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梦不停歇 太空筑家园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22-07-20赵琪杨璐茜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载人航天官微

国际太空 2022年6期
关键词:陈冬乘组实验舱

赵琪、杨璐茜_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载人航天官微

2022年6月5日10:44,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左)

本次任务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3人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其中,陈冬参加过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刘洋参加过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蔡旭哲是首次飞行。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顺利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6月5日17:42,成功对接“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3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

神舟十四号飞船对接核心舱径向端口

神舟十四号任务的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神舟系列飞船第九次执行载人航天任务。

任务更重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次载人飞行任务,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具体来讲,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将和地面配合完成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建立载人环境;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气闸舱出舱等相关功能的测试工作;首次利用位于“问天”实验舱的气闸舱实施2~3次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余个科学实验机柜解锁、安装;继续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除此之外,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还将开展在轨健康监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在轨期间,乘组将面临构型多(期间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状态新(要操控小机械臂和组合臂、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实施出舱),任务密(实施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2~3次出舱,各次任务环环相扣)等挑战。

考验重重

执行发射任务前,除了作为执行空间站建造任务的关键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还有一个身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

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为此,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艘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的太空救援能力。因此,从进入发射场并完成待命状态设置以来,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已达7个月,创下了最长待命时间纪录。

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不同,神舟十四号飞船在轨期间,飞船将经历复杂而严酷的在轨环境考验。尤其是在空间站组装和建造过程中,由于飞船在径向对接口停靠,将会被3个巨型舱体及其超大柔性太阳电池翼遮挡,给飞船的发电能力、舱外设备热控能力、通信保障能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轨运行期间,最复杂的时候,停靠在径向对接口的神舟十四号将依次被5个飞行器遮挡,太阳能帆板发电因组合体遮挡受到较大影响。为此,研制人员提前识别了空间站建造阶段各种飞行工况可能带来的技术风险,通过地面和太空的测试验证,解决了由于遮挡造成的神舟十四号飞船能源供需平衡难题。

航天员自信从容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均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可以说是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乘组。虽然如此,12年的朝夕相处、2年半的任务训练,使乘组人员彼此间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对此,指令长陈冬认为,整个乘组做到了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虽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坚决圆满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神舟十四号飞船(来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陈冬说:“神舟十四号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关键一战,任务更重、难题更多、挑战更大,但我坚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有全体科研人员的保驾护航,有科学扎实的训练准备,我们乘组一定会以满格的信心、满腔的热血、满分的表现,坚决完成任务,用精细保证精准,用精心换来精彩。”

刘洋表示:“2012年6月,我代表中国女性进入太空,那时是无比的幸福、激动、兴奋。当我离开天宫一号时,我曾向她庄严地敬了个军礼,坚定地对自己说,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再回来。我会一直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蔡旭哲虽是首次执行任务,依然信心满满:“我们朝夕相处、并肩战斗,共同经历了12年的学习和训练,特别是入选飞行乘组以后,我们更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如今,不管是技术、心理,还是身体,我们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始终都是使命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荣誉共同体。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伟大的新时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刘泽康/摄)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乘组预计于2022年12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神舟十四号发射任务完成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还将发射“问天”“梦天”2个实验舱,为开展空间科学实(试)验提供更大的平台。“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还在舱外安排了材料舱外暴露试验装置和元器件与组件舱外通用试验装置,用于开展舱外实验项目。后续,还将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空间望远镜研究设施,开展广域巡天观测。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共安排了近百项实验研究项目。为未来我国开展近地以远的载人空间探索提供深厚的科学和技术积累。

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30周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奋力拼搏、接续奋斗,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创造中国奇迹,为空间站梦想铺展了一个个向上攀登的台阶。航天梦,中国梦,追梦的脚步永不停歇,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将迈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陈冬乘组实验舱
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发射成功
罗智敏
天舟二号·对接
天宫空间站 力争2022年前后完成在轨建造计划
中国空间站航天员乘组已选定
丙申中秋载人空间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抒怀
陈冬: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
“整式的加减”综合检测题
不愿错过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