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镇青塘新村 山中的艺术馆
2022-07-21俞挺
俞挺
浮山云舍,一个自然和人工合一的一池三山,象征人间仙境。
纵观国内外,但凡文明繁荣之地,都有其赖以滋生成长的大山大水,山或水往往是一座城市文明诞生、繁衍兴盛的源头所在。广东,又称“岭南”。位于南岭以南,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资源丰富,既有雄浑陡峭的丹霞地貌,又有美轮美奂的喀斯特地貌。古人有云“越岭向南风景异”,岭南的山,各具特色,景色瑰奇,钟灵毓秀名山辈出,吸引历代文人墨客拜访流连。位于广东惠州的罗浮山,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海拔1296米,山上“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仙山。浮山云舍就坐落于罗浮山下的长宁镇青塘新村。
初到浮山云舍那天,滂沱大雨。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四周雨蒙蒙一片隐藏了所有的景象,什么也看不到,包括传说中近在咫尺的道家名山罗浮山。雨越下越大,四周没有能挡雨的地方,我们只能站在雨中静等雨停。暴雨来得猛,去得也快。就在雨停的那个瞬间,雨中不见踪迹的罗浮山乍然浮现,湿漉漉的我站在泥泞的鱼塘边上,水中映衬着突然出现的罗浮山倒影,背对南侧的太平山,一个灵感油然而生——中国园林中最经典的神仙境界表达,一池三山。我当下决定改建这个鱼塘为太液池,造一座“仙山”作为艺术空间,结合罗浮山和太平山形成一个自然和人工合一的一池三山,象征人间仙境。
银光闪闪的铝板是表现抽象山体最合适的材料,有足够的重量和质感。但如果作为自然山峦,只强调它的重量、质感和体积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某个时刻能够消解金属质感,才能呼应有如飞来的轻盈的罗浮山。我选用了三种不同规格的穿孔铝板,从下到上由稀到密,把浮山云舍变成一座铝山。白天的浮山云舍会呈现一种体量,而有些角度看上去,又仿佛失去了重量。当夜晚灯光亮起,浮山云舍就会彻底失去物质属性,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飘渺“仙山”。
室内空间如山水画长卷一般铺陈展开,体现出山高水长的东方山水画意境。
一条水路去往浮山云舍。在U型玻璃围合的码头登上红色小船,穿过种满鲜花的圆形浮岛,缓慢而优雅地拂过花香和水汽,来到浮山云舍前。这座“仙山”安静地悬浮在上方,所有的日常功能都埋到了地下。登岸后,通过螺旋楼梯进入地下隧道来到浮山云舍的内部,在入口处目光可以掠过室内底部和水面,在微风中回看来时的路,有着不一样的心境。
初见罗浮山的图景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天的雨后世界犹如一幅水墨画,在黑白的变化中能够看出细微的绚烂。用黑白灰去塑造浮山云舍内部的空间,呈现出一幅有着“浓淡干湿焦”的水墨长卷,把各种功能以及情绪精妙地铺陈出来。这就是浮山云舍内的“黛山”。
在藝术馆的冥想空间中静下来,卸下我们的防备,与自己的灵魂坦诚相见。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大部分都被时间绑架了。我们每天做着规律的事情,起床、工作、吃饭、睡觉。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年龄做什么,就像是被时间强迫着一样。我不喜欢我们的生活被钟表刻度的时间计量所控制,人生仿佛如离弦之箭奔向终点。时光慢下来才能用心感悟生命里的每一次驻足与相遇。浮山云舍内部连续不断的圆形所拼成的涟漪般的地下空间,弱化了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当阳光透过天窗洒进来,静谧、空灵,仿佛每一束光都折射出永恒的信仰,让我想起了一些事——曾经熟悉但遗忘很久的某种没有被物质化污染的深度记忆。在缭绕云雾中,沿着螺旋天梯登上“山顶”,这是浮山云舍的第二峰。我曾意气风发地设想在这里指点江山。罗浮山、太平山尽在掌握。然而今日站在此处,我会有些惶恐。人生无常而心无所住,一切随它去吧!
一座建筑想要拥有深度,应该是一个让人在精神上能够获得力量的空间。尤其是对浮躁的现代人而言,供应“信仰”的建筑,如同沙漠中的泉眼,难得而可贵。浮山云舍,既然借助罗浮山这个洞天福地,它不仅仅只是一座展示艺术的空间,更多的是展示一种我们缺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愿景。在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里构筑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建筑,这就是浮山云舍的意义。它代表了美好生活,它是我们这个时代真实的仙山。这里,不仅仅是有界的实际空间,更是精神交互的延续。在自由中凝视自己的心,承载“归于天地”的无限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