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素人恋爱综艺火爆的思考
——以《机智的恋爱》为例

2022-07-19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尹娇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2年12期
关键词:素人恋人综艺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尹娇娇

情感观察类节目在模式上与其他类型的综艺节目存在差异,主要的特点是纪实叙事,采用“现场真人秀+演播室观察访谈”的设置模式。演播室观察员从“第三人视角”探究讨论现场真人秀部分的情感问题。真人秀部分提供娱乐内容,而观察部分在丰富节目看点的同时又输出现实意义,赋予节目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素人恋爱综艺则侧重于素人嘉宾的互动,他们没有明星光环的加持,观众可以自行带入,从而给人一种贴近现实恋爱的感觉,通过展示共同生活中情感的变化,从而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以此达到吸引观众观看的目的。

1.素人恋爱综艺火爆的原因

1.1 拟剧表演与观众窥探

20世纪60年代,欧文·戈夫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提出并详细解释了“拟剧理论”的概念。在拟剧理论中,表演区域分为前台和后台,前台是表演的区域,后台是表演者休息的区域,是观众不会闯入的地方,区别二者的方法主要看是否有观众在场。然而大众传播的加入使前台与后台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随着综艺节目市场的不断细分,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使人目不暇接,观众厌倦了对“前台”过度表演化的综艺节目,他们渴望新奇的节目模式的出现。在素人恋爱综艺中,在某些方面素人嘉宾与在屏幕前的我们更加贴近,观众可以通过摄影机全方位的记录,观察素人嘉宾的生活、工作、社交等进程,把镜头的重点从“前台”拉到“后台”的这种模式,反而能够吸引到观众,满足观众自己对他人生活的窥探欲,从而消融台前幕后的界限。

1.2 使用与满足与自我代入

恋爱类综艺节目的出现是符合现下年轻人需要的,有关情感和恋爱的这一类问题一直都是当代年轻人热议的话题。传播学家E·卡茨等认为:“受众的心理与社会需求产生于对大众媒介或其他来源的期望,因此不同模式的媒介接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果是需求的满足。”而素人恋爱综艺节目正好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的解放,年轻一代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不断转变,我国的单身人口持续增加。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的数量已经超过2.4亿。2018年中国独居人口数量已达7700万,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抓住这一庞大单身群体的恋爱情感需求,就相当于抓住了热度与流量。通过素人恋爱综艺,他们可以从中学到恋爱技巧,比如如何与陌生人搭讪、如何表达自己的好感、如何维系双方的关系等。素人恋爱综艺在满足他们对恋爱当中遇到的问题求知欲的同时,还以贴近广大受众的特点,给予观众代入感。观众可以将自己“代入”到节目中的素人嘉宾身上,满足自己对爱情的幻想。

1.3 烧脑“侦爱”与参与式互动

《机智的恋爱》节目中增加了X恋人这一角色,是节目组设定的NPC,他(她)没有牵手的权利,X恋人是用来假设在实际恋爱当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和陷阱,警醒恋人嘉宾现实生活中的恋爱也会遇到许多的未知状况。如果X恋人动了真心,在完成节目组设置的隐形KPI之后也可以实现身份的转换,拥有爱的权利。这一“烧脑”的游戏规则,增加了嘉宾们身份的不确定性,给观众留有悬念,在关注男女嘉宾恋爱过程中,还要从各种细节中分析谁才是“x恋人”。而且观众并不只是被动地观看节目,他们具有表达的权力,他们可以通过弹幕、评论、社交平台分享等进行多渠道联动,这不仅能够增加观众黏度,而且也增加了节目在社交网络中的话题度和热度。

2.素人恋爱综艺视觉表达方式

2.1 素人嘉宾差异化但丰富的形象塑造

在素人恋爱综艺中,素人嘉宾的形象塑造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其外形要符合广大观众的审美,让观众能够愿意去观看;其次,素人嘉宾的背景应当具有差异化,体现素人嘉宾阵容整体的包容性这一特性。《机智的恋爱》节目中,九个素人嘉宾的身份各异,他们拥有者不同的生活背景、教育经历、工作环境,包括赛车手、舞蹈老师、服装品牌处理人、潮玩公司市场总监、游戏从业者、电竞选手、学生等。他们的性格特点也都大不相同,男嘉宾有阳光运动型、商务精英型、生活居家型等;女嘉宾有温柔气质型、性感成熟型、文艺淑女型等。这种差异化但丰富的素人角色塑造,会在最大范围内满足观众的需求,从而吸引更多关注。

2.2 节目多层叙事形式

到了观察类综艺节目2.0时代,恋爱社交观察类节目模式普遍在“第一现场:真实场景纪实”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从而构成了包括“第一现场:真实场景纪实”、“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和“第三现场:屏幕前的观众”的三层叙事体系。在《机智的恋爱》节目中,“第一现场:真实场景纪实”中的9位来自各行各业的素人嘉宾就集体生活在三亚西岛的恋爱小屋。“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中有六名恋爱侦查员。“第二现场:演播室观察”和“第三现场:屏幕前的观众”可以在“第一现场:真实场景纪实”剧情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看、分析、交流。“第三现场”既能看到“第一现场”剧情发展,又能看到“第二现场”恋爱侦察员们的不同的观点。

