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信”中提升履职能力
2022-07-21张婷婷
我很乐于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信访办组织的代表专题议信工作。于我而言,无论是对于市人大代表履职,还是对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立法工作,这项工作都很有启发意义。
以我在2021年参与的商住两用大楼经营扰民信访问题的专题议信活动为例。当时信访办组织了市房管部门、区城管执法部门、属地街道,分别从政策历史层面、执法层面、属地居民需求角度,向代表通报了居民投诉件的调查處理情况。参与议信的代表来自法律、高校、社区等不同领域,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其中多层次的问题:
一是制度供给问题。该案例所涉商住两用房不同于现在成片开发的“类住宅”商住两用房,而是部分特定商品房中,外商购买的允许用于经营的商住两用房,属于改革开放早期上海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活动的特定历史阶段产物。当时审批部门也不规范统一,有公安机关,有外事部门。购房人凭审批部门出具的证明进行工商登记,开展经营。后来,部分商用房屋易主,仍然保留了经营权。当变更后的产权人不再是外籍人士,该房屋能否保留经营性质没有定论,引发争议。在房屋登记制度和物业管理要求逐渐规范的今天,房屋主管部门需要对此类商住两用房屋的经营条件和经营属性予以完善、明确。
二是民生需求问题。如今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居民对安全、宁静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随着大楼房屋交易活动增加,持续迎来有孩子就学需求的新业主。非商用房屋的新业主没有首批业主对邻居经营行为的原始认同和默契,因而对于商用房屋经营行为带来的陌生人频繁进出、占用电梯等公共资源、噪声扰民等现象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引发投诉不断。
三是管理困境问题。这起民生类投诉涉及原商住两用房政策的改革。虽然目前客观情势已经变化,但是政策没有调整,导致现实矛盾产生后,管理缺乏制度供给。执法部门受理居民投诉,只能对群租、破坏房屋结构、无证经营等行为进行执法,对于依法开展经营的商住房屋,并不能简单禁止其营业。物业接到居民投诉,也同样无法对合法经营者进行干预。所以对于居民持续的投诉协调无果,陷于管理困境。
那次代表议信活动结束后,参与讨论的代表根据后续调研情况,在今年人代会期间联名提交了《关于商住两用房屋治理问题的建议》,建议政府部门对此类情况摸清底账、完善法规政策、加强工作协同、加强社区治理。
在我看来,代表专题议信工作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引导代表通过多元视角系统全面地进行思考。信访办通过组织多方参与,进行层层分析和集体讨论,帮助代表充分认识案例相关情况的复杂性,促使代表养成全面调研的工作习惯和系统性思维模式,而不是从单一立场或者角度思考解决之策。这也与代表履职所需要的理性客观、充分听取民意等要求相吻合。二是帮助代表有效参与人大监督和立法工作。信访办通过精选典型个案,帮助代表发现政府在制度执行中的不足之处或制度本身的有待完善之处,让代表在参与相关立法和监督工作时更有针对性和积极性。
总体来说,参加了近三年的代表专题议信活动,感到收获良多。希望这项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提升。
张婷婷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