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岁乔安山:用一辈子学雷锋
2022-07-20传云
传云
乔安山(右)和雷锋(左)曾是战友
他当工人时和雷锋是好哥们,参军后在一个班。执行任务时,他却因开车撞断了一根木柱,导致雷锋牺牲。退伍后,他将做好事视作雷锋生命的延续,却被人视为“憨傻”“缺根弦”。直到《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后,乔安山这个名字才进入大众视野,人们猛然发现,原来坚守原则、多年默默学雷锋的老乔,竟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
乔安山一家三代接力,一直在做新时代的“活雷锋”,他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还担任全国16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不断地传播雷锋精神。
乔安山住在辽宁抚顺市顺城区的一座老式楼房里,陈旧的装修、普通的家具,房间陈设极为简朴。家中客厅里摆放着许多他到各地做学雷锋报告的照片、关于雷锋和传统文化的书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尊雷锋塑像,每天乔安山都会将塑像擦拭一新,边擦边跟老战友叙旧。
今年81岁的乔安山是辽宁省辽阳市人,他和雷锋一样都出生在贫苦家庭。1959年春天,18岁的他在鞍钢弓长岭矿结识了19岁的雷锋,两人同住在一幢130多人的集体宿舍里。乔安山与雷鋒第一次打交道,是请他帮自己看家里来的信,雷锋热情地给他读了信,又替他写了回信。
乔安山性子急,雷锋脾气好,性格互补的两人一来二去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雷锋个子不高,但很精神,身体很结实,干什么都是一副兴冲冲的样子。一说到生产,如何提高劳动技能,他就变得很兴奋,小小的个子,却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乔安山说,在鞍钢期间,雷锋已经拿到了每月30多元的工资,生活勤俭的他把挣来的钱存起来,只要谁有困难,他便帮助谁,人缘特别好。
1959年12月,征兵工作开始,雷锋第一个报了名。乔安山因为当工人每月能有收入补贴家用,有些犹豫。雷锋劝他:“当兵保家卫国,你还犹豫什么?”最终乔安山打定主意报名参军。就这样,两人从工友变成了战友。
到部队后,雷锋每天很早起床,主动打扫营区卫生,还帮助炊事班的战士洗菜、做饭,主动担任新兵连读报员。很快,大家都知道运输连有一个特别勤快、爱做好事的湖南小伙。他乐于助人,只要别人有困难,都尽全力帮助。出差时一上火车,雷锋就会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传为美谈。
1961年下半年,雷锋被调到四班任班长。他向连队申请把乔安山调到自己班里。得到批准后,每次出车他俩都在一起。次年8月15日,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因道路狭窄,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去指挥。没想到车往前开时车轮打滑,汽车剐住晒衣服的铁丝,铁丝绷直后把木杆拽折。由于惯性,折断的木杆弹出,砸在了雷锋的太阳穴处。雷锋躲闪不及,被击中倒在地上。很快,雷锋被送到抚顺市西部职工医院,虽经医生奋力抢救,雷锋还是停止了呼吸,牺牲时年仅22岁。
经过组织调查,认定这是一场意外,但乔安山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久久无法释怀。
此后,乔安山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向雷锋学习,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当时,驻地老百姓出行不方便,就搭部队的车外出,乔安山经常主动帮助这些父老乡亲。他的热心肠吸引了一个姑娘的注意。这个姑娘叫张淑芹,比乔安山小5岁,一直崇拜爱做好事的雷锋,听说乔安山是雷锋的战友,崇拜之情更是溢于言表。她经常带着好奇向乔安山打听雷锋生前的一些故事。
张淑芹和乔安山接触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感情。1964年,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受丈夫影响,张淑芹也跟着乔安山学雷锋做好事。
退伍离开部队后,乔安山要求调离熟悉的环境,前往辽宁省铁岭市。从此,他尘封了这段岁月,甚至刻意向周围人隐瞒了和雷锋之间的关系。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乔安山下过岗,捡过破烂。在乔安山家里,始终放着一张雷锋的照片,“我出门前看一看,我应该怎么去做;回来后,我再看。不管受到多大委屈,我看到照片,就心安了。”
几十年来,乔安山一直坚持做好事:救火,无偿献血,送迷路孩子回家,劝架,抓小偷,照看生病邻居,赡养孤寡老人,给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乔安山这样的坚持,却不被一些人理解,甚至说他“憨傻”“缺根弦”。
有一次,乔安山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送到医院抢救。肇事者逃逸了,老人竟然一口咬定是乔安山撞了他,让他赔钱。乔安山既委屈又伤心,但一想起雷锋,依然不后悔救人。直到交警找到肇事车主,这位老人才向乔安山道歉。有时做好事反而为自己惹来麻烦,但乔安山依旧坚持做好事,不被这些个例影响,他说:“只要是雷锋会做的事,我就不会袖手旁观!”