2.3 X恋人NPC设定增加游戏趣味性

综艺节目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它具有娱乐性,它是一种非说教式、平等的、放松的的视觉体验。游戏能够给人以亲身参与感和愉悦感。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在承认传播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传播活动本身是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游戏,传播是在“传播快乐”。正如他在《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中谈到:“大众传播之最妙者,当是允许阅者沉浸于主观性游戏之中者。”在节目当中,广大的观众就是“参与游戏的人”,在观看节目的过程当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思维上的参与和情感上的满足。《机智的恋爱》节目中X恋人这一角色就给观众以“游戏参与感”。这种游戏剧情的设定,给节目增加了趣味性,也能吸引到观众一起分析猜测到底谁才是那个X恋人,从而更能够使节目博得关注。

3.素人恋爱综艺出现的问题

3.1 嘉宾形象精英化,与现实脱轨

目前综艺市场上出现的素人恋爱综艺,绝大多数素人嘉宾都呈现精英化的特点。他们绝大多数都拥有高颜值、高学历、优越的家境、体面的工作。事实上,他们仅仅代表着社会上的一个圈层,与大多数观众的差距较远,所以他们展现出的恋爱过程也并不具有普适性。现实中的恋爱需要考虑的远比节目中呈现的要多要复杂,一味美化和剧本化的恋爱过程更可能带给观众的是虚幻的恋爱假象。《机智的恋爱》中九位素人嘉宾从各方面来说都算是社会上的精英人士,在节目诉求之下,极力渲染甜蜜浪漫、戏剧冲突,力图呈现的是类似于“乌托邦”式的恋爱,这其中的恋爱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对广大观众来说是不具备借鉴性的。

3.2 无形中制造焦虑,加剧冲突

素人恋爱综艺节目虽然突出的是素人嘉宾,但这些嘉宾精英化的形象,与普通大众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可以看到,在节目当中,他们从来都是衣着整洁、妆容精致、仪态优雅、自信的闪闪发光。在节目氛围当中,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会下意识的与自己的状态进行对比,这种对比实质上也是一种条件反射性暗示,由于已经在主观上默认了它的存在,这就会在无形中会加重观众的焦虑,例如容貌焦虑、工作焦虑、身材焦虑、学历焦虑等。这就与素人恋爱综艺节目致力于为有需要的观众提供感情方面的帮助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3.3 “标签”化女性,歪曲解读

经过镜头放大后的一举一动更容易被曲解,特别是女生的行为举止更容易被冠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可能是无意中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就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比如“绿茶”“白莲”“心机婊”“海王”“圣母”等。这种给别人贴标签的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直污名化,这种污名化一旦在某个群体或者个人身上固定,就会形成刻板印象,以致最后成为一种偏见。不仅如此,在节目当中,大家对素人女嘉宾的关注不仅停留在恋爱过程本身,还有她们的身材、外貌、性格,甚至是私人生活。在这种歪曲化的偏见下,甚至会引起网暴。《机智的恋爱》中,几乎每一位素人女嘉宾都受到过网友不同程度的网暴,或谩骂或嘲讽。

4.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

素人恋爱综艺的社会服务功能就是为广大有此类恋爱知识需求的人们提供借鉴与帮助。但是目前出现的素人恋爱综艺节目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其本质功能,素人恋爱综艺节目应该注意贴近现实生活,能够真实的为有需要的观众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地呈现浪漫的恋爱假象。

在素人嘉宾的选择上,也应该贴近广大观众的标准,挑选出真正的素人,展现真实的恋爱过程。比如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公司职员、工地工人等。外在形象的要求也需要贴合现实,他们或许没有超高的颜值、精致的妆容、优渥的家境,但是往往真实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在节目的运作与观众引导上,也应该致力于展现最真实的恋爱过程,而不是为了节目效果和话题流量一味地立人设、炒热度、制造冲突和对立,甚至将素人女嘉宾沦为被动的“讨论对象”,出现网暴的行为。在素人女嘉宾的设置中,应该引导网友尊重女性形象的差异化,破除媒介平台本身对女性刻板印象的人设制造。

素人恋爱综艺节目的火爆表明了市场上受众对此类节目的需求还是较大的,但是更多平台对此类节目的复制与追捧,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在大量类似节目当中增加创新性脱颖而出、如何更加真实地展现恋爱过程体现其社会服务功能、如何从视觉传播上引导观众正确看待女性形象等,都是素人恋爱综艺节目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素人恋人综艺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影子恋人
完美恋人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CC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
作为一个交谈者,一本书比一个朋友或一位恋人更加可靠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