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 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2-07-18

医学信息 2022年13期
关键词:格瑞洛稳定型心绞痛

张 毅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天津 300140)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是冠心病临床表现较为常见的一种分型,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缺氧,但尚未造成心肌损害,临床上多表现为胸痛或胸闷憋气、乏力、出汗、心悸等,通常在活动时或劳累后及情绪激动时易发生[1,2],且活动及休息时均可发生,不可预测,严重者会导致缺血进一步加重,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但是手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术后会触发和加重炎症反应,增加PCI 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风险[4]。术后抗血小板、抗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氯吡格雷是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且具有降低炎性因子的作用[5]。替格瑞洛属于新型P2Y12 受体抑制剂,起效快,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时间短[6,7]。本研究选择2019 年8月-2021 年5 月在我院行PCI 术的84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 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5 月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行PCI 术治疗的84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20 例;年龄27~72 岁,平均年龄(49.10±2.20)岁。观察组男23例,女19 例;年龄29~74 岁,平均年龄(49.78±1.90)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8];②均进行PCI 术[9]。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陈旧性心肌梗死、PCI 治疗史、严重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风湿性心脏病;③随访资料不完善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上海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术后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20%。

1.3.1 对照组 采用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规格:75 mg/片]治疗,2 次/d,75 mg/次,连续治疗4 个月。

1.3.2 观察组 采用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规格:90 mg/片)治疗,2 次/d,90 mg/次,疗程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炎症因子水平(hs-CRP、WBC、中性粒细胞)、缺血(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心源性猝死、脑血栓)和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反应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腹痛、便秘、腹泻、皮疹)。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 21.0 版本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hs-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52%(4/42),低于对照组的21.43%(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3,P=0.017)。

2.4 两组血小板反应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小板反应指数比较(±s,%)

表3 两组血小板反应指数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PCI 术可疏通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脏血供的有效方式[10,11]。但是PCI 术后存在内皮损伤、炎症反应等情况,会造成内膜愈合延迟或再狭窄[12]。同时激活的不稳定性粥样斑块会表达较高的炎症因子,进一步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加冠脉血栓形成[13]。氯吡格雷是PCI 术后经验性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预防血栓形成,减缓血管阻塞性病变的发展[14]。替格瑞洛同样属于抗血小板药物,但是与氯吡格雷优劣势存在争议[1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hs-CRP、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其勇等[1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采用替格瑞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PCI 术后患者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预防冠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作用机制不同,替格瑞洛的活性成分可与P2Y12 受体发生可逆性结合[17]。同时,通过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效发挥保护血管和心脏的作用[1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缺血事件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9.04%,出血事件发生率为9.52%,低于对照组的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采用替格瑞洛预防缺血和再出血事件效果突出,可降低PCI 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替格瑞洛自身的生物活性不同于氯吡格雷,它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酶生物转化,可直接作用于血小板,且代谢后的产物具有替格瑞洛同样的活性,可进一步增强血小板抑制作用,从而有效预防缺血事件发生;而停药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可快速恢复,从而降低出血的风险。治疗后,两组血小板反应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格瑞洛降低血小板反应指数效果更好,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更强。由于作用机制不同,替格瑞洛可迅速阻断血小板聚,发挥更好的心肌修复作用。此外,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 术后缺血事件及炎症因子水平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可降低缺血事件,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血小板反应指数,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有效的抗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猜你喜欢

格瑞洛稳定型心绞痛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