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巡游
2022-07-19
书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文明的记录者与传播者。千余年的书籍雕版印刷史,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仅是短短的一瞬。在此前漫长的文明进化中,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记录与传播信息的呢?
口传之书
从远古人类语言产生起,人们就开始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见到的事,都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所想及个人经验,借助语言加以传播。这种方法与今天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称为“口传之书”。我国少数民族所传唱的民族史诗,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和蒙古族的《江格尔》等,就是依靠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而流传至今的。
甲骨之书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书籍是商代刻有文字的龟甲或兽骨,距今已有3000余年。当时,为了便于保存,人们将内容相关的几片甲骨用绳串联起来,这也是早期书籍的装帧形式。
青铜之书
商代后期,出现了青铜器铭文。统治者将重要文书铸于青铜器上,以求流传万世。到了西周,随着青铜铸造技术的完善,铭文可以记录较多的文字。其中,已出土西周毛公鼎的铭文就多达500字,是现今已发现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竹帛之书
简牍,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在纸张发明之后的数百年间,它依然被广泛使用。主要是因为我国盛产竹子和木材,物美价廉。我国现存先秦典籍最主要的部分都是通过竹简流传下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的国家,所以很早就利用丝绸来书写典籍,称为帛书。发现于长沙子弹库楚墓的楚帛书和发现于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的汉帛书,是记载《周易》《老子》等重要经典的最古老版。
玉石之书
1965~1966年,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了大量玉片文物,数量达5000余片。玉片上书写有文字,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的订盟誓约,因此称之“盟书”。
这些书于玉石上的文字,是中国现今考古发现最早的毛笔文字,书体为公元前550年春秋时期晋国官方文字,是“文物中国之瑰宝”。
石刻之书
石刻之书历史久远,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是将文字刻于石头或器物上,通过拓印的方法将内容完整地留存下来。这种方法,与后来的雕版印刷术很近似。就印刷复制术而论,拓印术实际上已经是雏形中的印刷术。
写绘之书
魏晉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时期被称为中国书籍史上的“写本时代”,这一时期,造纸术已经成熟,雕版印刷尚未全面流行,书籍大多以纸质写本形式传播。
从中国出版史来看,图书的载体形式,随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不断改进。从世界出版史来看,古埃及的纸莎草书和两河流域的泥版书的发明和使用,创造了领先世界的文明。在欧洲,羊皮和牛皮曾经是图书的重要载体,对知识的传播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泥版之书
两河流域诞生了最早的人类文明——古巴比伦文明。那个地方水多泥多芦苇多,于是人们摘芦苇秆为笔,挖泥巴为纸,创造出人类最早的书籍——泥版书。
泥版书里最有名的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古老的史诗《吉尔伽美什》。
纸莎草书
古巴比伦人挖泥巴,古埃及人则在尼罗河河边采一种独特的纸莎草写书。纸莎草高达2米以上,将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薄片,挤出水分,晾干就成了纸。
纸莎草纸是当年古埃及的出口硬通货,远销希腊、罗马等地,这些地区的人也都用这种纸张写作。而公元前4世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所藏的70万卷图书中,绝大部分都是纸莎草纸书。
羊皮纸书
除了纸莎草纸,古希腊和古罗马人也用羊皮纸写书。羊皮纸是用小羊皮加工而成,白色透明,柔韧纤薄,可以两面书写。所以当时大部头的著作都是用羊皮纸书写的,包括《荷马史诗》。可以说,羊皮纸书是欧洲文化典籍的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