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微写作,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2022-07-17徐斌彬
徐斌彬
【摘要】中国教育进入改革的深水领域,教学需要聚焦学生学科素养发展,通过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对语文进行深度学习,而作文的深度学习要从微写作入手,搭建生活、技巧、课本、口语表达与写作的桥梁,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微写作;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出台,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为目的,推动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进程。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全新的课程理念,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高到教育中核心的位置。中国教育革新运动进入到改革的深水领域,语文教学需要围绕学生学科素养发展去设计,通过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深度思维的形成,提高教学的育人水平,真正实施发展性教学,满足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高要求。就语文学科而言,引导学生在作文上进行深度学习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作文要实现深度学习可以从微写作上去着手。
一、搭建生活与微写作的桥梁,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能忽视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深度学习存在同样的特性。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是进行深度学习的首要条件。如何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深度学习呢?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便会调动自主性与积极性来深入了解,进而去了解事物更深层次的本质。因此,真实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重合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学习动力便会得到提高。
例如,有一段时间,体育要进行阶段测试,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强训,大部分学生都苦不堪言。在此情景下,笔者分组设置了关于体育特训的微写作任务,第一组写体育特训过程的感受;第二组写探寻体育训练背后的意义;第三组寻求缓解训练的疲劳的方法。不同小组写作之后进行交流经验时,对体育特训有全面而直观的感受。同时,源于亲身体验的经历,对于训练之后带来的超越自我有丰富的感知,每位学生的微写作作品都是打动人心的。
又比如,某次课后服务放学时,大雨滂沱又遭遇交通大堵塞,笔者布置如下微写作任务:回家的艰难、回家路上的声音、回家的心路历程、解决雨后的交通堵塞的办法。同一小组的不同成员完成不同的微写作任务,全班学生在交流时,惊讶地发现“艰难回家路”,可以通过寸步难行、举步维艰、咫尺千里来刻画;风雨声、汽车声、摩托车声、吵闹和咒骂声、焦急打电话声交织在一起的喧闹声也可以展现精彩;浑身湿透的难受、艰难跋涉的痛苦、无法与父母联系的焦灼的内心细致入微。
好的微写作任务是与学生生活接轨,可以将学生带入写作冲动中,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降低写作的难度,提升学生通过写作去展现和理解生活的能力。
二、搭建技巧与微写作的桥梁,提高深度学习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生活经验丰富,见识较为广泛,思维比较活跃,但缺乏有效的写作技巧,所以很多想法只能停留在脑海中,无法由内而外,进行准确表达。所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作文技能训练尤其重要,而微写作就是把作文分解成不同的写作点让学生进行训练,就像是练武术一样,把整套动作分解成不同的动作,每一个动作进行单独训练,熟练之后再进行合并,使整套动作连贯。例如,在构思阶段,采用五步写作法和思维导图法、流程图法进行“头脑风暴”,调动大脑的生活素材,整合手头的资源,做好写作之初的材料准备。在篇章结构上,采用“神奇的三”、借物抒情法、蒙太奇写法等方法来进行文章结构设计。在具体段落写作上,五感写作法、多种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法、动作分解法、段落的过渡……这些写作技能小而精,针对写作中的不同角度进行训练,可以快速提升学生写作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表达时可以更加充分。
同时,以写作技巧为抓手,以微写作为表达方式,解决学生写作手法单一,写作角度单一、思维局限的问题,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微写作更容易考查学生以语言表达为主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搭建课本与微写作的桥梁,深度理解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核心素养内涵阐述中第一条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心。部编版语文所采用的文本都是经典作品,是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有深深的文化印记。因此,在经典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注重对其中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挖掘,引导学生去深入理解这些文化在现实生活的深远意义。
例如,在学完《北冥有鱼》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庄子自由精神的理解,让学生阅读《逍遥游》,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超越世俗的自由境界。同时,让学生观看电影《大鱼海棠》,然后写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守护与坚持本心精神的理解。像《桃花源记》所传达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与乌托邦、共产主义有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去了解它们,并写出他们《心中的桃花源》,让学生明白世处桃源对于人生的意义的重要性。《傅雷家书》的读后感,则引导学生理解傅雷的教子之道、傅雷的教学成果、傅雷的教育观与现在父母的教育观对比、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精神。
很多经典文本背后传达的文化精粹是历经千年,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说明经过时间淘洗的文化是真正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学生只有深入了解文化背后的意义,并与现实进行衔接,才能明白中华文化的真正价值。
四、搭建口语表达与微写作的桥梁,达到创新思维的深度生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表达与交流中强调“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但现实中有很多学生,有想法,但却不知如何表达,或者表达时前言不搭后语,这是条理性、逻辑性,以及思维严谨性不足的表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表现,思维清晰,表达则明了,反之,则出现词不达意,造成误会。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要创设富有挑战性的语文表达任务,重视课堂口语表达。而语言技能训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批判思维、类比思维、对比思维和分析思维,使学生能表达出有意义的观点,传达出个性化的思想。口语表达的训练可以多种多样,如,借助文本内容去表达一种观点;如何结合文本内容去理解一种方法;如何紧扣观点;紧扣知识特征;先原因后结果;先现象后本质;先个别后普遍。而临场的那种发挥,更能直接考验一个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而适当的口语方法训练和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通过准确表达,達到高效解决现实的沟通与合作问题。
在新时代教育革新背景下,教学的改革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通过微写作去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通过学科训练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浅显认识进入深层思维,让高阶思维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让优秀的文化浸润人才的思想,让正确的价值观塑造灵魂,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2]沈建军.微型写作课程实践研究[M].宁波出版社,2014.
[3]田慧生.刘月霞.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宇保贵.名师指导·微写作一本通[M].中国华侨出版社,2020.
[5]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四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4-17.
[6]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