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中筋小麦新品种筛选试验初报
2022-07-19赵鹏飞孔欣欣赵国轩金建猛杨丹丹要世瑾苏亚中牛洪壮沈跃鹏邱学领于俊杰
赵鹏飞 孔欣欣 赵国轩 金建猛 杨丹丹 要世瑾苏亚中 牛洪壮 韩 雪 沈跃鹏 邱学领 于俊杰
(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河南开封 475004)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1]。我国小麦根据小麦加工品质指标,可分为强筋小麦、中筋小麦和弱筋小麦三种类型。中筋小麦胚乳半硬质或软质,蛋白质和面筋强度中等,延展性好,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稍短,面团弹性一般,筋力稍差,醒面时间短,面团易揉光,适于作为一般面条和馒头的专用粉[2]。开封市位于黄淮冬小麦优势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气候温和,适于冬小麦种植,常年小麦播种面积450万亩左右(含兰考),是河南省重要的中筋小麦生产基地。为了筛选适合开封市种植的中筋小麦新品种,指导开封市小麦品种布局,2019-2020年度、2020-2021年度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在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姬坡农场开展了小麦品种筛选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共15个供试品种(表1),包括14个近年审定和即将审定的中筋小麦新品种,对照为筋品种百农207。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置在祥符区八里湾镇姬坡农场,纬度34°44′46″、经度114°37′33″,海拔66 m,地势平坦,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土质为黏土,前茬作物为玉米。
1.3 试验设计
各处理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0 m×16 m,播量为基本苗20万/亩。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9-2020年度:播种前深耕,亩撒施复合肥50 kg/亩;10月15日机械播种;10月20日喷灌浇水,11月28日浇越冬水;2020年2月29日小麦田间化学除草;3月11日条施尿素15 kg/亩;3月20日浇返青水;4月20日无人机防治蚜虫;6月7日收获。
2020-2021年度:播种前深耕,亩撒施复合肥50 kg/亩;10月15日机械播种;10月22日喷灌浇水;11月30日浇越冬水;2021年3月9日小麦田间化学除草;3月8日条施化肥15 kg/亩;3月24日浇返青水;4月26日无人机防治蚜虫;6月7日收获。
1.5 气候因素影响
2019年10月15日小雨,播种时水热条件适宜,播种后适时喷灌浇水,苗齐苗匀。1月4~6日出现雨雪天气,补充了土壤水分,抑制了小麦旺长,有利于小麦安全越冬;14日出现霜冻,部分品种受冻。2月27日大雪,改善了土壤墒情,促进苗情转化。4月10日出现降雪天气,部分品种受到影响。4月下旬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热量条件充裕,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5月7日自然降水结合人工增雨,补充了土壤水分,有利于小麦后期生长,5月27~29日出现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灌浆造成一定影响。
2020年10月13~15日小雨,播种时墒情适宜,播种后适时喷灌浇水,苗齐苗匀。1月温度比常年同期偏低,降水偏少,光照偏多;1月6~7日出现剧烈降温。2月中旬出现1次降雨,改善了土壤墒情,小麦进入返青期,生长发育迅速;2月24日大雪,部分品种受冻。3月6~7日出现大风降温天气,上中旬温度比常年同期偏低,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小麦进入拔节期。4月与常年长期相比,光照偏少,气温相近,降水偏多,从上旬开始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期。5月20日出现大风强对流天气,部分小麦品种倒伏,5月27日出现干热风天气。6月小麦陆续进入完熟期,6月5~7日的干热风天气对小麦灌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6 测定项目
按照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NY/T 1301-2007)调查记载生育期、株高、抗逆性及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后测定产量。采用LSD法对2年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年数据均值进行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性状
2.1.1 生育期从表1可以看出,供试品种2019-2020年度出苗期均为10月24日,2020-2021年度试验出苗期均为10月25日,比上一年度晚1 d;2019-2020年度抽穗期为4月18~21日,2020-2021年度抽穗期为4月14~18日,比上一年度提前3~6 d;供试品种平均生育期232.5~234.0 d,其中新麦35平均生育期最短,较对照百农207早熟1.5 d,存麦16、滑育麦1号、泛育麦20、中育1686和郑麦618平均生育期与对照百农207相当,为234.0 d。
表1 生育期记载
2.1.2 株高及抗逆性从表2可以看出,供试品种2019-2020年度株高80~90 cm,2020-2021年度株高80~94 cm,提高1~3 cm;郑麦618和百农207抗寒性较差;鑫华麦818、百麦1811、天麦119和百农207出现倒伏现象,其中百麦1811抗倒性最差;2020-2021年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较上一年度严重,供试品种中豫农186和中麦895抗病性较好,滑育麦1号、中育1686、新麦35、百农207和郑麦618抗病性较差。
2.2 产量及构成三因素
?
