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在上海电影博物馆的中国电影记忆
2022-07-18
《大众电影》创刊号
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三楼展区,你会看到这本老杂志。《大众电影》杂志1950 年6 月1 号创办于上海,它最有名的一项活动,是在1962 年5 月举办“大众电影百花奖”的群众评奖活动。在80 年代,《大众电影》的发行量曾经高达947 万册,创造了电影杂志单期销售量最高的世界纪录。电博珍藏的这本创刊号,承载了一代影迷的光影情怀。
吴贻弓《城南旧事》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奖牌
这件展品是上影著名导演吴贻弓在上海电影博物馆开馆前捐赠的。你能看到奖牌上有一只金鹰——1983 年,吴贻弓导演的电影《城南旧事》在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荣获了最高奖项“最佳故事片金鹰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国产影片。
夏衍写给张石川的信
1932 年,著名作家夏衍担任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与张石川等中国第一代电影人互相学习成长,经历了一段难忘的岁月。1947 年9 月3 日,身在香港的夏衍给上海静安别墅一二八号的张石川发去了一封信。这封信是应张石川之邀,谈对一部《碧海情天》剧本的意见。岁月流转,电影人的珍贵记忆永存于信中。
《大闹天宫》分镜头画面台本(万籁鸣手稿)
这一册纸张泛黄,但画面色彩依然绚烂的台本,出自上美影经典动画《大闹天宫》的导演万籁鸣先生之手。《大闹天宫》历时4 年绘制,最终完成了15 万4 千多张画面,拷贝全长3140 米,放映时间117 分钟,而它最初的构思,便浓缩在万籁鸣老先生手绘的这本分镜头画面台本之中。
《乌鸦与麻雀》油印剧本
经典电影《乌鸦与麻雀》的拍摄台本珍藏在上海电影博物馆。这份算来已有74 岁高龄的台本既不是文学剧本,也不是分镜头剧本,而是所有制作人员在拍摄现场使用的文本。在拍摄现场,演员、摄影、美工、服化道拿着这个本子,就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桑弧回忆录手稿
1995 年是中国电影华诞90 周年的日子,《当代电影》杂志邀请上影著名导演桑弧写了这篇题为《回顾我的从影道路》的回忆录,在杂志上分四期连载,全文将近三万字,分了九个章节。文字中展现了桑弧导演的电影观:“我拍电影是为了巩固观众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是为了消除人类的隔膜,增强我们的团结,来共同战胜邪恶,为创造更幸福、更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复活的玫瑰》(商务印书馆1924 年出版)
1927 年上映的电影《复活的玫瑰》,是侯曜根据自己1924 年的舞台剧本改编的。上海电影博物馆就珍藏着这本舞台剧本。这本书籍的发现,对于理解早期舞台艺术和对易卜生主义在中国的演化、通俗叙事的发展、影戏观,尤其是对侯曜的研究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毛流浪记》手抄剧本
1947 年年初,漫画家张乐平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三毛流浪记》,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反响,流浪儿三毛成为大众同情关心的人物。由《三毛流浪记》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49 年10 月公映,是新中国成立后公映的第一部国产故事片。上海电影博物馆珍藏的这件藏品,便是影片的工作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