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课后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2-07-17王军越
王军越
摘要: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双减,设计高质量的课后作业,以此可在缓解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保障学科教学质量,还可推动学生学科能力发展,学生通过高质量针对性作业的完成,不仅可掌握语文学科基础知識,还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创新设计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
目前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中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一)作业量过大且效能低下
双减政策持续推进背景下,如何缓解小学生课业负担成为每位教师考虑的重点问题。然而,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落实时均因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在布置作业时仍以题海战术为主,凭借加大作业量的方式巩固课堂知识,此与双减政策相违背,并加大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所设计的单一、呆板语文作业内容也与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相悖。此外,大部分家长为避免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他人,在课后通常会为小学生购买多种多样的试卷、教辅材料,在无形中加大学生作业量,致使学生处于身心疲惫的学习状态中,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日渐丧失,作业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二)作业布置呆板枯燥
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所设计的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形式呆板、单一,同时在作业内容
布置上多局限于教材内容,并未重视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分析,并未设计可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作业,题目创新性不足,学生每日的作业无非为反复多次的识记、练习、书写,此种作业布置模式虽可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记忆,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然而此种作业形式太过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做语文作业产生抵触、厌恶情绪,部分学生甚至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态度,不仅会对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形成阻碍,也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产生影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评价固化、陈旧,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特点发现,对于他人尤其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尤为在意。目前仍有部分教师针对作业的评价仍停留于优、良、可、差与对错的单一评价中。此种单一的作业评价方式无法将作业评价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学生针对此类评价也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学生将会轻视语文作业,学生通过教师的作业评价,无法对自己的学习不足、学习优势形成正确认知,也无法找寻努力方向,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提升,小学生盲目学习语文知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形成阻碍。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与实践
(一)制定合理的作业设计目标
在设置作业时,应该制定合理的目标,保持作业的目标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比如在课堂学习完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堂的随堂练习作业。在设置作业之前,应该具体结合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作业的设置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图像认识词语,联系实际的生活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识字转盘的方式布置课堂作业。首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识字转盘,使得学生明确生活洗手间中一些用品词语,比如在转盘上有牙膏、毛巾、香皂等各种各样的图片,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图片上对应的词语运用学过的句式,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填空作答如:清早起床,小明在卫生间用。第二个句式是清早起床,小明在卫生间用,还用。第三个句式是清早起床,小在卫生间用,还用,小玲真是的好孩子。通过这一教学案例,让学生自主的制作关于厨房,客厅等各个场所的识字转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识字练习,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布置课堂练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增强识字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解决普通识字练习中枯燥无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识字练习兴趣。
(二)注重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将知识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尤其是作文,教师日常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兴趣,若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就能把作业和学生对生活的探究兴趣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从书本走向现实,使作业成为学生生活的向导。语文教师布置作业应关注到“统一要求与选择性相结合”,加大学生作业分层差异性的执行力度,设计的作业要有可供学生选择的自由度,能尽量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兴趣需要,使学生能在不同的学习基点上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现有的水平现状,对学生的知识储备、经验水平、能力高低等方面的情况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契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作业的难度可层层递加。其次,除了考虑到学生的“现有水平”,还应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相应梯度的作业。
最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道路上的向导,需在必要时提供一些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资料,作业的数量和难度要遵循适宜原则。
(三)布置层次性的语文作业
在布置语文作业时,应该注重减少作业的数量,提高写作业的质量,才能有效的减轻学生完成作业的压力,积极的落实双减政策。但是目前很多语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非常随意不能增强作业的教学价值,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应该不断的优化作业的布置形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布置合理的作业,还要采用不同的作业形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布置一样的作业,导致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完成作业,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无法完成作业,这不能真正的发挥作业的教学价值,所以应该布置层次性的作业,突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练习,使得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举一反三。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合理的划分层次,这需要教师了解每一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分层,第一层次的学生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对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较强,遇到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可以进行主动的思考写出答案;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适当的进行拓展练习;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所以需要让他们掌握基础类的知识,打好语文基础即可。
结语
双减政策持续推进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需重视作业设计形式的优化,以缓解学生课业负担为前提,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促使学生可通过高质量作业的完成,掌握学科知识,达到学科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丽娜.巧设计精练习提素养“双减”下的语文作业优化[J].上海教育,2021(31):74-75.
[2]罗莲洪.小学语文习作分层设计的策略探究[J].商业故事,2017(1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