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科技观及其启示

2022-07-17张萍萍

速读·下旬 2022年4期
关键词:启示马克思

张萍萍

◆摘  要: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是工业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期,他通过自己深刻的观察和总结归纳,提出了关于科学技术的相关理论,他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具有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马克思的科技观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他的研究虽然是在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下开展的,但是,他抽象出了科学技术的一般本质,对整个人类正确的认识世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我们要深刻挖掘马克思思想中所蕴含的科技观,在此基础上,将其与中国当前及未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为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伟大的中国梦助力加油!

◆关键词:马克思;科技观;启示

一、马克思的科技观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科技观的核心内容。马克思在《资本论》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他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研究自然科学,在当时,他发现自然科学能够改善人们的吃、穿、住、行等生存条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因此,他通过分析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中的应用,最后重点总结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部分。

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期,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期,同时大工业的发展速度也是人们难以预测的。他通过考察,最终得出了资本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而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他还提到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勞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一般来讲,随着社会和生产的需要,劳动对象的范围将会进一步的扩大,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能够运用一定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他们才能够创造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器和设备,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也只能由劳动者来完成。就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绽精纺机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的力量。”因此,想要在当今社会取得科技的迅速发展,就必须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因为只有当劳动者有足够的知识力量时,他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知识力量转化为科学技术,最终推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归根到底总是来源于发挥着作用的劳动的社会性质,来源于社会内部的分工,来源于智力劳动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前者讲的是管理的科学,后者所讲的就是自然科学即科学技术,这对于整个全人类的发展,都曾经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力”,这是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科学的认识,至今都对人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技术是具有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科学技术使得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能够开发和使用更多新的原料和燃料,并通过对新资源的使用创造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劳动产品。劳动资料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更加先进的机器和设备被创造出来了,劳动者可以使用更高效率的生产工具进行工作。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深刻的改变着劳动者们,它要求劳动者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能够快速的掌握高端的机器和设备的运行过程和原理。这些都表明了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变革。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和就业结构,例如,在科技水平较低的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中,农产品的生产就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向,其劳动者也是农业劳动者居多,但在科技水平较高的以工业为主的社会中,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因此,科学技术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不仅促进了传统农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工业革命,随后又推动了大机器的现代工业产业和新的服务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会使国内的政治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会使得国际格局也发生一定的变化。从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哪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高,哪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强盛,最终就能影响国际经济政治的发展。

最后,科学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就生活方式而言,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低的社会,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人们只能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从事生产活动,能够拥有的闲暇时间很少,除此之外,人们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方式也特别少,而且只能进行近距离的交流。但随着科学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起以往人们有了空闲时间,能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彼此之间也能够进行更广泛的信息交流,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物质条件。

就思维方式而言,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例如,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态度从最开始的征服自然转变到现在的保护自然,逐渐获得了关于自然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认识能力能够不断突破自身的局限而获得提高,使人们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方式解决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总之,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它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着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

二、马克思科技观的当代启示

(一)加深对科学技术本质及其作用的认识

目前,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国家综合国力的核心竞争因素。因此,我们只有加深对科学技术本质的认识,才能够使科学技术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首先,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的概念。科学是指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技术则是指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于手段。从这两个涵义可以看出,科学主要解决的是理论方面的问题,而技术解决的是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客观的讲,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不会对人和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科学技术的作用受到了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能够使科学技术的作用的得到很好的发挥,我们应该要全面地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既来源于人类实践活动同时也影响着人类实践。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生产力,是现代社会生产及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的推动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改变了产业结构。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代替了手工业,工业领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工业所占的比重远超过农业的比重,随着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第三产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逐渐超过了农业和工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例。

除此之外,科学技术也推动了社会和人类文明发展。科学技术在转变为生产力之后,丰富的物质资料就会以更加快速的方式被生产出来,其质量也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就解决了人们之间因为物质资料的不足所产生的矛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有助于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科学技术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现代社会,人们可以用更多的科技产品,例如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的电子产品进行日常的交流,这种方式极大的节省了人们的时间并且提高了办事效率。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开阔人们的视野,人们认识事物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在不斷的发生着改变。

在科学技术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一些消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出现,目前人类最关注地就是生态环境的问题。由于对利益的不同考虑和追求,人们在利用已有的科学技术进行社会实践时,经常对大自然中所存在的有限资源无节制的使用,从而使得整个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很大程度上都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所引起的,当前,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不当使用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之一。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趋利避害,要以用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去使用科学技术,以减少或消除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使科学与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达到真正的和谐,进而推动人类全面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其核心都在于人,因为只有人才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不断地把理论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度,也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技术才能够被真正的推进,因此,为了社会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了使人们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政府需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

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明确人才的培养方向是关键。如果“科技人才在一个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并快速的转化为产业技术,那么相关的产业就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实现以技术优势抢占市场占有率,从而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政府应该通过对国内市场的观察和对国际市场的判断,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制定出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尤其要对目前国际上一些还尚待突破的技术领域加强人才的培养和训练。与此同时,对于目前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领先的技术,依然要继续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使中国处于领先的科学技术依然保持世界第一。

恩格斯曾说:“如果我们有哲学家和我们一起思考,有工人和我们一起为我们的事业奋斗,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我们前进呢?”在他看来,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因此,国家在培养人才时,应该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都考虑到培养计划当中,要做到抓关键、抓少数的同时,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制定计划。在新时代来临之际,为了能够更早的实现中国梦,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要加紧对农业科技人才、工业科技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继续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特别是注重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一方面,社会上应该营造一种推动科技人才不断创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一般来说,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能够活跃学术气氛,能够催人奋进,使人不断取得进步,反之,则使人颓废。另一方面,国家应该进一步推进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要强调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鼓励和组织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此外,在培养科技人才方面,我们也要逐步的建立起以市场为主导的合理规范有序的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更多的科技人才会不断被挖掘出来,中国的科学技术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0.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7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人民出版社,1963:372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胡锦涛.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12-16.

[9]刘庆申.马克思科技思想视阈下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D].苏州大学,2015.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595

猜你喜欢

启示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