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云”端午点亮“江南文化”的沧浪“小宇宙”
2022-07-20陶瑾
记者 陶瑾
童年时,端午是一份乐趣。青年时,端午是一缕乡愁。中年时,端午是一丝牵挂。老年时,端午是一念安康。对伍子胥和端午历史的推崇早已成为苏州人挥之不去的情感。
对于习俗,苏州人向来有着优雅的执着。每年的端午民俗文化节,都是吴地人颇为重视的日子。作为承办方之一的姑苏区沧浪街道,今年大胆创新、突破以往,结合传统端午民俗、数字经济等方面,打造了“一款数字艺术品”“一场虚拟实景秀”“一本精选诗集”等篇章,点亮“江南文化”的沧浪“小宇宙”。
大运河畔的诗意沧浪
运河是古老的,历经千余年的岁月洗礼。运河也是现代的,蕴藏变与不变的密码。位于古城西南的沧浪街道,是大运河流经苏州段的重要节点,辖区内串联起万年桥、古胥门、百花洲、盘门三景、蛇门等众多人文历史遗存,天时地利人和的文化资源,为沧浪街道文艺创作积累深厚家底。
千百年来,运河文脉奔流不息。与之相融的吴地端午文化,更是流传千年,守正创新。端午不仅是传统风俗的传承,更是时代精神的刻画。由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主办,姑苏区委宣传部、姑苏区教育体育和文化旅游委员会、姑苏区沧浪街道办事处共同承办的“2022年第十八届苏州端午民俗文化节”精彩上线。受疫情影响,今年端午文化节虽采取线上“云”活动,却不失创意,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出国内首款吴地端午民俗数字藏品,由苏州漫画学会会长陶开俭,基于吴地端午历史及伍子胥、古运河等沧浪元素,创作一幅吴地端午长卷。“此次数字藏品限量发行3000套,限时一抢而空,所得款项作为沧浪街道‘梦想公益金’的一部分。”沧浪街道文化站副站长商庆荣介绍。
扫一扫,在手机上观看虚拟实景演出,是不是很新奇。作为“运河三部曲”开篇力作的原创舞蹈《泊》,入围第十五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舞蹈以运河上泊客的视角再现姑苏文化的繁荣,让流动的文脉承载江南文化的源远流长。此次借助“5G+AR”等数字技术赋能,将精品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让老百姓随时随地“云”享文化盛宴,大饱眼福,线上点击率已达10万余人次。
大运河绵延不绝,将江南文化送往远方,也将天下风物带来姑苏。端午离不开青箬香艾,同样也不能或缺诗词。在历届端午活动中,来自沧浪诗社及诸多诗词爱好者,以诗会、雅集、曲水流觞等形式,创作诸多格律诗词。今年街道撷取精华,集结成册,出版《沧浪端午诗集》以飨读者,并邀请文化名人对诗集名篇进行“云诵读”。格律诗词博大精深,却似乎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现代诗歌的表达方式、美学范式等与古典格律诗词已不可同日而语,而《诗意端午》出版亦是“古为今用”,引发更多人对吴地端午记忆的共鸣。
苏州端午,乡音暖暖
“我们办了这么多年端午民俗文化节,我个人感觉端午是一个雅俗共赏的节日。民俗方面,接地气的是赛龙舟和包粽子,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中国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而饱含内涵,我认为离不开文人的推动。那么高雅则体现在端午诗词等,可上升至文化与精神层面。我们想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感知端午传承的精神内涵。”沧浪街道副研究馆员朱勤农告诉记者。
说到端午最热闹的时刻,一定属于赛龙舟。史料记载,苏州是端午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最早起源于胥江河。一声令下,古运河上“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端午食粽也是苏州人牵挂的事儿。包天笑在《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一书中写道:“到了端午节,那便是粽子世界了。粽子的味儿,有甜的,有咸的,有素的。形式有圆的,有方的,有长的,有尖的。”此外,苏州人过端午,还要饮雄黄酒、吃“五黄”、挂艾草菖蒲、戴香囊,还有采百草、斗百草的传统项目。端午,有意无意流露了江南文化的内在意蕴。
典雅的古城、流淌的运河是苏州两大文化瑰宝。沧浪街道作为古城文化腹地,绘制大运河畔的“沧浪蓝图”,挖掘辖区文化资源,并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新科技视角下的非遗传承。同时,街道推出“沿着运河去阅读”系列活动,带着更多新苏州孩子感悟运河文化、沧浪魅力。
古城依旧,清水悠悠,“隔壁小囡囡哟,阿要一道来包粽子?”“哎——来哉——”一切的一切,皆化在一串串温暖的乡音里。
君不见阖闾城,梅子四郭带雨青;又不见胥江渡,榴花红照龙舟怒。健儿何可气输人,要效伍子之抱负。急桨打碎一江蓝,不争则已争如飓。此时歌呼夹岸迎,艾薰缭绕欢声飞入旧门槛。门槛之内谁家小儿女,嬉游风袂飘彩缕。窗虚但嗅散烟馨,知是新蒸五色边角缠丝黍。忽招老少向桌前,一樽先顷菖蒲醇醪酹水仙。四座宾俦复共举,来说重午年复年。年复年,半夏天,溽热时闻雷填填。遂倩雄黄除湿复除毒,并使摒邪佑福明镜悬,笑看斯国斯郡斯民何喧阗。
踏遍东吴古城古,阖闾遗风此犹睹。彼苍者天毓斯民,江南旧事多风雨。伍子既死水仙生,遂教人间重重午。人间重午姑苏城,时见提携见伛偻。龙舟健儿立潮头,岁岁年年竞鼙鼓。榴花燃情缥缈红,红间隐约锦标舞。岸拥儿女带歌呼,个个臂缠五色缕。所到门庭艾蒲悬,一樽雄黄无宾主。胥江水绿绕胥门,竟至越角连吴根。万家角黍穿金线,一抛沧浪慰贤魂。天眼爰开光忽觑,梅霖湿意半不存。五月五日日将夕,永蠲毒邪利儿孙。
万年桥畔百花洲,杨柳依依映翠楼。碑碣昭昭题伍相,宫垣奕奕赖孙谋。迎风画舫吴城绕,临水官厅遗迹幽。抉目东门千古恨,鹧鸪飞处不胜愁。
端午不仅是传统风俗的传承,更是时代精神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