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2022-07-20

经济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总人口参与率老龄

●陈 璇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劳动力规模的不断拓展有着直接关系,劳动力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降低趋势,而人口呈现的老龄化现象将影响未来的劳动力供给。这样一来,将影响劳动力市场的人员供给。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现状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由于早期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现在,中国的人口结构体现出老龄化,老龄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提高。

首先,人口老龄化的绝对数量及相对比重都在不断地提升。截至2016年底,中国内地的整体人口数量高达13.7亿人。1965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大约占0.39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据5.7%;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13亿人,在总人口中占据15.2%。从1965年到2015年,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总量提高了1.65亿人。我国的老年人口充分呈现明显的绝对数量、速度增长快的特征。

其次,人口数量平均预期寿命的增加,高龄老年人口数量较多。2011年人口平均的预期寿命是74.92岁,此年龄较2001年提升了3.54岁。2001年中国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大约为1211万人,在60岁及以上整个老龄人口中所占比例为9.33%;而2011年,其总人口数量2122万人,比重提高了12.93%。高龄老年人口的比例出现不断提高的现状。

最后,不同区域的老龄化程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充分结合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农村在当年五普过程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为11.23%,而之后的10年期间,农村的60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为13.23%。在中国农村中,10年之间的老年人口的比重提高了。在城市的日益变迁中,超过60岁的老年人不断地增加,而老年人的数量明显提高。进而表明,我国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对比城市内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更加明显,导致城乡之间老龄化的不平衡状况更加突出。

(二)中国劳动力的供给现状

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决定性因素为各个年龄段的人口总数与对应年龄段人口的劳动参与率。若是总劳动人口数量相对稳定的背景下,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参与率。近些年来,我国严格控制了计划生育,促使我国人口的总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有鉴于此,现如今,我国劳动力供给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即劳动参与率的变化状况。总的来讲,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状态取决于我国劳动的参与率。其一,总劳动参与率的不断降低。中国在第四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整体劳动的参与率就是81.26%,而2006年总劳动的参与率是74.23%。接近10年的时间,我国的总劳动参与率不断降低。其二,不同年龄阶段的劳动参与率都体现出不断降低的状况。而16岁~29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年劳动力参与率从84.12%减少到66.76%。30岁~64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劳动参与率从95.67%减少到86.18%。处在45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老年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从73%减少到72.17%。这些数据均表明劳动参与率均呈现出不断下降的状态。

二、人口老龄化为劳动力供给质量带来的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劳动力年龄结构中,老年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的比例不断减少。而从青年到老年,身体的机能呈现出衰退,体力和精力明显减弱,老年人的心理也在发生着改变,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新技术的掌握能力均在减弱,相对于青年劳动力而言,老年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要低,而人口抚养的负担越来越重,将会导致劳动力供给质量严重降低。在进行企业的管理中,管理层的老龄化也会使管理工作的革新速度日益减少,为管理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第一,对于劳动生产效率而言,身体素质因素是其中尤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人口的老龄化致使老年人在总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但老年人的体力和身体健康程度无法比拟青年劳动人群,他们对于休息时间和医疗时间拥有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老年劳动者从事劳动的持续性与精神集中性也比不过中青年劳动者,严重制约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第二,技术的改革创新对于老年劳动人员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直接影响。伴随技术的日益创新,新兴产业与新兴职业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十分复杂。这些均是考验劳动人员对于新兴事物的接受程度与学习能力。但是,老年劳动者接受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的新发展。

三、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总量的影响

因为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口在整体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在社会的总人口中不断地呈现出变动或者稳态的条件下,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会缩小非老年人口占据的比重,劳动力的供给将会面临严峻的困境,甚至会发生短缺的状况。所以,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不断减少就是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带来的直接影响。这个在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背景下显得更加的突出。表1是中国若干年份分年龄别人口结构数据。从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表1 中国若干年份分年龄别人口数据

四、应对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改善,提升高劳动供给质量

对于供给不足与劳动参与率较低的问题,针对性采用措施,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在全面开放生育潜力的基础上,针对性采用措施提升劳动参与率,提高劳动力的高效供给,有助于改善不断消失的人口红利造成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还应该重视劳动力供给数量的不断提高,譬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不断改善,通过劳动力质量的利用可更好地处理劳动力数量存有的问题。对于教育制度和培训体系的改革创新而言,增强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增强教育和培训质量。不仅如此,通过外延模式的利用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源的投资,拓展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变化,应具有及时性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和灵活性,加强安全劳动力市场制度的高效创建。

(二)增强法定退休年龄的调整,降低劳动力供需缺口

详细了解老龄人口这项重要的人力资源价值。老龄化人口数量属于社会中至关重要的群体,还属于社会发展和建设至关重要的力量,老年人具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社会阅历,因此,促使老龄人口价值的全面发挥,有效激发老龄人口与各类政策的年龄界限,充分激发老年人继续从事劳动、参与社会建设的自主性、创造力、积极性。从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讲,延长法定的退休年龄,就是国际通用的处理人口老龄化的做法。我国可充分结合国情,选择适宜的措施:一是应充分考虑选用渐进式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每2到3年就要延迟1岁,逐渐提升法定退休年龄;二是对于不同的地区,充分结合经济发展水平,由东部沿海地区开始,逐渐向着中西部地区进行过渡,由发达地区向着不发达的地区逐步推进,除此之外,对于不同行业差异性建立延迟退休方案,提升法定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的领取年龄与门槛。

五、结语

总的来讲,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且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在人口低增长率和老龄化高增长率并存的条件下,使我国的劳动力供需矛盾显现。在“十四五”规划的发展过程中,需推进政府最大限度地发挥引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充分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加强劳动力供给测结构性革进行持续性深化,最大限度地调整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为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以及高质量的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总人口参与率老龄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老龄工作者之歌》——老龄工作者的心声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
全美亚洲人群最多的城市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河北省历年总人口及人口自然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