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疗效观察

2022-07-18王金鑫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内镜离子发生率

王金鑫

胃十二指肠出血是上消化道大出血中最常见的原因,属于消化内科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多以上腹痛、腹胀、压痛以及腹肌紧张等为常见临床症状,且病情易反复,通常保守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止血[1]。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其在胃十二指肠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2]。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止血治疗作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虽具有一定止血效果,但是患者治疗后具有较高复发率[3]。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作为非接触性电凝固技术之一,不仅可以对患者出血部位作出快速正确的诊断,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止血效果[4]。本文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十二指肠出血的效果及对有效止血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8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114例。(1)纳入标准:符合胃十二指肠出血的诊断标准[5];Forrest分级为Ib~IIb级;能够耐受胃镜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年龄<18岁;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肿瘤疾病或者其他严重消化道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男30例(52.63%),女27例(47.37%);年龄29~68(45.66±10.09)岁;胃溃疡40例(70.18%),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0例(17.5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12.28%);溃疡病程0.5~4(2.45±0.67)年。观察组,男28例(49.12%),女29例(50.88%);年龄27~69(45.61±10.13)岁;胃溃疡38例(66.67%),十二指肠球后溃疡11例(19.3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例(14.04);溃疡病程0.5~3.5(2.40±0.65)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使用药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61021666,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国药准字H12020526,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聚桂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45,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1)对照组:予以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以0.5% 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冲洗并有效暴露,然后再以1∶10,000盐酸肾上腺素溶液均匀注射于出血部位,共注射六个点,每点注射剂量为1 mL,待出血停止后,再注射聚桂醇注射液至其完全止血[6]。(2)观察组:应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先以0.5% NE对患者出血部位进行有效冲洗并有效暴露,在胃镜内导入探头导管并送至出血部位,仪器功率设置为(45±5)W,标准电凝指数控制在A40至A50,氩气流量控制在2~3 L/min,于患者出血部位上方3~5 mm进行凝固治疗,治疗时间控制在2 s/次,直至病灶出血表面泛白或者见发黄黝黑,若出血部位5 min内未发生再出血,则可结束凝固治疗[7]。

1.3 观察指标 两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止血情况、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治愈、好转以及无效[8],若患者治疗后无出血,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恢复正常的同时胃液澄清,则视为治愈;若患者治疗后24 h内出血止住,且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则视为好转;若达不到上述标准,则表示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有效止血,包括记录初次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其中初次止血成功是指内镜下止血完成后病灶停止出血10 min后未发生再出血,且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均大为好转[9];再次出血则是指患者治疗3 d后病灶发生再次出血[10]。并发症情况主要统计患者治疗后发生穿孔、疼痛、炎性肉芽肿以及感染的例数。应激反应指标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57,n(%)]

2.2 两组的有效止血情况、止血时间比较 观察组初次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有效止血情况、止血时间比较(n=57)

2.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57,n(%)]

2.4 治疗前后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NE及E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E及E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比较[n=57,(±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的应激反应指标变化比较[n=57,(±s)]

组. NE(μg/L. E(μg/L)治疗. 治疗. 治疗. 治疗后对照. 65.48±3.91 47.11±2.85 55.95±4.04 40.21±3.62观察. 65.32±3.96 39.62±3.07 55.87±4.06 30.17±3.14 t. 0.217 13.499 0.105 15.818 P. 0.829 <0.001 0.916 <0.001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出血多由胃十二指肠溃疡侵蚀到消化道黏膜下的血管所致,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及方式的改变等,胃十二指肠出血发病率呈现出一定上升趋势[11],治疗以药物、手术为主,其中药物治疗的止血效率相对较低,而手术治疗止血效率明显更高。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作为目前临床新型电凝技术之一,可以通过电离氩气产生高频能量来非接触性向出血部位传输能量,进而达到凝固止血目的[12]。蒋丽丽等[13]研究显示,在胃十二指肠出血治疗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有效率高达97.7%,且初次止血成功率高达97.9%,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初次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初次止血成功率,缩短止血时间,与前述报道结果基本一致。关于治疗安全性,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NE及E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提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不仅可以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有效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及损伤。

内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作为一种传统止血治疗方法,通过借助内镜注射止血药物,虽然具有一定止血效果,但是起效相对较慢,且容易导致患者产生较为明显的疼痛感,治疗后容易增加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4],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可以通过高频度的氩离子乳化凝固并收缩出血部位的血管,加之其穿透性较低,且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凝固深度,可以无创止血,因此在有效减少穿孔、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减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刺激和损伤,减轻应激反应[15]。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可以通过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电离氩气所产生的高频能量向出血部位进行非接触性传输能量以达到凝固止血目的,可以实现无创止血;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于一些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合并其他严重消化道疾病或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患者予以排除,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取样,以不断深入挖掘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应用价值,为更多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治疗带来获益。

综上所述,在胃十二指肠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不仅具有良好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初次止血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缩短止血时间,还可以进一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安全性高,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内镜离子发生率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止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一种用于内镜干燥的酒精收集器的设计与应用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