2.2.1 产量结果从表3、表4可以看出,平均亩产变幅为531.3~625.7 kg;豫农186平均亩产最高,比对照百农207增产13.08%,产量居第2~4位的依次为百农4199、中麦895、存麦16,平均亩产分别为625.3 kg、613.2 kg、612.6 kg;郑麦618平均亩产最低,为531.3 kg,比对照减产3.99%。平均亩产前4位的品种和对照百农207无显著差异,与郑麦618相比显著增产。从表5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试验产量水平较高,但与2020-2021年度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表3 产量及构成三因素结果
2.2.2 有效穗数从表4可以看出,平均有效穗数变幅为35.6万~45.5万穗/亩;百农4199平均有效穗数最多,为45.5万穗/亩;居第2~4位的依次为中麦895、泛育麦20、豫农186,平均有效穗数分别为44.3万穗/亩、44.0万穗/亩、43.0万穗/亩;郑麦618平均有效穗数最少,为35.6万穗/亩。百农4199平均有效穗数比对照显著增加,平均有效穗数第2~6位品种(第5位鑫华麦818、第6位滑育麦1号)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新麦35、郑麦618相比显著增加。从表5可以看出,2020-2021年度试验平均有效穗数较多,但与2019-2020年度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2.2.3 每穗粒数从表4可以看出,平均每穗粒数变幅为32.3~40.2粒;存麦16平均每穗粒数最多,为40.2粒;第2~4位依次为囤麦127、郑麦618、百农207,平均每穗粒数分别为39.4粒、38.0粒、37.5粒;中麦895平均每穗粒数最少,为32.3粒。存麦16、囤麦127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百麦1811、泛育麦20和中麦895相比显著增加。从表5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试验平均每穗粒数较多,但与2020-2021年度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2.2.4 千粒重从表4可以看出,平均千粒重变幅为43.1~51.9 g;中麦895平均千粒重最高,为51.9 g;第2~4位依次为新麦35、百麦1811、中育1686,平均千粒重分别为50.2 g、49.8 g、48.3 g;泛育麦20平均千粒重最低,为43.1 g。中麦895、新麦35和百麦1811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与泛育麦20相比显著增加。从表5可以看出,2019-2020年度试验平均千粒重较高,与2020-2021年度试验结果差异显著。
表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表5 产量及产量构成三因素数据汇总(均值比较)
3 结论
(1)2020-2021年度2~3月降水量比上一年度增加28.4 mm,墒情适宜、气温较高、光照充足,小麦生长旺盛,抽穗期较上一年度提前,株高较上一年度提高,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较上一年度严重。
(2)产量构成三因素中平均有效穗数和平均每穗粒数与上一年度相比无显著差异,平均千粒重与上一年度相比显著降低,推测是干热风影响了小麦灌浆,造成千粒重下降。小麦干热风是指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灾害性天气。它可使小麦水分代谢失衡,严重影响小麦各种生理功能,使千粒重明显下降,导致显著减产[3]。开封市2021年5月27日、6月5~7日出现干热风天气,较2020年频率更高。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后期重度、灌浆中期重度、灌浆中期轻度干热风分别导致千粒重降低5.40 g,3.64 g和1.78 g,降幅达14.5%、9.7%和4.8%[4]。
(3)4个中筋小麦新品种豫农186、百农4199、中麦895和存麦16生育期比对照品种百农207早熟1 d或相当,株高均低于对照,抗寒性、抗倒性及抗病性均优于对照,相较对照增产幅度在10%以上,适合在开封市推广种植,其中豫农186产量最高,产量构成三因素较为协调;百农4199有效穗数多(平均有效穗数45.5万穗/亩,居第1位),返青拔节期应注意因地因苗促弱控旺,保证有效穗数,并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中麦895千粒重高(平均千粒重51.9 g,居第1位),灌浆期应做好肥水管理,后期预防干热风;存麦16每穗粒数多(平均每穗粒数40.2粒,居第1位),管理时应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并预防倒春寒,在寒流来临前及时灌水,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