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022-07-18康周才让张慧霞
康周才让,杨 明,杨 华,加 九,张慧霞
(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养殖产品的种类与产量在显著增加,与此同时,人们对畜牧养殖业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畜产品的品质。对于产蛋鸡来说,产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品种、饲养环境及各种营养因素等都对蛋鸡的产蛋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并且直接关系到蛋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1]。在众多因素中,环境温度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育雏期,雏鸡的抵抗力较差,对温度的要求较高,而在育成期、产蛋期,适宜的温度是鸡只发挥正常生产性能的保证。张雅岚等[2]随机将1 520 只1 日龄海兰褐商品代雏鸡分为高温和低温育雏组在不同温度下观察生长期和产蛋前期的性能,结果表明,稍微降低育雏温度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成本,对鸡的生产性能没有影响。毕艳红[3]选取48 周龄农大3 号蛋鸡,在高、中、低4 种饲养温度下对农大3 号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性能进行测定,研究发现,随着温度降低,蛋鸡需要的能量增多,采食量显著升高;反之则采食量显著下降;鸡舍温度高于蛋鸡舒适温度,产蛋率会极显著下降,鸡只死淘率极显著升高,平均蛋质量显著下降;鸡舍温度低于蛋鸡舒适温度,产蛋率则显著下降。周香锦等[4]对于夏季温度升高蛋鸡的生产性能严重下降,高温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等问题,提出了蛋鸡减少热应激,保持稳产的饲养管理措施。李家伦[5]主要从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3个阶段探讨饲养管理措施,结果表明,育雏期饲养管理包含温度、湿度控制和饲料、饮水供给等,育成阶段饲养管理从体质量等入手,产蛋阶段介绍前期、高产期、后期饲养管理措施,以期望能促进蛋鸡养殖效益最大化。李粉玲[6]提出温度对产蛋鸡的生长、产蛋、蛋质量、蛋壳品质以及饲料转化率都有明显影响。鸡因无汗腺,仅通过蒸发散热是不够的,只有依靠张嘴呼吸散热。所以,高温对鸡的生产极为不利。当环境温度高于37.8 ℃时,鸡可能发生热衰竭,超过40 ℃时,鸡很难存活。根据资料介绍,产蛋鸡的生产适宜温度范围是13~25 ℃,最佳温度范围是18~23 ℃。在较高环境温度下,产蛋数、蛋质量降低,而且蛋壳厚度迅速降低,同时死亡率增加;达到37.5 ℃时产蛋量急剧下降。赵继东[7]提出蛋鸡按日龄可分为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和产蛋后期,每一时期对营养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按照不同的日龄进行饲喂。另外,蛋鸡对高温环境表现的较为敏感,极易发生热应激,环境温度过高时,蛋鸡的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因此,在高温季节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设定最佳的饲喂方案,以把高温对蛋鸡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张权[8]提出了外界环境对于蛋鸡生产的影响:(1)培育优质健壮的雏鸡一般来说,育雏温度从33 ℃开始,每周减少2 ℃,直到21 ℃;在雏鸡8~12 日龄时进行断喙,注意通风换气,以纵向通风和湿帘通风为宜。育雏期关键是提高存活率,育成期关键是控制体质量。(2)给予充足光照对提高蛋鸡存活率、促进产收有直接作用。在雏鸡1~2 日龄时给予24 h 光照,以后逐渐变为8~12 h 恒定光照或自然光照。潘国民等[9]对于蛋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蛋鸡热应激亦称蛋鸡中暑症,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季,由外界温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因素引起。蛋鸡没有汗腺,全身覆盖大量羽毛,有耐寒不耐热的生理特性,一旦环境温度过高或管理不当,极易导致其发生热应激。蛋鸡生产的舒适温度为15~24 ℃,在此区间内蛋鸡的生长性能好,饲料转化率高。当温度处于25~30 ℃时,每增加1 ℃,其采食量下降1.6%~1.8%,产蛋率下降1.5%,温度超过30 ℃在生产实践中,冷热应急多发于夏冬等极端天气,热应激条件下,产蛋鸡的生产性能会显著下降,常表现为平均日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下降,蛋鸡蛋质量减轻,蛋壳质量下降,产蛋率下降[10],死亡上升直至大批死亡,而冷应激会使鸡的维持需要增多,生长缓慢,料蛋比和料肉比增高,冬季低温和鸡舍内温度波动过大,都会使鸡只抵抗力下降,产蛋下降,诱发鸡群呼吸道疾病直至换羽停产,影响鸡群健康和性能的发挥[11]。因此,不同温度下观察蛋鸡的产蛋性能,对于蛋鸡顺利产蛋、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户的收益具有指导作用。
