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至2020年湖州市食源性腹泻病原菌检测结果分析

2022-07-18秦美芸强鑫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弧菌食源性致病菌

秦美芸 强鑫华

食源性疾病多由饮食中某些菌类、病毒类等物质侵入机体后诱发的中毒性、感染性等疾病[1],是一种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WHO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1/10的患者是因误食安全性较差的食物而诱发疾病,每年由食源性引起疾病的人数庞大,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我国从2011年开始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体系,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是浙江省第一批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之一,开展本地区食源性腹泻主动监测。该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5至2020年本院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腹泻标本检测结果,为湖州地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至2020年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腹泻患者4,171例。纳入标准:每日大便≥3次,粪便性状呈稀便、水样便、黏脓便或脓血便等),留取的粪便标本在1 h内送至微生物实验室。

1.2 研究方法 (1)肠道门诊送检的粪便标本检测按照《浙江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进行。致病菌菌种鉴定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配套的鉴定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浙江杭州怡丹公司供货;血平板购自广州迪景公司;SS琼脂干粉、4号琼脂干粉购自浙江杭州滨和生物公司。(2)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3、WHONET5.6统计软件以及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获取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4,171例腹泻患者中,男2,072例、女2,099例,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9组,以21~30岁组和31~40岁组的发病率最高,分别为21.03%、16.92%,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年龄段检出的病原菌分布 检出菌种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75%)、副溶血性弧菌(4.53%)、气单胞菌(2.95%)、沙门菌(3.14%)、非01非0139霍乱弧菌(0.60%)、河流弧菌(0.43%),致病菌种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检出病原菌分布

2.3 不同年份的病原菌检出率及菌种分布 2015至2020年,每年肠道门诊的腹泻患者就诊量相差不大,自2017年始,病原菌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27.35%、21.52%、17.82%、12.52%。近6年总的阳性检出率为20.45%,每年检出的致病菌菌种无差异(P>0.05),均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嗜水/豚鼠气单胞菌、沙门菌、霍乱弧菌(非01非139群)、河流弧菌这六大类。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检出的病原菌菌种分布

2.4 不同月份病原菌检出情况 引起食源性腹泻的各类致病菌,在每年的5月份开始升高,7月至9月到达最高峰,12月至次年2月检出最少,说明致病菌检出有明显季节性。见图1。

图1 食源性病原菌检出株数月份统计图

3 讨论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子进入人体引发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分布非常广泛,也是直接导致公众健康的危险因素。我国每年有上亿人发病,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原因中以细菌最常见,危害也最大[3]。因此,我国开展食源性疾病的主动监测工作,要求各地设立哨点医院,开展特定致病菌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对特定致病菌分离鉴定,为食源性疾病诊断提供证据[4]。据报道,济南[5]、宁波[6]、广西[7]、长沙[8]、甘肃[9]等地都进行过食源性腹泻的研究,沿海、内陆细菌性腹泻的发病率不同,而且各地区检出的致病菌菌种也有差别,表明腹泻病原菌引起的食源性腹泻疾病在各地普遍发生,而且有其独特的致病菌谱。因此,各地对该地区致病菌种类的长期监测意义重大。

本研究收集的4,171例腹泻样本中,能培养出病原菌的只有853例,占比仅20.45%,可能与我国抗生素药物获取渠道简单,大部分患者在就诊前已自行服用抗生素,而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都比较敏感,导致培养结果出现假阴性,这也给腹泻病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许多城市数据显示,食源性腹泻发病的例数很多,但致病菌检出率均在20%~40%,也说明食源性腹泻的发病率高而致病菌检出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8,10,13,11,15-17]。各地在细菌性腹泻防治上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特色进行开展。

研究显示,浙江省湖州地区最近6年总的致病菌检出率为20.45%,阳性检出率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异[7,12-15];致病菌种类繁多,前3种分别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8.75%)、副溶血性弧菌(4.53%)和沙门菌(3.14%),与辽宁[16]和北京[17]地区报道检出的菌株排名不同,但与李宏杰等[11-12]报道的结果类似,表明无论是检出率还是检出菌株的排序都存在地区差异,尤其是在沿海、内陆地区,因地理环境以及风俗、饮食习惯不同导致差异较大。湖州地区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水产养殖业发达,水产、海产类食物与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性别分布上来看,发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菌性腹泻与性别不相关。从年龄分布上来看,腹泻病主要发生在21~30岁、31~40岁,分别为21.03%、16.92%,与刘伟等[15]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可能与该年龄段社会活动频繁有关。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工作族生活不规律,外卖已成该年龄段的首选,而餐饮业以及外卖餐盒等包装的卫生条件参差不齐,食物保存条件不足导致食物变质频繁出现,引起食源性腹泻的高发。从年份统计数据来看,近6年湖州地区食源性腹泻致病菌的检出率以2017年为最高(27.35%),分析可能与2017年本地气温为近几年最高相关,夏天温度超过40℃,夏秋季平均气温是最近6年内最高的年份,而天气炎热更容易导致食物的变质,使得感染性腹泻疾病数量剧增。而2020年的阳性率仅12.52%,分析可能是由于新冠疫情防控,人们都居家为主,聚集性、餐饮活动均明显减少,进而导致2020年相较于之前5年的阳性率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也说明,湖州地区相关部门对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取得了一定效果。从月份统计结果来看,本地区食源性腹泻的致病菌检出,无论哪个细菌种类,都有明显季节性分布,每年4月至5月检出率开始攀升,7月至9月到达高峰,12月至次年2月份检出率最低,分析原因是腹泻致病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比如温度、湿度等。该地区的气温每年4月至5月开始升高,致病菌检出也开始增多,7月至9月为该地区全年气温最高的月份,致病菌生长繁殖条件最合适,检出率也最高,而12月至次年2月进入秋冬季,气温降低,不适于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因此检出率也是最低的。

综上所述,浙江省湖州地区腹泻疾病发生率不低,发病以青壮年为主,且疾病发生与患者性别不相关;致病菌种类分布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有明显地域性差别;腹泻疾病发生率近4年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并且出现明显季节性分布。相关部门可以根据湖州本地特色继续做好腹泻疾病的防控工作,尽可能降低感染性腹泻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弧菌食源性致病菌
销量增长200倍!“弧菌克星”风靡行业,3天杀灭98%弧菌
秋冬季高发食源性疾病的危害与预防
注意:这种菌很“要命”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美味海鲜为何会变成致命毒物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