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科学作业设计难在哪里
2022-07-17杨娇马莹华
杨娇 马莹华
一、作业设计依据
1.主题分析。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不仅要学科学,更要用科学,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昆明,煮小锅米线通常会用到豆芽这一配料,那豆芽是怎样来的呢?这是确定主题的来源之一,来源之二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3种子长出了根、1.4茎和叶的相关科学概念。
2.学情分析。
孩子们在四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和植物根、芽、茎的生长顺序,也知道了植物生长的条件。具备初步设计探究计划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探究计划并实施。
二、作业设计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复习巩固种子发芽条件和植物生长条件以及根、芽、茎的生长顺序。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的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作业设计内容
根据新课标要求,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后,对作业设计内容有以下规划:
探究开始前先和学生探讨昆明的美食,引出豆芽这一配料,再制定探究计划,让生活与理论联系起来。确定主题后,准备探究材料:绿豆种子、沥水篮、小盆、两块纱布、黑色塑料袋。与学生约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并提交观察反馈。其中探究步骤很重要,这是豆芽是否自制成功的关键,也就是先选种,再泡种,然后放种,最后装袋。特别提示:沥水篮要放置在黑色塑料袋中,定期喷水,观察记录。学生在明确任务后就能在假期实施。
四、作业设计意图
此探究实验观察的设计意图不仅仅在于巩固《植物生长变化》单元中相关的科学概念,更是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会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究,同时感知植物的根的向地性、向阳性。
五、作业呈现形式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式呈现观察内容,可以是拍照、编儿歌、图画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开学后,学生以自评、互评、小组评等方式评选优秀作品,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同伴之间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此外,我还将分享一组绿豆在阳光下发芽生长的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发现阳光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六、作业设计点评
中长期作业是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中长期科学作业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和独创性思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完成中长期作业的情况不容乐观,真正靠观察、比较、设计、实验来圆满完成中长期作业的学生较少,那么中长期作业的设计难在哪里呢?
首先,杨娇老师设计的四年级中长期作业《豆芽成长记》从昆明孩子常见的小锅米线需要豆芽入手,让孩子做身边能做的科学种植,引发了学生极大的种植兴趣。换句话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中长期科学作业设计的前提。
第二,为了更有效地实施和评价学生的中长期科学作业,需要老师的定期反馈和评价。中长期科学作业刚开始时,学生觉得很新鲜,兴趣很大,时间一久就会出现耐心缺乏,半途而废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定期让学生把自己种的小植物带到学校,互相介绍自己的“小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从中体验种植的乐趣。同时也可以生生互评,取长补短,互相进步。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種植的小植物,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为主,调动他们探究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对每位学生的观察记录,定期开展“观察成果研讨会”,把学生所有的发现整理出来,有目的地进行研讨、交流。
第三,重视家长的辅助作用。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协调工作,对学生完成中长期科学作业非常重要。众所周知,中长期的科学作业难在学生不能从一而终,所以需要和家长达成共识,在孩子遗忘观察记录时适时提醒。另外,学生能想到的记录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制作PPT、拍视频、拍照等,对四年级学生而言,一些记录工具学生可能还没有,此时可以请家长协助。学生在记录过程中,拍照技术、视频剪辑技术也相对薄弱,家长是孩子最直接的请教人与指导者。作为科学老师,我们要构建家长与学校沟通的桥梁,想方设法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共育,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能量来源。
有效地完成科学课中的中长期作业,能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科学研究没有终点,作为科学老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各种资源,为学生的科学学习服务,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