本试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以25 周龄的产蛋鸡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产蛋鸡平均产蛋率、平均日采食量、料蛋比的影响,用以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2020 年4—9 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选择240 只25 周龄的芦花鸡进行试验。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 将240 只产蛋鸡随机分成3 组,每组80 只鸡,试验期为10 周(25~35 周龄)。第1 组鸡舍的温度控制在-2~4 ℃,设为应激低温;第2 组鸡舍的温度控制在15~21 ℃,为对照组(正常温度);第3 组鸡舍的温度控制在28~34 ℃,设为应激高温。通过湿帘、大型空调调节鸡舍的温度。
1.2.2 饲养管理 产蛋鸡要进行严格的饲养管理,产蛋率在20%时,相关养殖人员需要进行过渡期的调整,不能突然更换饲料,更换饲料的时间要在5 d 左右。保证饲养环境的卫生,鸡舍内走道和墙壁要定期消毒,保证空气质量,每周要彻底消毒,并且每月要对鸡舍内的水管进行清洗,防止细菌滋生。每5 d 清理1 次粪便。在饲养管理时,需要对产蛋期的光照时间进行合理控制,适当地增加光照时间[12]。常通风,保证空气新鲜,不过于追求鸡舍内的温度,以免鸡舍内空气出现污染诱发各种疾病,如呼吸道疾病。此外,需要每2 周检查鸡群的平均体质量,可以结合标准化的参考标准。采用笼养的方式,给产蛋鸡接种疫苗,减少噪音,保持鸡舍安静,让鸡群顺利生产[13]。为满足鸡的营养需要,提供优质、营养全面的饲料,及时增加饲料中钙的含量,控制鸡的体质量增加,防止过肥影响产蛋,并可节约饲料成本,定期搞好鸡舍内外、水槽、料槽、用具等的消毒[14]。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试验期间,记录产蛋鸡每天产蛋率以及产蛋质量,每2 周统计1 次采食量,最后统计总产蛋数、采食量,计算平均产蛋率以及平均日采食量,并根据记录的产蛋质量,计算料蛋比。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 工作表将原始数据统计整理后运用SPSS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显著性分析。试验数据结果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蛋鸡平均产蛋率的影响
在试验期内,通过比较各组的平均产蛋率可知(表1),试验2 组的平均产蛋率最高,为94.0%,试验3 组的平均产蛋率最低,为80.0%,试验1 组和试验3 组差异不显著,试验2 组极显著高于试验1 组和试验3 组(P<0.01)。因此,在15~21 ℃温度下产蛋率最高。
表1 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Tab.1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laying hens
2.2 温度对蛋鸡平均日采食量的影响
由表1 可知,试验3 组平均日采食量最低,试验1 组平均日采食量最高,试验2 组和试验3 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1 组极显著高于试验2 组和试验3 组(P<0.01)。说明在-2~4 ℃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消耗的饲料较多,在温度28~34 ℃较高的温度条件下消耗的饲料较少。
2.3 温度对蛋鸡料蛋比的影响
在试验期内通过比较3 个组的料蛋比发现(表1),试验2 组料蛋比最低,试验1 组的料蛋比最高,试验1 组和试验3 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2 组极显著低于试验3 组和试验1 组(P<0.01),说明在温度15~21 ℃条件下料蛋比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用于蛋鸡的饲养过程中[15]。现代蛋鸡养殖和传统的粗放式饲养有很大的区别,从健雏的选择,饲养到疾病的防控。从环境温度的控制到定期清理粪污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16]。温度作为蛋鸡养殖过程中最难把控的变量。常常需要人为干预,特别是极端天气下的应激温度对产蛋鸡的影响巨大。本试验通过研究温度对平均产蛋率的影响发现,应激温度能显著降低平均产蛋率,并且温度能够显著影响平均产蛋率。导致这个的原因可能是温度过高使得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从而导致蛋品质下降,产蛋数量减少,严重时会导致鸡只的死亡[17]。应激低温会使鸡需要更多的能量维持自身的温度,用于产蛋的能量相应减少。在温度多变的冬季,蛋鸡只能在寒冷的鸡舍内缩成一团,通过分解体内的脂肪产生少量的热能来抵御寒冷,产蛋率也相应下降[18]。所以,冬季保持鸡舍内温度是关键的。蛋鸡在夏季和冬季的能量消耗有差别,冬季比夏季消耗能量更多,由于夏季环境温度高,导致产蛋率减少[19]。
