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2022-07-18敖志华李磊熊岗
敖志华 李磊 熊岗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日益增大,大多数人缺乏有效的锻炼,加之饮食习惯的改变,体重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及时并有效开通“罪犯”血管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开通冠脉血管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该研究旨在探讨AMI青年患者行急诊PCI的临床疗效,并与老年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AMI并行急诊PCI患者754例。纳入标准:缺血性胸痛持续>30 min;心电图胸前导联至少2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0.2 mv,肢体导联ST抬高≥0.1 mV,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病<12 h,或发病≥12 h,但有临床和/或心电图进行性缺血依据,伴有持续性心肌缺血症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致命性心律失常;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586例,女168例;年龄≤40岁患者62例,作为青年组,年龄为(36.01±3.76)岁;年龄>40岁患者692例,作为中老年组,年龄为(62.81±9.98)岁。1.2 研究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情况,术前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水平、肌钙蛋白I、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心脏超声、冠脉造影等辅助检查结果,以及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支架急性血栓、需再次血运重建的严重缺血发作、卒中、大出血、主要不良心脑血管病事件(MACCE)情况。PCI术前常规服用拜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600 mg或替格瑞洛180 mg,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经采用Judkins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对“罪犯”血管行支架植入或单纯球囊扩张,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为TIMI3级,术后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抗凝以及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青年组的高脂血症例数、BMI、心室率、LVEF、GRACE评分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 青年组的BNP、肌钙蛋白I、D二聚体明显低于中老年组,AST、TG水平明显高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s)
表2 两组的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s)
注: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G:甘油三酯;CHO: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实验室检查资. 青年组(n=62. 中老年组(n=692. P值BNP(ng/L. 541.92±551.43 1,945.9±3,618.37 0.001肌钙蛋白I(ug/L. 85.61±48.64 225.37±263.65 0.001 hs-CRP(mg/L. 14.08±17.42 14.77±35.08 0.133血红蛋白(g/L. 153.45±17.99 138.92±16.18 0.346血小板计数(×109/L. 236.85±69.14 211.02±93.61 0.245 D二聚体(g/L. 0.26±0.17 0.78±1.45 0.025肌酐(μmol/L). 81.31±16.57 93.98±35.95 0.435 ALT(U/L. 48.20±23.93 56.62±150.33 0.153 AST(U/L. 82.01±85.06 225.09±502.05 0.008 TG(mmol/L. 2.66±3.10 1.42±1.07 0.001 CHO(mmol/L. 4.13±1.63 4.46±1.27 0.486 HDL-C(mmol/L. 1.01±0.38 1.07±0.36 0.784 LDL-C(mmol/L. 2.42±1.24 2.76±0.88 0.561
2.3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MACCE事件比较 青年组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明显少于中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事件、大出血、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冠脉病变情况及住院期间MACCE事件比较[n(%)]
2.4 危险因素分析 以MACCE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LVEF、TG、LDL-C为青年急性STEMI患者行急诊PCI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AMI多表现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急性血栓形成,堵塞冠脉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目前急诊PCI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但急诊PCI需专业技术团队合作,难度相对较大,风险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及介入手术技术经验,临床疗效受诸多因素影响。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中老年组围术期死亡7例,青年组未出现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有1例消化道出血,住院期间出现2例MACCE事件,与中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预后还有待进一步随访。既往研究发现,AMI为中老年人群常见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而且男性心肌梗死发生时间比女性早7~10年[2],因为育龄期女性雌激素分泌水平较高,雌激素具有扩张血管、降低LDL-C及抗氧化等作用,从而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青年男性多有长期熬夜、吸烟、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等诱因导致RAAS系统亢进,激活凝血系统,血小板聚集增强,引起急性血栓形成,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本研究青年组超重或肥胖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有研究报道,青年人冠心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危险因素是肥胖[3],约50%的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有代谢症候群(高血脂、高血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合并代谢症候群的AMI青年患者再梗死率更高[4]。植物性饮食可以帮助预防或治疗肥胖症,以及优化那些有患糖尿病风险人群的血糖水平[5-6]。吸烟是青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7],吸烟可使血小板循环异常活化,促进血栓素a的形成,从而反射性增强血小板在体内活化,而且吸烟会导致脂质在血管内膜上大量沉积,从而促进粥样硬化斑块的产生,导致冠状动脉血栓或血管痉挛[8]。因此,为了预防青少年心肌梗死,停止吸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该研究两组患者的吸烟比例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吸烟例数均占比一半以上,可能与我国吸烟人群基数大相关。该研究中老年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更低,随着年龄增长,基础疾患增多,合并症较多,并且冠脉病变复杂,心功能受损情况也较青年患者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中老年患者就医意识薄弱、治疗态度不积极等原因,极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9]。本研究结果显示,青年AMI患者多为单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局限病变多见,非梗死血管斑块负荷轻,这可能是因为患病时间短,外在诱发因素作用下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增强,继之形成冠脉血栓。有研究表明,青年AMI患者不到一半的人群意识到自己主要心血管事件为高风险状态[10]。AMI除考虑常见危险因素外,仍需注意艾滋病毒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非传统危险因素,与青年AMI风险增加有关。大规模人群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发生AMI风险增加1.5倍[11-14]。低CD4细胞计数和高血浆 HIVRNA水平,与AMI风险增加有关。HIV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免疫激活,以及随后的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导致AMI风险增加的机制[15-17]。还有研究证明,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大肠杆菌都与AMI风险升高有关,独立于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心肌梗死之间的独立联系,归因于反应性低氧激发氧化应激,从而导致冠状动脉微血管损伤和内皮损伤[18]。有研究发现,无论传统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如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都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19],是心肌梗死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本研究并未统计上述的少见危险因素,在再发心肌梗死及远期随访上存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