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口溜”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2-07-21李存德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甘肃金昌737107
◎李存德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中学,甘肃 金昌 737107)
引 言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单一的语言讲解,难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些学生对数学公式、法则等感到枯燥无趣,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有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存在理解误区,在课堂训练中屡屡出错.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可以加强课堂语言设计,引入“顺口溜”,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找到加强学生记忆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总结. “顺口溜”是口口相传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顺口溜”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学生念起来朗朗上口.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顺口溜”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而教师也应该积极总结、挖掘、设计,为学生构建生动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是数学知识建构的基础,学生如果无法准确把握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则无法灵活运用.数学概念高度概括且内容抽象,一些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甚至存在误解、错解、一知半解等情况.教师在抱怨学生记不住数学基础概念的同时也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大量相似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记忆是很容易混淆和遗漏的,为了解决学生记忆和理解难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就非常有必要引入“顺口溜”式的教学方法.“顺口溜”将原本高度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呈现出来,精炼概括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强对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基于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数学基础知识精心设计“顺口溜”,用简单易懂的内容呈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
在学习“数轴”这一概念时,学生由于对数轴的含义把握不清,在画图时总是出现漏画正方向、单位长度不一致等问题.针对此现象,教师将数轴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给学生了提供“顺口溜”式的记忆方法,也就是“一画二定三取向,单位长度成数轴”,通过这句话的描述,将数轴的各种关键性要素全部呈现出来,为学生理解概念、自主绘图提供了良好的辅助.在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相关知识时,一些学生对绝对值的理解存在误区,在知识运用中经常出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顺口溜”,引导学生理解遇到绝对值时符号的变化原则,让学生根据同号、异号的不同特征,掌握去绝对值符号的方法,完成计算.这样,学生通过反复咀嚼逐渐理解了绝对值的特点,从而更加灵活地掌握了有理数运算的相关知识.
在学习完全平方相关知识后,有些学生对于公式的理解和记忆常常出现问题,尤其是完全平方分解后的符号经常出错.针对此现象,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公式,即“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在记忆顺口溜的过程中教师根据(±)=±2+这一公式进行解释,并设计题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运用与拓展思考:(3+2+).对于这一问题如果套用完全平方公式则需要对括号内的三项式进行整理,如果将其中两项结合运用整体思想看成一项,就可以顺利套用公式,即将(3+2+)先变形为[(3+2)+],直接套用公式计算,最后得到答案是9+12+6+4+4+.针对题目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归“顺口溜”的内容,促使学生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二、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所发展,但是在探究问题时对形象思维的依赖程度依然很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对于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总是记不住,即便是经过反复阅读、背诵,能够完成记忆,但效果也并不理想,时间一长,很容易忘记或者记混.这时候,一个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则可以帮助学生轻松达到了记忆的目的.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数学知识,找准学生记忆中容易出错的点,并编创设计“顺口溜”,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于如何取解十分困惑.根据解题经验可以看出当解的范围均出现大于号的时候,取值为大数,当取值范围均出现小于号时,取值为小数,此外还有大于号、小于号同时出现的情况.学生如果对不等式解的含义理解不清,很容易陷入记忆混乱.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顺口溜”: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解.学生在解不等式时可以直接套用,准确定位解的范围,并强化记忆.
在学习函数知识之后,许多学生对于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常常混淆,无法准确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进行解题.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用“顺口溜”对知识进行总结.即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次函数是直线,图像经过仨象限;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两个系数与,作用之大莫小看,是斜率定夹角,与轴来相见,为正来右上斜,增减增减;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抛物线,图像对称是关键;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像现;开口大小由断,与轴来相见,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相关联;顶点位置先找见,轴作为参考线,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教师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两个口诀,接下来了利用具体的图像对口诀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内容,强化记忆,提高对函数知识的掌握效果.
三、运用“顺口溜”,促进学生把握学习重难点
在初中数学的许多重点和难点知识的学习中,许多学生都感觉到非常的困惑,认为初中数学的学科难度非常大.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从而突破重点和难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是因人而异的,在一般情况下,教师根据教学经验以及对学情的分析,应对课程的重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困难的知识点进行把握,并设计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在重难点突破的过程中,“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同时也能够从中掌握突破的技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许多学生学习初中数学时都比较刻板,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的学习思维,而“顺口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解决记忆和理解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阶段应积极整合知识点,确定重难点内容,并引入“顺口溜”,通过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进行朗读记忆,真正理解重难点.
在“一次函数”这节课中,理解函数表达式的含义以及掌握函数图像的特点是重点也是难点,一些学生对于、表示的抽象含义,以及在坐标系上的呈现一头雾水.针对此,教师可以设计“顺口溜”帮助学生完成突破.教师针对一次函数=+的“顺口溜”:一次函数加值,称斜率截距.许多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将截距与斜率这两个概念搞混,通过顺口溜记忆,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在“顺口溜”讲解中,教师应针对每一句话进行解释,并配合正比例函数图像进行讲解,根据.、的变化区分不同情况,让学生在掌握“顺口溜”的过程中加深对函数图像的印象,从而突破重难点知识.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判定定理”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证明题目中经常会出现错误.针对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顺口溜”: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在“顺口溜”的讲解中,教师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具体说明,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内容,理解判定定理的难点.接下来,教师结合每一句话设计一个对应题目,指导学生进行证明,促使学生消化吸收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提高知识掌握效果.
四、运用“顺口溜”,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教师在提升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掌握不清、计算习惯不佳、计算能力不足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以及数据过于庞大、计算过程繁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其计算的准确性明显降低.“顺口溜”能够将一些口诀、公式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解题中能够迅速抓到重点,提高反应能力,进而理清思路,减少其他信息的干扰,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例如,学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就要针对一元二次方程不同形式的特征来为学生设计解题的口诀: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是最简;方程没有常数项,因式分解为首选;方程、都是零,等根是零不要忘;、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通用求根公式法,因题而异灵活选.教师针对一元二次方程习题对“顺口溜”的内容进行了具体讲解,帮助学生消化记忆,这样学生在遇到一元二次方程题目的时候,可以对照“顺口溜”迅速找到解题思路,同时也能够对其中常见的易错点进行关注,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再如,在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相关章节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运算的特点设计顺口溜:比例线段化等积,归一=;等积又可化等比,对照图形看仔细.这样学生在计算中,可以根据图形进行转变,同时对等底、等高、等面积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更加准确地把握射影定理的运用技巧,提升运算效果.
五、运用“顺口溜”,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知识
在数学教学指导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总结归纳中理性思考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提升数学学科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片面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忽视对知识的总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过于零散,难以形成体系.“顺口溜”的应用可以让教师灵活课堂设计,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用更加有趣有效的方法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总结了计算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这样学生在拿到题目后可以迅速理清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同时也能够在记忆中归纳知识,并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过程进行对比,提高对知识的把握效果.在向学生们介绍一元二次方程沿坐标轴左右平行移动时,教师给出记忆口诀:左加右减.学生根据“顺口溜”结合图像进行移动,更加准确地掌握函数中自变量的关系,归纳总结了函数知识内容,提高了学习效果.
结束语
总之,教师为了全面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就要在课堂中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将“顺口溜”应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之中,能够让数学知识“活”起来,使学生对初中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由被动学习的状态,进入到主动积极学习的状态.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准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地引入“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总结、突破学习重难点,进而以摆脱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