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地形条件在后半段过程中并没发挥调节作用。

表4 地形条件的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当地形条件越平整,越适宜机械化作业,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投资农机服务的促进作用越强,而对于购买农机服务的农户而言,农机服务对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可以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不会因地形条件的优劣而改变。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通过促进农户购买农机服务实现化肥减量的这一过程,地形条件的调节效应主要作用于前半阶段,即“外出务工->农机服务”这一过程,而对“农机服务->化肥减量”这一阶段并无影响。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政府通过推动土地流转、高质量农田建设以及山区农业机械研发等系列措施[20],可以克服中国农地“小而散”的经营特点以及不利地形条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与应用水平,为农业现代化经营与规模化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推进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4 结论与启示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机服务对农户的化肥使用强度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②农机服务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③地形条件在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机服务购买的影响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在农机服务对化肥使用强度的影响间无显著作用。这说明地形条件能够增进劳动力转移对农户购买农机服务的促进作用,但不能强化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作用。

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以下政策启示:第一,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决策的实践主体,其人力资本对于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农业劳动力持续向非农部门转移,农村剩余人口老龄化、女性化趋势难以逆转的情况下,需要做到培养与引入新型职业农民并举,并进一步加强环保农业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实现对面源污染的源头治理。第二,鉴于农机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进一步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供给,将绿色生产要素引入农机服务中,提高对绿色农资购买的补贴力度,激励生产性服务组织提供绿色农机服务。同时,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在提供服务时,积极宣传推广化肥减量等绿色生产技术。第三,重点加强适宜于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机具的研制,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不仅有助于利用机械施肥避免人工施肥的不规范,也有助于破解劳动力不足的约束,为规模化经营的实现以及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提供现实土壤。

猜你喜欢

化肥劳动力农机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沃得农机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春来好时节 农机备耕忙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不一样的农机展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