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自身优势,融入产业分工:大湾区的县域乡村振兴之路
2022-07-19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教授张慧鹏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教授 张慧鹏
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市化意味着资源要素的集中,形成规模效应,推动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的社会化,从而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也会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合。但人口和资源的过度集中,却会导致城乡关系的失衡,城市出现各种城市病,乡村则陷入凋敝。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然而,要真正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实际上并不容易。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城市的规模优势一旦形成,就会不断自我强化,导致资源越来越集中。我们看到,国内一些大城市和超大城市,就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贪婪地吞噬着周围的资源。
《小康》杂志2022 年6 月中旬刊关于大湾区县域乡村振兴的调查案例,让我们眼前一亮。这些乡村各有特色,有的以农业产业为主,成为大湾区的果盘子、菜篮子、米袋子;有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成为大湾区公众的生态后花园;有的围绕城市主导产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成为专业镇专业村。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能够依托自身的资源,找准自身定位,积极融入大湾区的产业分工。
这种工农城乡格局的形成,和大湾区的城乡发展战略直接相关。大湾区人口超过一亿,整体城镇化率超过80%,但大湾区并不是一城独大,而是由众多城市组成城市群。城市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大中小城市星罗棋布,连绵成片。在城市之间的广大地带,则是各具特色的乡村。城与乡在地理空间上交织融合,在基础设施上互联互通,在产业分工上有机配合。城市和工业提供了就业,吸纳了大量的人口,乡村则提供了优质的农产品和休闲空间,真正形成了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可以说,大湾区县域乡村振兴之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再平衡,对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具有很强的启示借鉴意义。
小康微博互动
@中国小康网:#唐山全国文明城市资格停止# 据@中国城市报 报道:据悉,河北省唐山市“全国文明城市”资格近日已被中央文明办停止。文明城市荣誉属于全体市民,不容抹黑和亵渎。社会各界都应格外珍惜、共同守护文明的善意和城市的温度。
@方方:“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摘得此金子招牌更是惠民新起点,社会各界要坚持厚植文明风尚。然而,唐山在打人事件中形象“大地震”,舆论哗然,文明城市受到严重抹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只是拿到牌子,还需共同努力、久久为功,珍惜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