本试验通过进一步研究温度对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发现,应激低温环境下采食量明显增加,应激高温和适温条件下差异不显著。说明平均采食量与温度密切相关,并且温度能够显著影响平均采食量。应激低温条件下蛋鸡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的外界环境,从而采食量增加,产生的能量维持自身的热量。应激高温条件下蛋鸡的采食量会下降,消化能力降低。为了降低温度鸡只会饮用大量的水,进一步导致采食量减少。只有在适宜温度条件下,既能维持蛋鸡产蛋的需求还能降低饲养的成本。因此,在生产实践中,适宜温度条件下对节约产蛋鸡的饲养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研究温度对于料蛋比的影响发现,应激温度能够显著增加料蛋比,说明正常温度是维持较低料蛋比的主要因素。料蛋比作为蛋鸡产业最关注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的耗费,增加产蛋效益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收入。试验结果显示,适温条件下,蛋鸡的料蛋比最低,应激温度能显著的增加料蛋比水平。
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农户往往忽略了温度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在环境多变的自然环境下,动物只能逆来顺受,适当的增加动物福利,人为的满足动物的需求能起到增产增效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需注意:(1)产蛋舍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夏季可根据鸡舍自身情况制定降温措施。由于现在大部分鸡舍为密闭鸡舍,加强鸡舍内的通风是降温的最主要手段;也可以在鸡舍内安装吊扇,或者安装风机,以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促使鸡体散热,在炎热时段还可以配合使用湿帘降温,这种方法经济有效,可快速达到降温的效果[20]。在鸡舍外种植绿植,这样既可以增加美化也可减少尘埃以及阳光对鸡舍的辐射。冬季天气寒冷,鸡舍应该减少冷风的进入,加固鸡舍墙体悬挂厚门帘都能起到保温的作用。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通常要求在舍内增加一些取暖设备,如热风炉、生火炉等,以使舍内温度提高,确保达到最适宜的产蛋温度[21]。(2)加强饲养管理。加强人工的饲养管理是蛋鸡减少夏季热应激的关键措施,定期清扫鸡舍卫生,及时给蛋鸡饲喂消暑饲料是避免蛋鸡发生热应激的重要手段[22]。冬季,由于环境干燥,水温很低,冰凉的冷水会让蛋鸡产生拉稀等的现象发生,甚至会有传染的现象发生,严重时会造成蛋鸡死亡。合理控制蛋鸡的饲养密度是另一大避免产生应激的举措。夏季饲养密度过高会发生热应激的情况发生,适当的保持鸡只之间的间距能显著提升蛋鸡的生产性能,减少细菌的滋生。(3)注意环境卫生。夏季温度较高,易发生细菌的滋生,因此,需要保持鸡舍的卫生。一般夏季的早晚都要对鸡舍彻底清扫,使鸡舍保持干燥[23]。在夏秋季节,应加大鸡舍的通风量,防止鸡只中暑。冬春季节,要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防止强风的涌入使得温度骤减,冻伤鸡只。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鸡舍内采用纵向通风的效果要显著好于横向通风[24]。加强夏季通风,排除甲烷等的有害气体,吸收清晰空气可以改善养殖场内部的环境问题,冬季也需适当通风换气。
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温度范围,研究不同温度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应激温度能显著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因此,在夏冬等温度极端变化时期,合理控制环境温度对增加蛋鸡平均产蛋率、减少平均日采食量、降低料蛋比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