“活雷锋”乔安山做了太多好事,却从不对人提起。直到1995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将乔安山与雷锋的故事传播开来。长春电影制片厂编剧王兴东找到乔安山,想为他拍一部电影。乔安山一口拒绝,他不想撕开心里的伤疤。
“你看现在还有几个人知道雷锋?以后的孩子更不知道雷锋是谁!你不讲出来,对得起你的班长吗?对得起社会吗?一个人学雷锋能起多大作用,你站出来向全国人民讲雷锋,让大家都来学雷锋该多好啊!”王兴东这番话打动了乔安山。乔安山决定直面伤痛,敞开心扉。
1996年3月,吴军、刘佩琦主演的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乔安山这个名字进入大众视野,人们猛然发现,原来坚守原则不给领导家亲戚开后门、救路边老人垫付医药费被讹依然坚持默默学雷锋的老乔,竟是雷锋生前最亲密的战友。30多年来,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发扬雷锋精神。
这部影片感动了全国无数观众,并在金鸡奖、华表奖、长春电影节、大学生电影节中斩获奖项。乔安山成了雷锋精神的职业传承人,他足迹遍布全国四处巡讲,讲述雷锋故事,宣传雷锋精神。
1999年,乔安山为中国第一列“雷锋号”1454/3次列车揭牌,并被聘为名誉列车长和政治辅导员。
在众多的邀请活动中,除了实报实销的差旅费等,乔安山拒绝收取其他费用。杭州有一位老板要办一个度假村,邀请乔安山去当顾问,许诺一个月1万元的工资、给房子、给乔安山两个儿子安排工作。条件诱人,乔安山却拒绝了。他觉得,如果离开了雷锋墓所在的抚顺,就离开了宣传雷锋精神的阵地,“钱是好,但宣传雷锋精神才是我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雷锋的思念,在乔安山心里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去。每逢过节,他总会让妻子多准备一副碗筷给雷锋。几十年来每年清明节,不论刮风下雨,乔安山总是雷打不动地带着全家人去祭扫雷锋墓。
看到父亲宣讲雷锋精神后,精神状态好了很多,乔安山的两个儿子很是欣慰。从小到大,他们一直称雷锋“大爷”,在他们心目中,雷锋就是英雄和偶像。
乔安山的大儿子乔伟高中毕业后到轴承厂工作,生下女儿乔婷娇。小儿子乔兵参军保家卫国,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退伍后转业到石化集团,有了儿子乔廷路。
乔家的家训是: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做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一世学雷锋。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兄弟俩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年冬天,乔伟在街上看到一个冻得快晕过去的货车司机,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大衣脱下来给对方,自己瑟瑟发抖地走回家。他多次帮助别人却从来不说,直到人家上门道谢,妻子王秋丽才知道丈夫做了好事。
乔兵也是如此。邻居刘大娘的儿女不在身边,他经常帮着买菜,送米……有一次,乔兵遇到一位临产的孕妇,周围的人怕惹麻烦,谁也不敢载她。乔兵主动上前,用三轮车把孕妇送到县医院。妻子王振丽对乔兵竖起大拇指:“你救了两条人命,很棒!”其实,王振丽也是一位活雷锋。在铁岭小学任教的王振丽班上有两名朝鲜族学生,因为语言问题,学习一直跟不上,家里还特别困难。她就把两个孩子接到自己家吃住,还免费帮他们补课。对于妻子的善举,乔兵非常支持。
看着儿子和儿媳在学雷锋的道路上你追我赶,乔安山很是欣慰。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他依然坚守初心,宣讲雷锋精神从来没收过一分钱。经常有人邀请乔安山一起做买卖、开厂子,他都不为所动。
耳濡目染之下,孙女乔婷娇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像爷爷一样给更多的人讲述雷锋的故事。2009年,乔婷娇考入大学,看到大学生入伍宣传的海报时她毅然入伍,在原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当了一名讲解员。5年后,乔婷娇脱下军装到清华大学工作,把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到了清华园。她与清华学子共同为留守儿童创立《雷锋少年》读物,组织清华学子重走雷锋路。
2019年,抚顺成立雷锋学院,乔婷娇回到家鄉,在雷锋学院承担对外联络工作。乔婷娇说:“抚顺市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这里是宣传雷锋精神的沃土,我要沿着爷爷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把雷锋精神传播得更远。”
既做“播种机”又当“挖掘机”,乔婷娇被称为中国雷锋文化传播与研究的“数据库”。如今她已为8万多人次讲解雷锋精神,赴26个省市做学雷锋报告1200场,协助多地组建志愿团队,累计捐款3万多元,被誉为“第三代雷锋传人”。
对于网上出现的一些质疑雷锋事迹的言论,乔安山非常气愤。在参加央视的一档节目时,乔安山特别对这些虚假言论一一反驳。有人说雷锋日记是“做了好事要记下来给人看”,乔安山澄清道:“他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不管出车多累多晚,回宿舍就记。”好多次,雷锋为了不影响乔安山睡觉,还用报纸遮住灯光。
多年来,乔安山外出做报告,妻子张淑芹就做他的秘书,帮助丈夫收信、写信、整理资料上千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乔家人依然不忘发扬雷锋精神:乔安山和张淑芹把1万元积蓄捐作党费;儿子乔伟奋战在抗疫一线,负责转运从疫区回到铁岭的老百姓;儿媳协助做疫情防控工作,帮被隔离的居民买菜,倒垃圾……在乔安山的影响和带动下,这个家庭版“雷锋班”让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2021年11月,乔安山一家被全国妇联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乔婷娇说:“其实,我们家对荣誉看得很淡,但能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全家人还是很高兴。感谢妇联对我们家庭的认可。我们会继续努力,把雷锋爷爷的精神传承下去。”
已经81岁的乔安山宣讲雷锋的次数超过4000场次,还担任全国16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如今虽然身体已大不如前,但乔安山仍坚持宣讲雷锋精神。他说:“只要我的腿还能走,嘴还能说,我就会一如既往地把雷锋精神宣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